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纪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 谈德国出台限制外资新规以及中国的应对

7月12日,德国内阁通过了政府干预战略性重要企业被收购的监管新规,主要用于限制欧盟以外国家的收购行为,成为第一个采取措施收紧外资收购的欧盟国家。

 

此政策一出台就在欧盟引发了蝴蝶效应。目前,英国、荷兰等国也有意愿实施类似的干预外资收购措施。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纪周对时代财经表示,德国的这项新规,表现了德国政府对中国资本日益增加的担忧。虽然欧洲国家实际上难以承担向中国经贸、投资等领域关闭大门的后果,但也要及早、妥善地加以应对。

他强调:“在收购外国企业的时候一定要实现双赢”。

新规旨在防止技术外流

作为世界“工业4.0”的先行者,德国的各项先进技术一直受到外国投资者的青睐。但是,新规出台以后,收购德国企业会受到更多的限制。

原有条例只是限制外国资本对军工、信息安全等企业的收购,新规扩大到“关键基础设施”的企业,如为电网、供水系统提供软件服务的公司,为银行、电信网络、机场提供软件的厂商,以及掌握相关基建行业云服务的企业等。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根据这项新法规,当欧盟以外的国家收购德国的一些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超过25%的股份时,德国政府可以“对公共秩序的威胁”为由加强审查,甚至可以进行阻止,并将评估时间从现在的2个月延长到4个月。

德国经济部长布丽吉特·齐普里斯声称新规是“政府要考虑公平的竞争条件,这是对企业应尽的责任。”

路透社指出,这是德国对本土企业被外资大量收购的政策回应。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早前一份报告显示,仅在2016年期间,就有873家德国企业被欧洲、美国及中国等大量收购,其中不乏特种机械制造商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等高新技术企业。

德国之声报道指出,德国此项新规旨在减少国内一些关键技术的外流,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已经依靠并购交易获得了德国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

欧洲多国仿效

新法规一出,有许多政经人士提出了批评。

德国负责经济政策的联盟党议会党团副主席米夏埃尔·福克斯认为新规无疑是“封闭市场的信号”。

德国高盛集团分析师亚历山大·迈尔表示,政府此举会提高企业获得更多风险投资难度。

《法兰克福汇报》则发文批评新规加强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潮。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在一次欧盟峰会中提出建立“欧洲机制”,以防止损害欧洲利益的海外并购,但是遭到了希腊、西班牙等国的反对。

仅仅过了一个月,路透社就披露称,在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被并购的情况下,英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也准备效仿德国,实行更加严格的限制外资并购措施。

对此赵纪周指出:“市场经济制度重点就在于确保市场的自由竞争及有序发展,在市场经济框架之内发展经济。而一旦政府过度干预,其市场经济体形象必将受损。”

双赢才是解决之道

赵纪周指出,德国的这项新规,表现了德国政府对中国资本日益增加的担忧。在德国的“限外”新规面前,中国如何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早前一份报告显示,从2014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3年成为在德投资项目最多的国家,大量中国资本注入德国企业的血液当中。

2016年6月,中国化工成功收购德国特种机械制造商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今年1月,美的宣布完成对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的收购。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中国在欧洲投资巨大,美国金融数据提供商迪罗基(Dealogi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海外并购支出逾200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在欧洲。

在德国的带头作用下,部分欧洲国家也表态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恐怕会对中国的海外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

赵纪周告诉时代财经,长期以来,中国在海外投资获得了大量人才、技术上的回报,但是外国在华投资获益较少,由此造成德国等欧洲国家对中国企业尚存在一定的偏见。

而事实上,中国并购海外企业是可以实现双赢的。像美的收购库卡就是中德企业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这场收购实现后,美的获得了德国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库卡也得到了中资公司的销售渠道和中国市场。

“欧洲国家实际上难以承担向中国经贸、投资等领域关闭大门的后果”,赵纪周说,中方没必要视这次政策为洪水猛兽。我们要做的,就是重视欧洲对外国企业收购该国企业股权的回应和反制,及早、妥善地加以应对。

 

http://app.time-weekly.com/wamei/upload/crawler/e548fdc05cd2b428015d539c6ff44ca5.html?_s=1

(联系 赵纪周:zhaojizhou@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