赵纪周接受《中国经济学人》采访 谈马克龙当选法国新总统与中法关系

一、大选落幕,有惊无险

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被媒体称为是法国第五共和国以来最受关注的选举,是观察欧洲政治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与难民危机等影响,欧洲传统的政治党派逐渐丧失了吸引力,而形形色色的民粹主义和“疑欧”势力则勃兴起来。当前,欧洲一些国家如匈牙利、波兰等国的现执政党都有右翼民粹主义色彩,而法国的“国民阵线”、英国的“英国独立党”、奥地利的“奥地利自由党”和德国“德国新选择”等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都已经或有望进入本国议会。这些民粹主义政党的基本共性是反建制、反全球化和一体化以及极端排外。可以说,在当今西方世界的政治生态中,具有较浓厚民粹主义色彩的政治领导人不断崛起甚至已经胜选而上台。有评论认为,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意味着美国民粹主义的胜利,标志着西方世界已开始 “向右转”。2017年是欧洲大选年,很多观察者都担心会出现类似的“黑天鹅”事件。如今法国大选落幕,这让人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2016年12月我曾撰文《欧洲将走向何方?》,认为“目前似乎可以得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近期法国政局不会出现急剧右转的根本性变化。”未来,以下两个主要因素仍将对法国大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法国总统大选的二轮制,使得“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难以通过第二轮投票而入主爱丽舍宫。根据现行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由普选产生,每届任期五年,总统选举采用“多数两轮投票制”。即在第一轮投票中如无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则要进行第二轮投票,由选民在首轮选举中得票率第一和第二的两位候选人中选出一位担任总统。本次选举期间,勒庞在民调中的支持率曾不断创造新高,但同时她又被称为法国“最危险的女人”、“法国的特朗普”。自2002年法国大选以来,共和党或社会党无论谁在首轮选举失利,都会呼吁其选民在第二轮中投票给对方政党,这被称为法国的“共和统一阵线”。2017年大选中,中右翼的共和党与中左翼的社会党在第一轮中惨遭双双出局,但像以前一样联手——不过这次是支持马克龙——对抗“国民阵线”,最终马克龙赢得总统大选。

其次,法国国民有一定的右倾倾向,但对极右翼势力比较警惕。短期内,“国民阵线”在法国人心目中已形成的比较根深蒂固的极右翼印象难以消除。即使有选民赞同勒庞现已严重偏左的竞选纲领和政策主张,很多法国人还是不愿意给自己贴上“极右翼”的标签,将选票投给身为极右翼典型的勒庞。这就降低了勒庞领导的“国民阵线”上台执政、成为引爆欧洲分裂的黑天鹅的可能。而且,勒庞领导的“国民阵线”缺乏执政经验,没有掌控军警等一定的国内强力资源,这使得勒庞胜选的可能更加不确定。在选举期间,法国发生过数次恐怖袭击事件,人们曾担心这有可能助力勒庞入主爱丽舍宫。最终,大选结果有惊无险。

作为本次法国大选中最支持自由市场、进步主义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一位候选人,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似乎可以表明,在反建制民粹主义盛行的今天,欧洲政治乱局已出现转机。

二、法国政局,隐忧多多

此次大选的过程与结果表明,法国未来的政治不乏隐忧。

首先,在第一轮选举中,传统法国政坛的左、右翼两大党社会党和共和党的候选人就意外双双出局。马克龙的最终胜选,打破了法国原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大党轮番坐庄的政治版图,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和选民求变的现实。实际上,2016年英国公投退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突显了西方传统政党体系的衰落,而在欧洲曾经拥有广泛而深厚民意基础的传统政党体系,似乎也日薄西山。

其次,此次大选投票率较低,法国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有所降低。据国际在线报道,在今年法国大选中,共有约4700万注册选民,本次大选的首轮投票率达到了79.69%的较高水平,但在两轮投票之间,对勒庞和马克龙都不满意或者都反对的民众也占据了一定比例。据英国《卫报》援引法国内政部的消息,2017年的第二轮投票率为28.23%,低于2012年的第二轮投票 30.66%的投票率。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法国选民对两位竞选人都缺乏热情和有保留。

第三,真正令人担心的或许不是法国大选结果,而是大选已经暴露无遗的法国乃至整个欧盟面临的困境。勒庞及其代表的极右翼势力的异军突起,特别是在本次大选中勒庞所代表的极右翼民粹力量的选票比以往又有较大增长,民粹主义快速上升的势头十分明显。尽管 2017年勒庞重蹈15年前她的父亲老勒庞的覆辙,但五年之后乃至未来法国极右翼势力能否卷土重来甚至上台执政,尚未可知。

第四,马克龙的崛起,反映了西方政治乱局背后选民们对变革的渴望。然而,近年来欧洲的政治光谱已被民粹主义力量所裹挟,“向右转”的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难扭转。如果说法国大选的结果表明建制派这一次通过在一定程度上迁就民意暂时获得了上台执政的机会,未来有一天被民众赶下台也尤未可知。近日,法国《世界报》的一篇题为《“今天为了反对勒庞而投票(给马克隆),就等于是在给五年后的勒庞送选票”》(“Voter contre Le Pen aujourd’hui,c’est faire gagner le Front National dans cinq ans”)的报道,表明在部分法国选民看来,马克龙执政期间将接受巨大的民意考验。

因此,今天的法国政坛传统格局已被重塑。作为70后的马克龙代表着“乐观精神和希望”,他的最终胜出固然可喜,但这位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是否能够带来一些真正的改变仍需观察。

三、新人上台,考验重重

大选之后,马克龙这位爱丽舍宫的新主人将马上面临多项重要使命,包括任命总理、组建政府,特别是要争取6月18日的议会选举胜利。此外,提升法国经济活力,推动欧盟的整合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等都是马克龙必须立即着手的议题课题。因此,在树立新的总统执政风格之际,马克龙还面临重重考验。

首先,马克龙在赢得选举后面临立法选举中能否赢得多数席位的问题。6 月的国民议会选举将对法国未来政治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国民阵线在法国国会577个议席中仅占2席,但勒庞在承认败选后称,接下来会把精力集中在6 月举行的议会选举,让她所领导的“国民阵线”真正“成为新政府最大的反对党力量”。有观察者认为,即使“国民阵线”能够在6月份的选举中大获全胜,所增加的议席尚难以让它成为一个在议会中拥有足够影响力的大党。而在目前法国传统政党中的主流人士都对勒庞怀有强烈敌意的情况下,未来“国民阵线”的政策主张在议会将有可能遭到强力的阻挠。而法国传统大党和其他政党虽然在本次总统选举中惨遭淘汰出局,但在6月的立法选举中仍有望争取更多的议会席位。

法国立法选举又被称为是“总统选举的第三轮”。一般来说,当选总统会呼吁选民在立法选举中把票投给支持总统的议员候选人,使得当选总统能有一个占多数的议会和支持自己的政府。因此,马克龙当选总统后还要接受立法选举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马克龙施政的一大障碍,就是他所领导的“前进”运动现在尚未拥有国会议席。“前进运动”成立时间仅一年,缺乏进行立法选举的根基和经验,可谓羽翼未丰;要想争取拿到议会多数席位的难度可能比竞选总统还大。如果没有议会多数,马克龙就无法组成自己想要的政府。而且,当初马克龙自己未把“前进运动”定义为一个政党而是称之为一场“运动”,没有传统政党的任何组织结构和运作体系。因此,马克龙领导的“前进运动”不能在6月的议会选举中赢得大多数议席,就难以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推进他的改革议程。

其次,有评论认为,年轻的马克龙有希望“成功地将法国带向未来”。然而,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元区债务危机以来,法国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高企;特别是在奥朗德的5年任期中,法国年轻人失业率更是高达20%以上,民众获得感下降。法国社会“碎片化”趋势明显,移民问题突出,民众对政府权威的信任度降低。而自2015年以来法国接连遭遇严重的恐怖袭击,导致重大伤亡,使得法国国民的安全感和身份认同出现严重危机。

因此,马克龙当选后面临诸多棘手问题。如果马克龙想要不辜负那些在选举中对他寄予厚望的人们特别是法国年轻人,未来他必须要展现出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付出比选战艰辛得多的努力,特别是要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或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带领法国再度走向强盛。考虑到法国当前的糟糕现状,加之自己是一个仅有4年短暂、单一从政经历的政坛新秀,被竞选对手称作“无政纲先生”的马克龙究竟将制定怎样的施政纲领、能否胜任治国理政之重任还未可知。事实上,马克龙在担任奥朗德政府的经济部长时,就曾因试图推动改革政策而遭到一些反对甚至抗议。此外,尽管在法国半总统制体制下总统在外交与安全事务领域拥有很大的决策权,但就像其前任奥朗德一样,马克龙缺乏应对国际事务的经验。法国这只 “高卢雄鸡”素有“大国情结”,但实际上却难以发挥与自身实力并不匹配的大国影响,这是冷战结束以来,法国在国际舞台上长期面临的困局。将来,马克龙时期的法国外交政策仍可能面临“力不从心”的尴尬。

四、中法关系,前景乐观

马克龙胜选后,将延续加强中法关系的路线。

1964 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被西方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一时间轰动了国际社会。独立自主是中法之间基本共同点,也是中法建交最重要的政治基础。建交后,中法两国之间高层互访频繁,两国关系总体发展顺利。 2004年,在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中法两国确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此后,中法关系因涉藏问题等曾出现一些波折,不久逐步恢复良好发展势头,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果。2012年5月奥朗德总统上任后,两国关系继续稳定发展,并于2013年4月首次访华,成为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产生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元首。2014年和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访问法国,开创了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

近年来,中法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在中欧和中西方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中国与法国的共同努力下,双方政治互信更加巩固,互利务实合作取得新的成果。在竞选活动中马克龙虽未就法对华政策给予清晰阐释,但他多次宣称支持全球化及扩大与他国的经贸联系;而他作为奥朗德执政时期的经济部长曾多次支持扩大中国在法投资。马克龙主张在维护法国和欧洲的工业、农业和经济利益的同时,要保持与中国的政治和外交战略关系;在促进地区与其全球和平方面,中国是法国和欧洲非常重要的盟友。值得一提的是,马克龙在本次大选中多次强调自己是“毛泽东主义者”,并频频引用毛主席语录。可以预见,马克龙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意味着法国将延续现行的加强中法关系、扩大中法经贸关系的路线。因此,中法关系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5月7日当晚,马克龙在获胜后的公开电视讲话中称,“悠久历史的新一页自今晚翻开,我希望这是代表希望和重拾信任的一页”,并表示在接下来的5年任期中,他将尽全力弥补国民间的分裂,“怀着谦卑、奉献和坚定的心服务法兰西”。未来五年,马克龙领导的法国究竟如何,姑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http://mp.weixin.qq.com/s/H0s2Q_hJhAEyo2VQPKUASA

(联系 赵纪周:zhaojizhou@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