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黄平:疫情之下 中欧更需加强理性务实合作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万淑艳5月14日北京报道】“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给国际格局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中欧关系也将变得更复杂。”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平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建交45周年基础上,中欧关系还应坚持理性务实主基调,在和平互助基础上寻求更多合作,包括抗疫合作。

疫情加速逆全球化趋势 区域供应链加速布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日共同发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0)》,报告预测了2020年全球形势八大趋势:全球经济进入超低利率时代、全球治理进展缓慢、区域和双边合作快速推进、国际战略和安全领域的东西方割裂趋势加剧、各国在网络空间的角力更加凸显、科技竞争更加激烈、核扩散风险上升、极端主义行为呈国际化趋势。

在黄平看来,当前全球疫情仍在发酵,走势仍不明朗,这给国际格局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体现在政治、经济、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

“在疫情之前,世界已经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黄平表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英国脱欧、难民危机、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问题频出,全球化已经放缓,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

“疫情让各国、国际关系、全球化都迎来‘大考’”。黄平认为,疫情正在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全球化问题进一步暴露,很多产业走向衰落,全球面临联合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且疫情不知道要持续一年、两年甚至更久,这给世界格局平添了新的变数,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互相甩锅”,还是携手合作抵御人类共同的地人,等待各国交出答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也认为,疫情将加速逆全球化,促进区域供应链的发展。疫情将会重塑未来格局,全球化的基础会被改造,疫情将促使欧美大国从管理全球化到改造全球化。

“在疫情之前,美欧就想改变全球供应链现状,美国努力让制造业回归,欧委会2019年底发布了《加强面向未来欧盟产业战略价值链报告》,疫情将促使这些问题加速进入落实层面。”崔洪建说。

“全球化就是产业分工的全球布局,资本的全球流动。”崔洪建分析,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在一定程度上将重新调整产业链布局,更多关注区域化,关键供应链将就近供应。会出现三个主要经济区:一是,美国主导的从北美向南美延申的产业链;二是,欧盟内部完善供应链,同时把医疗设备等新兴产业向中东欧和巴尔干半岛扩张;三是,中国带动亚太地区发展。“这三大经济区块的布局会逐步明晰。”

中欧关系日趋复杂 合作仍是主基调

2020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疫情之下,中欧关系将走向何方?黄平认为,海外疫情首先在欧洲蔓延,形势十分严峻,促使欧洲经济加速下滑。在此背景下,中欧关系应更加理性务实,在和平互助的基础上寻求更大范围、更多的合作,包括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

不过,中欧关系也面临着“大考”。黄平看到,随着中欧相互依存度加深,双方竞争性也越来越强。欧盟希望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寻求更加平衡、对等、互惠的条件。中欧关系在未来必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复杂越需要更多智慧和理性。

黄平认为,中欧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在竞争中携手合作,进一步加强科技、抗疫等领域的合作。“希望2020年9月的中欧特别峰会(27+1)能顺利举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崔洪建认为,越是面临“大考”,中欧越要加强合作。“英国要走了,欧盟正在向东看。”他认为,虽然欧盟已经面临很多问题,扩张可能会带来很多新问题,但欧盟层面仍在向东扩上达成共识,考虑将一些中东欧国家和巴尔干国家纳入欧盟,欧盟边界要尽量接近欧洲的边界,如此,欧盟腹地更大,更有力于资本扩张。

另一层面的“向东看”,则需要加强中欧合作。崔洪建指出,近年来,随着中欧共同利益越来越大,矛盾也在逐渐上升。中国不希望中欧关系出现转向和倒退,欧洲则希望重新界定和中国的关系,会向中国提出更多要求,政治上会表现出强硬一面。

这从正在进行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便可看出。崔洪建认为,欧盟在谈判中强调对等开放和公平竞争,希望中国进一步开放开放市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能否在今年谈判成功,取决于双方在政治上能下多大决心。”同时,疫情过后欧盟会更坚定战略自主,在中美大国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不想选边站。

 

http://wap.oushinet.com/china/chinanews/20200515/350153.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