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时学:大寨精神永放光芒

 

大寨精神永放光芒

 

人是有感情的,记忆应该是感情的一部分。

说起来很惭愧,虽然亲身参与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但我当时并不知道大寨精神的真谛是什么。近日有幸参加了社科院团委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团日活动,赴大寨参观学习,多年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我试图发现大寨的穷山恶水在哪里,但这是一种徒劳。今日的大寨早已摆脱了贫穷落后。前往虎头山的路不再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的小路,而是用石头铺成的平整而宽阔的道路。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虎头山早已披上了绿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森林公园。我们登高远眺,居然看不到荒秃秃的山坡。大寨人当年居住的窑洞还在,但它们已作为历史文物而被保存起来。我们注意到,今天的大寨村民全都居住在独门独院的砖瓦房中。

陈永贵无疑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从大寨村党支部书记起步,官阶升至国务院副总理。据说永贵大叔到中央工作后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自己的时间能被分为三等份,即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大寨,三分之一在中央,三分之一在全国参观和视察。这样一个高级干部还能与民众打成一片,委实难能可贵。

据当地干部和导游介绍,旅游业已成为大寨经济的支柱产业。此外,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人甚至还建起了不少企业,大寨两个字已成为多种产品的注册商标。在饭桌上,我们喝到了用当地盛产的核桃做成的饮料,名为大寨牌核桃露;在大寨村的墙壁上,挂着多幅美女模特穿着大寨牌羊毛衫的巨幅广告,颇为吸引眼球;在村内村外的旅游品商店里,大寨牌酒、大寨牌小米、大寨牌烧饼等商品放满了货架。据说大寨人的年均收入早已超过一万元。

1964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寨精神归纳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家、爱集体。毫无疑问,虽然时光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大寨精神仍然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

事实上,今天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同样应该牢记大寨精神。面对各种外来的理论思潮和似是而非的观念,难道我们不该坚持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吗?为了克服学风浮夸,多出成果和多出精品,难道我们不该发扬大寨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光辉精神吗?在学术上有所作为的学者,哪一个不是勤奋努力的?此外,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在日常工作中,更是非常有必要强调爱国家、爱集体的精神。

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固然是必要的,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曾在数十年的时间内作为数亿农民精神支柱的大寨精神。大寨精神应该永放光芒。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 20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