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纪周接受中新社采访 谈中国的伙伴关系及其类型

短短三天时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俄罗斯、德国两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在国家领导人会见中,“伙伴关系”成为了高频词。

比如,在当地时间7月3日晚,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见中指出,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在处理重大问题时密切沟通协调十分重要。

7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柏林会见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时表示,2014年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保持高位运行。

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汉堡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时指出,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新加坡友好关系,愿同新方一道,推动两国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

“伙伴”一词在语境中向来比“朋友”更让人容易产生亲近感。但是,作为国际关系学术语,怎样的关系才能称之为“伙伴关系”?每种伙伴关系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中国和哪些国家“伙伴”关系更为亲密呢?

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在中国的外交体系中,“伙伴关系”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双边关系的中国话语。强调相互尊重与信任,遵循“求同存异”、互不干涉等原则。

“伙伴关系”分几步走?

目前,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层级:

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国际关系研究室赵纪周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中俄伙伴关系应该是中国对外所有伙伴关系中的最高层级,而且这种关系是独一无二的、中俄之间特有的。

1996年,中国与俄罗斯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也是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第一个伙伴关系。2011年,中俄两国关系的定位提升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14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2017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成为深化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以说,经过近70年的发展,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赵纪周认为。

二、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特指中国同巴基斯坦的伙伴关系。所谓“全天候”,是指无论时代背景如何不同,无论国际风云和巴国内局势如何变幻,中巴之间密切而友好的伙伴关系和友谊都不会变。

三、“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例如中国同法国的伙伴关系,两国不但在政治、安全、外交等高端领域,而且在经贸等非核心领域都开展或进行全面性的合作,故有“全面战略合作”之称。

四、相对而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少了“全面”二字,则表明双方战略合作的领域还有较大空间。

例如,中国与印度、韩国、阿富汗、斯里兰卡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乃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赵纪周分析认为,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同这些国家合作的领域相对有限,如中国与印度由于尚存在边境争端等问题,两国战略合作的领域在“全面”性方面不足;中国与阿富汗两国的伙伴关系主要是安全、战略领域的合作,经贸投资合作相对较少。

“当然,尽管此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冠名前没有全面二字,但总体来说,中国对同这些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位仍然很高。”赵纪周表示。

五、“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特指2014年中德两国关系提升后的伙伴关系。由此,“全方位”成为形容中国的伙伴关系的一个新名词,它比“全面”所形容的双边关系与合作领域还要全面、广泛。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周永生教授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战略有高层次性、全面性、长期性、稳定性等特点。而全方位则将战略性表达的更加多维化,因此也表示出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涉及领域是方方面面的。

2017 年7月,习近平主席再次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开启了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篇章。据了解,目前,双方已经建立包括中德政府磋商在内70多个不同层级的对话合作机制,尤其是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中德高级别财金、人文、安全对话机制、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等相继启动,充实了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赵纪周表示,伙伴关系意味着中德两国致力于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全方位,不但体现在双方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中的相互协作和配合,而且中德合作除经贸、投资等领域已逐渐延伸向航空航天、海洋、极地、网络等空间。战略性的一个体现,就是中德两国在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战略沟通的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比利时的“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也带有“全方位”的冠名。赵纪周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比利时作为欧盟、北约等组织总部所在地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因而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比利时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维度更丰富,与中国在外交上的交集更突出。

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例如中国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印尼等亚太国家、巴西等拉美国家、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国家、南非等非洲国家都建立了这一层级和类型“伙伴关系”。2003年,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中国同英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赵纪周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表述中没有“合作”一词,表明两国或双边关系首先是全方位的或全面的,但并非在所有领域都是合作的,而是还存在某种分歧。

比如,中欧在关于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双方的认识并不一致,而在经贸、投资等领域尽管合作是主流,分歧或争端也频有发生。但无论如何,这些国家对于中国的对外关系体系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七、战略伙伴关系,包括中国同东盟、非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同加拿大、阿联酋、智利、卡塔尔和中亚五国等在油气、矿产等能源或周边安全等重点领域的伙伴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性。

赵纪周告诉记者,2016年,中捷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因为捷克地缘位置十分重要,连接欧洲的东西南北,它是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重要国家,也是欧盟成员国。中国与爱尔兰的“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则强调互惠性。

此外,近年来中国的伙伴关系网络中,还有“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荷兰),“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中国-芬兰),以及“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中国-瑞士)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瑞士是中国首个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国,也是中国首个以五大发展理念定位和命名的外交关系国。

而中美建交后两国关系几经波折,在表述上多次变化。1997年,中美联合声明表示两国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小布什时期,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2002年,中美关系的表述为“建设性合作关系”。2011年中美联合声明中的表述为“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中国对中美关系的新定位。

那么,什么样的国家才能和中国成为“小伙伴”呢?周永生表示,在世界上,和中国有战略合作关系的国家数量并不多,而已有伙伴关系的国家,一定是世界或者地区大国,或者在某些地区、领域能够发挥重要影响的国家。

伙伴关系是怎样建立的?

据了解,目前同中国建立伙伴关系的国家、地区一体化组织已超过80个,其中包括欧盟、东盟和非盟等3个组织。

周永生解释说,国家的交往是对等交往,因此伙伴关系通常只能够在国家之间建立。但是,有些在国际上有强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其也属于国际法的主体,有索赔和赔付的权利,因此,也会与其建立伙伴关系,但这是极少数的。

同时,要注意的是,“伙伴关系”一般不签署任何条约,彼此是不受结盟条约和义务约束的。

那么,每个国家之间不同的伙伴层级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呢?

赵纪周表示,中国对外建立了不同层级的各种伙伴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坚持“求同存异”的“不结盟”理念,始终致力于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他强调,应该说,对上述中国同其他国家或有关组织的伙伴关系进行准确的层级划分未必恰当,但要理解它们所属的各种不同类型还是有一定依据的,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关键词及其排列组合所代表的不同侧重点,来形容各种伙伴关系所强调的不同要点。

由前述可见,中国的“伙伴”按双方关系的全面、密切、深入等程度,由低到高,大致可分为:合作伙伴、全面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

赵纪周进一步解释,首先,伙伴,强调相互尊重与信任,遵循“求同存异”、互不干涉等原则。中国与他国的伙伴关系一般以双方元首联合声明为标志确立。当然,名称不同表明合作领域和关注点不同。

其次,“战略”指的是在双边或多边国际事务中,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交集,关系重要,领域高端。中国把“战略伙伴”理解为长远的、全局性的、稳定的一种合作关系。“战略”意味着合作层次更高,在整体上、全局上、核心利益上都具有一致性。

再次,“合作”指的是政策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如不加“战略”等修饰语的合作多涉及或主要强调经贸领域的合作。合作前面的修饰语越多,如“全天候”、“全方位”、“全面”等,说明展开合作的领域或范围越广泛,层次也可能更深入。“全面”指的是合作领域更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而“友好”则一般指政治关系良好。

https://mp.weixin.qq.com/s/o1yUFuLeklILDEzmtyOvCg

(联系 赵纪周:zhaojizhou@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