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7 来源:国际在线
2月1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巴黎举行的法德内阁会议上商讨了建设独立的欧洲互联网,取代当前由美国主导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最先提出此倡议的默克尔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保护欧洲民众的数据安全。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是欧洲对此前受到美国大规模秘密监控的反制。那么,“欧联网”到底是个梦想,还是将成为现实?
并非另起炉灶
2月1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首次提出建立独立的欧洲互联网的建议。当时,默克尔措辞强硬,“欧洲人之间的通讯不能无缘无故绕美国一圈,我们要有自己的通讯网”。
从默克尔的表态人们很清楚地看出,欧洲互联网的提议是对此前因斯诺登而曝光的美国大规模秘密监控欧洲国家一事的回应。而默克尔本人正是此次“监控门”事件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从她嘴里提出这样的提议,并作出如此强硬的表态一点也不奇怪。
默克尔的计划是联合法国一起建设欧洲互联网。但是在19日的会谈后,德法双方并没有表示就此事达成共识。据报道,法国方面虽然同意默克尔提出的目标,但认为目前实施起来还有困难。
就现有的互联网应用规模而言,重新建设一套独立于美国的网络系统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不仅将造成用户应用的严重不便,而且耗资巨大。不过,默克尔构想中的欧洲互联网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计划通过立法保证欧洲用户的数据都保存在欧洲的服务器上。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微软公司已经允许欧洲用户数据保存在欧洲服务器上了。
摆脱美国要靠技术
自从美国“监控门”曝光以来,欧洲国家对于美国在监控问题上对待盟国同与其他国家一样,非常不满。对此,欧洲方面向美国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甚至不惜将此事与进行中的欧美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谈判相挂钩。因而,美国总统不得不在1月份承诺,华盛顿方面将不再对许多盟国的领导人开展间谍活动。但是,当德法等国要求美国与欧洲盟国签订“互不监听协议”时,美国先是敷衍,最后还是表示拒绝。这件事被德国视作一种羞辱,这也是默克尔如此高调提出摆脱美国网络,建设欧洲互联网的原因。
不过,据技术专家表示,由于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全球许多互联网服务商将根服务器和数据储存处理中心放在美国,这样一来,即便是欧洲大陆内部的互联网通讯,信息数据也往往会越过大西洋,到美国兜个无声无息的大圈子,再悄然绕回欧洲。
从全球范围来看,很多国家都希望摆脱对美国的网络依赖。然而,美国对互联网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技术优势上。因此,要想摆脱美国还要依靠技术发展。这里的技术既包括网络有关的软硬件技术,也包括网络应用技术。网络软硬件技术包括如何运用新颖的网络配置提高安全性,甚至发展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取代美国的根服务器,事实上这些技术很多国家都在发展中;网络应用技术就是指要有为网络提供更有价值、更吸引人的内容。
对此,有欧洲的专家就表示建立欧洲独立互联网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还取决于是否有企业可以替代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只有出现若干能与美国互联网巨头竞争的公司,才有可能支撑独立互联网的建设,单靠屏蔽美国公司的作法是行不通的。(周言 文章来源于《世界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