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研究》2009年第4期目录

双月刊  第27卷  总第158期  2009年第4期  8月5日出版

□ 国际政治经济评论

1  均势生成机制的类型与变迁  刘  丰

20  时间序列分析在国际关系预测中的应用

    —— 以中法关系为例  漆海霞

□ 欧洲一体化研究

33  后功能主义理论与欧洲一体化  李明明

46  国家构建的欧洲方式

    —— 欧盟对波黑政策的实证分析  刘作奎

60  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问题与前景  王  军

74  欧盟对外关系中的文化维度:理念、目标和工具  郭灵凤

□ 国别与地区

85  新社会风险下的西欧国家工会  余南平  梁  菁

107  试论法国的文化外交  彭姝祎  

□ 研究综述

123  “欧洲化”与政治社会学

    —— 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张骥  

□ 书评

137  一部通用于中国-欧盟关系领域的杰作

    —— 评F·斯奈德编著的《欧洲联盟与中国, 1949-2008:基本文件与评注》  曾令良

142  谁在反对公共养老金改革:利益还是制度?

    —— 评《阶级分化与代际分裂:欧洲福利国家养老金政治的比较分析》    刘娟凤  

封三  约稿启事

封面题字:周南    

 

 

均势生成机制的类型与变迁[1]

刘丰

内容提要:〖HTF〗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均势生成的一般机制,认为均势这一体系状态的形成和维持主要依靠三种途径,分别是外部制衡、内部制衡和大国的自然成长。在不同的权力结构中,有不同的主导生成机制起作用。在多极体系中,均势主要依靠大国之间联盟关系的形成与转换来维持;在两极体系中,均势的维持主要依靠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即内部制衡;在单极体系下,均势依靠权力中心的自然成长得以恢复。利用多极和两极状态下的历史案例,文章检验了这一核心假定,并考察了均势生成机制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单极体系下均势回归的可能性。文章认为,在权力结构与生成机制之间,联盟的可获性、制衡的实力门槛以及制衡所负担的成本等三个要素起着因果链条的作用。

关键词:均势  生成机制  结构变迁

 

时间序列分析在国际关系预测中的应用[2]

    ——以中法关系为例

漆海霞

内容提要:在国际关系预测领域,目前较多文献集中于经验预测或者回归模型预测。而在计量经济学中,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前沿的预测方法。因此,本文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引入国际关系预测领域,以中法关系为例,建立了ARIMA模型。根据模型检测,中法关系属于非平稳序列,也就是说中法关系变化不是水平波动,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趋势。通过经验事实的检验表明,文中对双边关系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关键词:时间序列  中法关系  预测

 

后功能主义理论与欧洲一体化

李明明

内容提要:后功能主义是当前欧洲一体化理论的新发展。在继承和修正新功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它从研究欧盟的大众意见和政党政治入手,分析了国内政治化进程对欧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后功能主义理论以认同为核心变量解释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的全民公决、政党冲突等新现象。它对欧洲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意义,但在以下四个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局限:首先,后功能主义对于政治化进程的看法似乎过于悲观;其次,后功能主义讨论的政治化进程只限于成员国国内,而没有涉及跨国层面;再次,认同因素在政治化进程中的核心位置值得商榷;最后,后功能主义虽然指出了“政治化”带来的冲突,但并没有为此给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后功能主义  欧洲一体化  政治化  认同

 

国家构建的欧洲方式

    ——欧盟对波黑政策的实证分析

刘作奎

内容提要:国家构建是欧盟对波黑实施的一项重要重建任务。欧盟通过规范性和技术性影响来改造波黑的弱国家性,力争消除实体和种族的对立状况,为波黑塑造一个完全功能性国家打下基础。通过欧盟在波黑的实践,笔者认为欧盟国家构建的方式是强调规范性影响为主,技术性影响为辅,通过动员多种国家构建工具和手段来塑造欧盟民事强权形象。

关键词:国家构建  规范性因素  技术性因素  欧盟  波黑

 

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问题与前景

王军

内容提要: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仍然具有“第二序”选举的特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之间左右分裂的体制。强制性投票、国内选举周期与欧洲议会选举的时间选择、欧盟新老成员国结构的变化等结构性因素,为我们观察和解释欧洲议会选举投票率的持续下降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各国政党以及欧洲议会各党团围绕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所进行的分化重组表明,欧盟政治舞台依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欧洲政党。“左右对抗”和“欧洲怀疑主义”依然是考察欧盟政治的两大维度。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未来欧盟政治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欧洲议会选举  第二序选举  分裂体制  投票率  议会党团

 

欧盟对外关系中的文化维度:理念、目标和工具

郭灵凤

内容提要:以先进通讯科技为先决条件、以西方文明的扩张为原初推动力的“文化全球化”席卷全球。在这一场“同质化”的运动中,文化作为个人和集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确认自身身份的媒介,其标志“独特性”的功用被持有各种利益诉求的人群充分拓展,并向美国主导的西方文化霸权提出了挑战,日益严重的文化竞争与文明冲突威胁着世界安全。本文基于欧盟文化战略文件《全球化世界中的欧盟文化行动议程》,对欧盟对外关系的文化方面进行了政策分析。文章考察了欧盟对外文化政策设计的各个环节,如运用“文化多样性”、“文化间对话”和“文化与发展”等理念,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对外文化政策目标,并选择与之相应的政策工具。文章认为,欧盟力图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其价值观、扩大其影响力,以期达到“全球安全”,但是,只有通过文化对话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团结”。

关键词:欧盟  对外文化关系  文化多样性  文化间对话  文化与发展

 

新社会风险下的西欧国家工会

余南平   梁  菁

内容提要:西欧国家工会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30多年里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并形成了以男性蓝领工人为核心推动社会权益扩张的主要力量之一。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在新社会风险和风险群体出现的情况下,一方面,这些西欧国家的工会力量是否受到了冲击,原有的组织结构是否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面对新社会风险群体,这些工会是否积极地进行了自我调整,将这些受到新社会风险威胁的群体吸引和容纳进工会保护之下是本文重点考察的内容。而本文也将对西欧国家工会运动在社会风险下的表现进行比较和归类。

关键词:西欧国家  工会运动  新社会风险

 

试论法国的文化外交

彭姝祎

内容提要:“文化外交”是国际文化关系的一部分,指一国政府主导下的、以实现某种战略意图为目的的对外文化活动。法国是最早有意识地将文化手段付诸外交目的的国家之一,也是最重视、最善于开展和运用文化外交、并形成了显著特点的一个国家。本文将对法国文化外交的历史演变、主要特点和政策工具做一个系统的阐释,以期通过这一个案来展示当代西方国家在外交实践中打“文化”牌、利用“文化”软实力优势扩大自身影响、谋求国家利益的战略意图。

关键词:法国  文化外交  政策工具

 

“欧洲化”与政治社会学

    ——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张骥[3]

内容提要:与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取得的丰硕的实践成果相比,对该政策机制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直到近年来才出现繁荣的迹象。本文对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理论研究中的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视角——“欧洲化”和政治社会学进行评介:首先从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欧洲化”研究与一般“欧洲化”研究的区别、分析框架、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介绍“欧洲化”视角;其次从欧盟安全与防务场域及其发生学、防务超越民族国家三个方面介绍政治社会学视角;最后讨论在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理论研究中出现的不同于传统一体化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  “欧洲化”  政治社会学  欧洲国际关系理论

 

一部通用于中国-欧盟关系领域的杰作

    ——评F·斯奈德编著的《欧洲联盟与中国,1949-2008:基本文件与评注》

曾令良

 

谁在反对公共养老金改革:利益还是制度?

    ——评《阶级分化与代际分裂:欧洲福利国家养老金政治的比较分析》

刘娟凤

  

[1]本文为南开大学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项目资助成果。
[2]本文是笔者从2004-2009年在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进行中外关系预测实践的理论总结,文章得以完成,要感谢阎学通教授的指导,以及国际问题研究所对外关系预测组其他成员(周方银、徐进、阎梁、齐皓、吴文兵、周建仁)的帮助。
[3]感谢“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对本研究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