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重大课题《发达国家电子治理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结项

    2011年7月25日,社科院重大课题《发达国家电子治理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课题组在欧洲所大会议室召开课题结项会议。会议由欧洲所副所长江时学研究员主持。课题第一主持人、社科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前欧洲所政治研究室主任董礼胜研究员和课题第二主持人欧洲所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刘作奎对课题相关情况做了陈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外交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科院相关职能局代表等20多人与会。与会者针对课题的创新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课题的五位院内外鉴定专家认为,该课题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以新制度主义为工具对发达国家的电子治理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在研究方法上有独到之处,通过新的系统论证,揭示了制度对于电子治理的决定作用。

    结合经验观察及借助新制度主义理论,该课题成果提出了如下研究假设:国家制度结构决定了各国发展出什么样的电子治理模式,制度在电子治理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上述假设引出关于电子治理的三个问题:一是同种类型的不同国家,发展电子治理有何共性,反映出什么样的规律;二是不同类型国家在电子治理发展阶段和方向上有何差异;三是不同体制类型国家的制度结构对电子治理发展的影响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两者是如何实现互动的。

    该课题成果采用实证的比较分析方法,对电子治理水平较高的联邦制国家美国和德国,单一制国家英国和法国,城市国家新加坡这三种体制类型国家以及欧盟这一跨国行为体的电子治理经验进行了研究,回答了围绕假设提出的三个问题:本书的基本研究命题,即电子治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技术还是制度,究竟谁决定了电子治理的发展方向与特性,体现了电子治理发展模式的差异。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际考察该成果不仅厘清了学术分歧,得出了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即制度对于电子治理的决定作用,而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未来电子治理发展的战略。总之,该课题对解决电子治理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鉴定专家同时也认为,电子政务这一新生事务发端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它们在研究日程设置、对相关问题的话语权上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学者在这一方面要想赶超西方学者的研究,尚需要时日。但这同时也要求中国学者敢于提出新方法,进行新实践。在这一点上,课题组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鉴于电子治理研究是涉及交叉学科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新领域,他们的尝试是否能经得起实践检验,还需要时间观察。
    
    五位专家在鉴定书中均建议该课题成果评为优秀。

    与会的来宾也纷纷发言,肯定了该课题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同时对出版前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