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欧洲央行:财政整顿不拖累经济增长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转载 | 更新时间:2010-07-19 08:50:59

 

 

欧洲央行执行董事汤普古格罗对《财经》记者说,部分财政紧缩措施可能会影响经济增长,但是从长远来看,财政整顿措施是利大于弊

 

 

  【《财经》记者 王真】欧盟领导人正在努力表明,欧洲的债务危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并且试图通过财政整顿降低赤字,振兴经济。

 

  两三个月前,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欧元区可能瓦解的疑虑,曾导致欧洲央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然后数月后,随着75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机制的通过,以及“欧猪四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纷纷出台削减政府开支的紧缩方案,欧洲经济的前景似乎看到了曙光。

 

  7月,欧洲央行和欧盟的领导人开始对外表示,欧洲债务危机已经得到了控制。78,欧洲央行行长让-克洛德•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称,全球对欧元区前景悲观过头了,经济数据“并未在证明这种悲观”。特里谢还表示,欧洲央行不会修订其关于今年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的经济预测。

 

  7月的第一周,欧洲央行执行董事汤普古格罗(Gertrude Tumpel-Gugerell)特意来到上海,出席上海世博会欧盟馆举办的“欧盟与中国如何促进全球经济稳健可持续的复苏”的研讨会。无论是接受《财经》杂志的专访,还是发表主题演讲,汤普古格罗都在强调一个信息:“欧洲经济复苏态势良好,我们正在使得经济增长能够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欧盟委员会经济与金融事务总司司长Gert-Jan Koopman也努力向参会者纠正一个观点:“‘欧洲债务危机’并不是一个普遍的欧洲债务危机,而只是限于几个国家。”

 

  对于欧洲央行来说,它眼下的挑战是,保持物价稳定、进行财政整顿,以及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改革。至于维持金融稳定,则是稍不紧迫的中长期任务。其中,迫在眉睫的就是财政整顿。

 

  希腊的事实说明,2002年引入的《稳定与增长公约》还不足以有效约束成员国的财政纪律。《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欧元区的国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不能超过3%,公共债务的上限则是60%。然而,希腊在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高达12.7%,债务则是113%。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意大利,则有程度较轻但类似的财政瘫痪。

 

  欧洲央行《月度总结》20107月号指出,“为了让欧元区恢复稳健财政状况,财政整顿措施带来的长期的经济利益,将远远大于短期的负面成本。”这也与多伦多G20峰会达成的结论一致,即20国经济体承诺到2013年把赤字减少一半。

 

  欧洲央行坚定相信,提升税收和削减支出将提升商业信心,才能振兴经济。汤普古格罗对《财经》记者说,部分财政紧缩措施可能会影响经济增长,但是从长远来看,财政整顿措施是利大于弊。“目前来说,削减财政开支有其必要性,如果我们拒绝这样的改革,那么未来高税收将不可避免,这个也不会是私营部门的利益所在。”

 

  汤普古格罗补充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我们恢复到更好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不会真正改善。所以,提振市场信心以及加大投资也是解决财政赤字的一个方面。”

 

  凡有一利,必有一弊。随着“欧猪四国”的财政紧缩措施的出台,财政整顿措施是否拖累经济增长?

 

  希腊经济部长卢卡•卡采利近日在接受CCTV-2采访时表示:“过早地实行财政整顿措施并不是唯一的办法,因为有可能经济就再也无法回到增长的轨道上。所以,在过去的5个月,希腊已经明显减少了债务,同时我们也努力让投资变得容易。”

 

  中国政府似乎看好欧洲经济恢复的前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712称,买入价值5.05亿美元的西班牙10年期国债。这是两个月来亚洲投资者首次买入欧元区次要国家主权债券,显示出中国对欧元区投下信心票。中国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研讨会上指出,“中国希望欧元区经济和金融能够逐渐稳定下来,支持欧元区国家对财政情况进行整顿。”

 

  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我们现在恐怕正处于第三次萧条的早期。虽然长期财政责任很重要,但是在萧条中削减开支就会加剧衰退并助长通货紧缩,实际上是在弄巧成拙。”

 

  克鲁格曼认为,真正的威胁是通货紧缩,各国政府却着力于控制通胀,当真正的问题是支出不足,政府却鼓吹紧缩开支。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货币不可滥发和预算应当平衡的正统思想已经死灰复燃,这在欧洲尤甚。

 

  “一只脚在外,一只脚在内”的英国,已在622宣布紧急财政预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英国需要缩减开支和增加税收,其总额相当于GDP7% 英国卡斯商学院教授安德鲁•克莱尔告诉《财经》记者,“总体来说,英国老百姓能够理解目前紧缩政策的必要性,只是最终谁也不愿意为政府债务买单。所以,我们还是要看政府的削减方案最终如何得到落实。”■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http://www.caijing.com.cn/2010-07-16/11048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