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中德关系发展需常走动、多沟通

德国总理默克尔即将访华,这是默克尔连任德国总理后首次访华,也是她就任总理以来第11次访华。近年来,中德关系发展良好,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两国领导人常走动、多倾听、深交谈,为引领双边关系的发展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贸易是双边关系的压舱石。中德双边贸易量的不断增长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夯实了基础。过去10年和20年,德国对华出口额分别增长了450%和1500%。2016年以来,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不仅继续保持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同时中国超过荷兰、英国,成为排在美国和法国之后的德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国,在德国的外贸份额中由2016年的7.9%上升至2017年8.1%。据德方统计,2017年,中德贸易额为1866亿欧元,增长9.6%,其中德国对中国出口额为862亿欧元,增长13.4%,德国从中国进口额为1004亿欧元,增长6.7%。折合美元计算,双边贸易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2112亿美元。

除双边贸易外,双边投资关系也呈不断上升的态势。中国是德国企业最具发展前景的市场,德国公司长期在中国投资设厂,享受中国发展机遇。德国跨国企业在华设立各类企业约700家,在华销售额超过2000亿欧元,占这些企业全球销售额的15%。德国三大车企对中国市场依赖尤其严重,大众、宝马和奔驰在华销售占其总销量分别为37.3%、24.2%和23.2%。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也惹人瞩目。据安永咨询统计,2016年中资企业在德国收购项目68个,交易金额达127亿美元,超过了以往中国在德投资的总和,创造了中国在德投资交易数量和交易额的记录。2017年,中期企业在德国收购项目54个,尽管交易数量有所降低,但交易金额再创新高,达到 137亿美元。

中德频繁的经贸交往,本应助力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但德国国内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和举措。2016年,中国福建宏芯基金拟收购德国芯片厂商爱思强,德国经济部以交易可能影响国家安全为由,在出具“无公共安全疑虑”证明后又收回,导致交易重新审核并最终流产。2018年2月,中国吉利汽车集团购买价值90亿美元的9.69%的戴姆勒股权,成为戴姆勒集团最大股东,引起德国政府关注,德国内部呼吁对该交易进行仔细审查的呼声再起,导致此次交易或存变数。除此之外,德国还通过修改法律和提交新立法动议的方式,收紧外资收购。2017年7月,德国通过了《对外经济法》实施条例的修改,对关键领域进行了界定并延长了审查期限。德国还联合法国和意大利在欧盟内部推动对外资的审查。2017年9月,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有关外国投资者对欧盟直接投资的法规草案》。尽管该草案还需获得欧盟各成员国和欧盟议会的批准,但一旦获批,外国在德国的一些投资将面对德国和欧盟的双重审查。许多分析人士都认为,这些举措针对的是中国在德国等国家的投资和并购。

德国在中国有大量的投资,中国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专门设立德国工业园,欢迎德国企业入驻。德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合资企业股比达到49%,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汽车企业在全球最大的市场。德国化工企业在中国的合资股比达到50%,巴斯夫和拜耳全球销售的11.3%和7.4%分别来自中国市场。德国西门子在中国2017财年营业总收入达到72亿欧元,比上一年增长11.8%。西门子自称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德国企业通过在中国的耕耘,成功地把工匠精神演化成为家喻户晓的德国形象代名词。相比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德国企业的热情欢迎,中国企业才刚刚走进德国,就被扣上了“买空德国”、“技术阴谋论”等各种莫须有的帽子,傲娇的德国心理难道是如此脆弱?!

除此之外,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德国某些机构和政客也颇有微词。实际上,德国已经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国。欧洲最大内陆港德国杜伊斯堡港2017年销售额增长9%,达到创历史新高的2.5亿欧元,税前利润为2200万欧元,增长16%。杜伊斯堡港近年来的业务增长得益于中欧班列的推动力。2017年,每周约25列班列往来于中国与杜伊斯堡港,年运送标准集装箱超过10万个。中欧班列的开通,为中德贸易创造了增量,为德国老百姓增加了就业,为德国政府贡献了税收,这就是中德共赢的典型案例。德国事实上已经是“闷声大发财”了,但媒体和政客却依然罔顾事实,对“一带一路”倡议做出莫须有的猜疑。

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实际上反映的德国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不适应以及对中国的不了解。所以,中德领导人定期会晤,默克尔总理到中国更多的城市去走走,有助于加深相互理解和了解,消除误解,面对变化多端的世界,携手共赢

 

http://m.haiwainet.cn/middle/353596/2018/0521/content_31319497_1.html?from=timeline

(联系 陈新:chen-xin@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