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中东欧国家发展援助的主要特点

  导言:中东欧国家是国际发展援助领域的一个特殊群体。经过冷战后长期的建设和发展,现在的中东欧国家已逐渐确立了其发展援助的基本模式,成为欧盟发展援助政策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和国际发展援助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本系列文章涵盖了中东欧的11个国家,介绍它们发展援助的目标、原则、规模、路径、地区和领域等基本情况。作者期待借此可以为读者提供有关中东欧国家发展援助的初步信息,并引发国内学界对这一议题更多的关注。 

  中东欧国家是国际发展援助领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欧盟发展援助政策的制定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而随着援助投入的增加和援助模式的逐渐成型,中东欧国家也在国际发展援助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分析中东欧国家发展援助的目标、原则、领域、地区和方式等,可以发现中东欧国家的发展援助主要有以下三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第一,受欧盟的影响较为显著。中东欧国家在冷战结束和获得独立后并没有很快开展发展援助活动,相反,即使是此前开展发展援助活动的国家也纷纷按下了暂停键,转而成为美国和欧洲等发展经济体的受援国。彼时,中东欧国家的主要任务是聚焦于国内的政治转型和经济建设,开展发展援助活动的动机并不强烈。但是,作为加入欧盟所必须满足的要求之一,中东欧国家此后又普遍启动了援助项目。可以说,中东欧国家主要是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开始提供发展援助的,因此,这些国家也被称为“早熟的援助国”。     

  在中东欧国家入盟的过程中和入盟之后,欧盟通过所谓的“欧洲化”进程,采取设立援助目标、标准以及开展能力建设等方式,试图影响中东欧国家发展援助的政策和实践。欧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指导中东欧各国发展援助的主要文件,普遍将欧盟层面的相关文件(如2017年达成的《新欧洲发展共识》)和理念,作为指导本国发展援助活动的重要参照,体现了这种“自上而下”的影响。此外,从援助支出的方式来说,中东欧国家普遍以多边援助为主,其中欧盟机构往往是它们最主要的合作方。比如2019年,罗马尼亚通过多边机构渠道支出的资金占到其总支出的78.1%(1.981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资金(1.87亿美元)是通过欧盟机构支出的。     

  第二,以服务于本国外交和经济利益为根本。尽管在政策层面,中东欧国家强调遵循欧盟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相关要求,但在实践层面,中东欧国家更注重发展援助作为外交政策工具,服务于本国外交和经济利益的作用。就发展援助资金的主要流向来看,除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外,其他中东欧国家的援助主要集中在欧洲东部和巴尔干地区国家,如乌克兰、白俄罗斯、土耳其、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中东欧国家同这些国家历史和文化上的联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局势稳定以及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它们自身的安全和繁荣。相对来说,尽管欧盟长期强调减贫和援助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重要性,但中东欧国家对最不发达国家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援助投入长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目前,以对最不发达国家援助支出占双边援助总支出比重来衡量,在有数据可查的中东欧国家中,无一能够达到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23.8%平均水平。比如,2019年,中东欧国家中援助投入最多的波兰,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的援助金额为1780万美元,仅占其双边援助支出7.6%。     

  第三,中东欧国家的发展援助尽管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性。长期以来,中东欧国家被发展援助领域的研究者作为一个具有高度同质性的群体来看待,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相近的援助历史以及欧盟和国际组织等的影响,特别是它们的欧盟成员国身份。但通过细致分析中东欧国家的发展援助可以发现,不同国家之间在发展援助的具体政策和实践上存在一定的差别。比如,捷克是中东欧应用预算支持方式较为积极的国家之一,也是目前中东欧国家中唯一参与了三方发展合作项目的国家,这表明,捷克在向欧盟等传统援助方靠拢、采用更加创新性的援助方式上比其他中东欧国家更加积极主动。相对于其他援助国,匈牙利对于多边援助的依赖较小,且其援助对象并没有显著集中在欧洲东部国家和地区。这表明,匈牙利的发展援助在重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同时,更加具有“全球性”的特征,这与其他中东欧国家(如克罗地亚)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这种差异表明,有必要对中东欧国家的发展援助进行更加具体、细致的分析。  

  深入研究中东欧国家的发展援助,可以为研究欧盟的发展援助开辟新的视角,并为研究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提供参考。此外,中国正处于发展援助理念、机制和政策的调整阶段。中东欧国家经历了发展援助模式的转型和重建过程,研究中东欧国家的相关经验和做法可以为中国发展援助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并为未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在发展援助领域的合作做好铺垫。   

  作者简介:张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合作网络公众号,2022年6月2日。已获得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