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特雷莎·梅的2017:壮志难展 道阻且长
作者:曲兵 | 文章来源:http://www.cicir.ac.cn | 更新时间:2018-01-29 09:57:00

  2017年,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可谓“心累神伤”:一方面要力促“脱欧”谈判取得进展,另方面还要应对党内的“倒梅”阴谋;前线“战事”胶着,后院频频失火。戴着枷锁跳舞的梅,壮志难展,日子难捱。

  疲于奔命 艰难起舞

  梅这一年的主要工作都围绕“脱欧”展开,仅举几个标志性事件:1月17日,宣布“脱欧”路线图,梅版“硬脱欧”方案出炉;3月29日,正式致信欧盟,开启为期2年的“脱欧”倒计时;6月19日,少数派政府甫一组建,即与欧盟启动谈判;9月22日,为打破谈判僵局,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发表演讲,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方案”;12月上旬,亲自挂帅,为“脱欧”谈判进入第二阶段而展开密集谈判;12月13日,由于11名保守党议员的“反叛”,“脱欧法案”修正案获下议院通过,梅遭遇执政以来首个重大立法失败。

  梅深知“脱欧”公投暴露出精英脱离民众、经济增长未让民众产生获得感等问题,在竞选党魁的演讲时就表示,“不能让退欧占据我们的全部议程”。她在推进“脱欧”谈判的同时,也试图“重塑英国”。一是推进教育、住房、社保等领域的改革,目标是“建设更公平的英国”。二是推出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的产业战略,扶持重点行业发展。三是祭出“全球英国”大旗,以自由贸易和安全合作为两大抓手,打造“后脱欧”时代“朋友圈”,积极开拓全球贸易网络。

  这一年的梅真是蛮拼的。为了推进“脱欧”谈判进程,她与欧委会、爱尔兰、北爱尔兰等多方斡旋,只睡2个小时就飞赴布鲁塞尔与欧委会主席容克敲定“分手”协议。在保守党秋季年会上,患了重感冒的梅不断咳嗽,声音也变得嘶哑,演讲多次中断。但政治是残酷的,BBC记者昆士伯格就指出,“哪怕咳嗽这样无法控制的事情,在有意者眼中,也是不够强大的象征”。

  三重枷锁 步履沉重

  无论是对欧谈判还是国内改革,梅均面临多重掣肘,举步维艰。

  一是混乱的国内政局。梅本想以力排众议、强制推行的手段强势主导脱欧进程,并通过提前大选扩大执政优势,为“脱欧”谈判和国内改革争取主动。但人算不如天算,大选后保守党痛失议会多数席位,甚至要靠北爱民主统一党(DUP)的支持才能维系执政地位。梅威信尽失,党内“软脱欧派”和“硬脱欧派”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并同时向其施压。“硬脱欧派”就多次公开威胁,若梅的立场软化,他们就会发起“换帅”行动。反对党也不是省油的灯。工党领袖科尔宾一年前还是保守党取笑的对象,现在却成为保守党的心头大患。科尔宾嘲笑梅的弱势地位,称自己随时准备取而代之。苏格兰民族党则要求苏格兰留在欧洲单一市场,威胁举行第二次“独立公投”,遭到梅的拒绝。要不是该党在大选中损兵折将,苏格兰“脱英”公投恐已进入筹备阶段。

  二是步步紧逼的欧盟。在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欧盟只能不安地等待。一旦开启谈判,英国与欧盟就实现了攻守转换,后者逐渐掌控了主动权。梅本想仗着英国的软硬实力,将“分手费”等议题与英欧贸易关系相挂钩,增加谈判筹码。欧盟称单一市场的四大“自由流动”不可分割,提出“两步走”等谈判原则,坚持要求“分手”谈判取得实质进展后,才能进入未来关系谈判。在时间压力下,为了尽快开启第二阶段谈判,梅不得不放低身段,在“分手费”等问题上对欧盟做出让步,并承诺英国将继续为维护欧洲的安全做贡献。

  三是日趋严峻的经济形势。2016年公投之后,得益于强劲的消费支出,英国经济一度“形势大好”。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总裁Adam Posen警告说:“在坠落悬崖的过程中看到优美的风景,并不代表最后你摔不死”。2017年,“脱欧”对英国经济的负面作用逐渐显现,通胀率超过工资增幅,家庭购买力下降。“脱欧”谈判的不确定性让外来投资者放慢投资步伐,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做“转战欧陆”的准备。IMF等机构降低对英国的增长预期,英国财政部公开承认英国失去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地位。保守党内要求梅走“软脱欧”路线的声音增强,金融、工商界也敦促梅在谈判中优先考虑就业和经济问题。

  时运不济 道阻且长

  梅原本强势,但6月大选后,沦为“跛脚鸭”,遭受“夹板气”,境遇可谓“冰火两重天”。问题的源头不单因为大选失利,更在于英国社会在如何“脱欧”的问题上高度分裂,而她承担了“落实脱欧”的苦差事。“脱欧派”可以唱高调、歪调赢得辩论,卡梅伦在“惹祸”后可以哼着小曲走人,而梅要面对分裂的民意,还背负着一个分裂的内阁,在“软脱欧”和“硬脱欧”之间左右为难。

  对梅而言,成也“脱欧”,败也“脱欧”,烦恼皆因“脱欧”而起,命运已与“脱欧”紧密相连。当然,成功“脱欧”能缓解梅的政治困境,12月中旬的欧盟峰会同意谈判进入新阶段就成为梅向国内炫耀的政绩。但“脱欧”谈判一波三折,牵扯了梅大量精力,其看重的社会改革议题推进有限,这不能不说是梅2017年的一大遗憾。

  2017年,梅的相位一度“朝不保夕”,外界都在猜测她何时下台。梅“霉运”不断,却也总能化险为夷。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戏称她是“太脆弱而不能倒”(Too frail to fail),认为正是出于对工党上台执政的恐惧,保守党才维持对梅的“忠诚”。存活下来的梅还将继续推进第二阶段的“脱欧”谈判,2018年要细化“分手”协议,并就过渡期安排、未来关系框架展开谈判,时间紧、任务重。要命的是,梅身上的三重枷锁还在,其处境恐怕更为艰难。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http://www.cicir.ac.cn/chinese/News_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