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辅导:欧盟是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的?(刘作奎)

欧洲对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分析完全是从自身战略利益的角度出发的,因此带有很强的欧洲色彩。由于中欧对外战略很多地方“相契合”,很多地方又有“不同”,这就注定欧洲对中国在非洲的地位和影响会有积极的、认同的评价方面,也会有消极的、不认同的评价方面。

正面评价方面:1979年中国同欧共体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迅速,互动频繁,对话沟通活跃,都致力于建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长远目标。双方都强调对内维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平衡,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对外都重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国际体系,强调国际机制和多边主义对国际秩序的重要性,不谋求霸权,不以强凌弱。中欧都认识到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都负有重要的责任,面对反恐、核不扩散、打击跨国犯罪以及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等全球性挑战上应共同合作。

具体到非洲问题上,欧盟是非洲最大的援助方,2003年欧盟向非洲提供了150亿欧元的援助,占所有流向非洲的官方发展援助的60%。在欧洲和非洲之间既存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了欧盟在非洲发挥影响的能力,比如欧盟和非加太国家之间的《科托努协定》、欧非之间的《贸易发展与合作协议》,等等。通过这些区域合作协议,欧盟强化了与非洲相关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从2007年开始,中国也将向非洲提供200已美元的援助和贷款。从增加援助来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的角度出发,欧盟认为中国的援助非洲是正义之举,因为这在整体上有利于反恐、核不扩散和打跨国犯罪,因此予以支持、鼓励甚至是赞扬。而中国在非洲大规模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实行人道援助、开设孔子学院促进文化交流等,未表现出霸权诉求,而是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欧盟热衷发挥软力量的想法相契合。此外,中国在推进非洲发展问题上也表现出开放和合作的态度,并寻求与欧盟的合作,也得到欧盟的赞赏。

负面评价方面:从历史上看,由于欧洲国家与非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它们在该地区有殖民的历史,从心理上不太适应新兴力量在非洲的崛起以及影响力的迅速扩大。欧盟一直认为自身负有向外推广自身价值的使命,通过输出自己的自由、民主和法治等价值观来影响甚至是改造其他国家。从欧盟大规模援助非洲可以看出,其要改造非洲的雄心比较明显。欧盟对非战略文件明确表示,将“公正和有效的国家治理”作为实现非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并把对非经济援助纳入政治对话框架内,辅以严格的“监控机制”,视非洲国家政治改革进展情况予以奖励或惩罚。

而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扩大和与非洲打交道的方式与欧洲的差异造成欧洲对中国的负面看法较多。中国在非洲市场的迅速崛起既令欧洲人始料未及,又心生妒忌。据欧盟的统计,中非贸易额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285亿美元,上升迅速。而且,2005年后中国加大了对非洲的援助规模,全力拓展与非洲国家的双边关系,并加强了与非洲之间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发展合作。此外,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减贫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非洲国家普遍希望能够分享中国在这些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中非发展合作的方式不同于欧非之间的发展合作,是以平等伙伴关系为基础,与欧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对非洲的介入因此在欧盟那边日益被视作是一种威胁,甚至认为在发展模式上对欧洲造成乐根本性的威胁。由于在民主和人权和法治等方面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因此欧盟同样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和经济渗透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目的,恶化了当地的民主政治、环境,并支持独裁政府,纵容专制和腐败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