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西报:德救助政策沦为“面子工程”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 | 更新时间:2013-09-02 13:52:39
2013年09月02日 09:25:29 来源:新华国际

    【西班牙《国家报》8月31日报道】题:德国奇迹的阴暗面(记者恩里克·穆勒)

    尽管德国经济表面上看欣欣向荣,但谁曾见过其阴暗的一面?或许可以从官方经济数据和社会补贴款项中窥见一斑。

    以柏林为例,去年公共债务为620亿欧元,失业率高达11.7%,超过55万人需要靠“哈茨IV”法案提供的救济金为生。

    旨在为长期失业者提供救济的“哈茨IV”法案具有粉饰就业数据的魔力。去年德国仅在社会补贴方面就花费了371亿欧元,而领取救济金的440万人并未算在官方失业人口之内。

    或许在救助机构中工作的人最了解德国经济繁荣背后的阴暗面。一位负责向贫困儿童提供免费食物的工作人员说:“社会救助是德国财富的另一面。这份工作将德国存在的社会弊病揭露得体无完肤。德国有成千上万的儿童生活在物质和精神贫困当中。”

    有些救助机构的资金并非来自于政府,除了发放食物,也向贫困儿童提供教育救助等。在治安混乱的东柏林地区,就不乏这样的救助机构。这些机构不但向儿童,它们也向这些孩子的父母提供免费食物。工作人员不但尽力让孩子们吃饱肚子,更希望能够让他们远离街头暴力、酗酒和吸毒。

    一个33岁的单身母亲从一年前就开始接受社会救助。她从周一至周五按时前往救助机构为自己的孩子领取食物。虽然她拥有正规文凭,但却成为德国政策自相矛盾的牺牲品。她说:“我的孩子每天只能在托儿所待4个小时,因为我没有工作。但是如果我去工作,谁替我照顾他们?德国的政策束缚了我的个人发展。”

    虽然生活贫困,而且国家政策存在自相矛盾之处,但是这位单身母亲和她的孩子并没有挨饿受冻———她每个月都可以领取1500欧元的救助金。然而,虽然社会救助政策让她能够生活,却没有为她提供一条谋生之路。

    在德国,社会救助金的领取者似乎注定要由政府养老送终。政府花费大量金钱用于救助穷人,以改善自身形象,却很少帮助这些救助金领取者找到重新回归劳动力市场的可行办法。

    一位救济机构工作人员说:“我们向贫困儿童提供救助的工作其实对政治家构成了威胁,因为我们的工作恰恰证明德国政府并不关心贫困问题。虽然很多政治家作出承诺,但鲜有人兑现。”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9/02/c_125296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