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辅导:欧盟推广民主的特点是什么?(赵晨)

欧盟在自己成立和发展的初期,并未正式把在全球推广民主作为自己的使命。但随着欧洲一体化从经济向政治领域不断扩展,欧盟作为欧洲代表的地位越来越巩固,欧盟也开始展现出一定的扩展民主的欲望。和美国相比,欧洲的“民主扩展”事业在方式方法上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结果也很不一样。概而言之,欧盟推广民主的特点有以下四点:

1. 美国的民主战略具有全球视野,欧盟则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其周边地区。由于实力地位上的差距,欧美在实现“世界民主化”的目标上有所差异。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超强的实力后盾使得美国以全世界为推广民主的对象,并且加大力度,把“输出民主”作为它主要的外交支柱之一。
欧盟同美国一样,相信民主是救治世界的“良药”,但它比美国要现实得多,它扩展民主的计划,是与其自身的安全和经济利益需要紧密结合的,是随着它自身的不断扩大而扩大的。除了前面所述的已经入盟的中东欧国家之外,上个世纪90年代战火纷飞的前南西巴尔干地区各国在稳定之后也在积极申请加入欧盟,克罗地亚已经成为欧盟的正式候选国,其它国家,如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以及阿尔巴尼亚为了入盟,也都愿意接受欧盟委员会的定期民主评估。而现在处于欧盟东部边界的乌克兰和土耳其不惜修改自己的国内法律,就是为了适应欧盟提出的各项政治民主化要求。欧盟已经成为“欧洲”的代名词,加入欧盟,成为“欧洲”的一员,对于它周边的国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好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周边国家争先恐后地交出入盟申请书。

2. 美国的民主计划通常显得激进,不惜使用武力,而欧盟则比较谨慎。美国对外“输出民主”,或者是“移植民主”的霸道蛮横,是众所周知的。究其原因,除了其所处霸权地位这样的客观因素外,和它崇尚个人自由、意识形态简单化也有关系。欧盟在扩展民主问题上则继承其一贯的和平主义立场,力主采取非暴力手段解决“政体更替”问题。冷战后十多年,只是在科索沃,欧盟同意使用武力赶米洛舍维奇下台,大多数时候,欧盟都坚持联合国的权威,主张尽量用政治手段化解危机。有学者称相对于美国这个“军事强权”,欧盟体现出更多的是一个“民事强权”的形象。欧盟对于战后重建、维和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威望。在推广民主时也是一样,与美国“军事强权”不同,它不那么强烈主张“移植民主”,不同意伊拉克战争这种以“低度战争”实现“低度民主”的目标,希望用多边方式、在尊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权威基础上推进民主化。

3.   美国主张的民主化是“低度民主”,这种观念认为民主化只要定期多党选举和公共职权分离等形式上制度具备就可以了,对人权、经济和发展、社会正义等标准没有要求[6];欧洲主张的民主化是“综合民主”,要求私有制基础的市场经济、保护人权、司法平等等民主要素齐备。这体现在欧盟给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的要求中。1993年的哥本哈根标准除了维持稳定的民主机构,法治和人权之外,另外两条分别为经济上为运转的市场经济;认可欧盟的政治、经济和货币政策目标。

4.   欧盟在扩展民主时要比美国更制度化,更系统,更具有连续性,官僚制的烙印也更深。欧盟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联合体,由于它本身就是在多个国家统一协调意见基础上组成的,所以它的行动就显得更民主、更多元、更和谐、更稳健,因而也就更容易让人接受。欧盟扩展民主也重视对象国“民主之后”的处境,通常情况下是将其吸纳进欧盟,确保其民主政权的巩固。苏联解体后,波兰、立陶宛、罗马尼亚等各国皆是如此。

对于未被列入入盟规划的一些新边界国家,如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欧盟也给以援助,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独联体技术援助”(TACIS)项目;对西巴尔干地区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可能加入欧盟的诸国,从2001年起欧盟专门设立“共同体对重建、发展和稳定的援助”(CARDS)项目,从1991年到2005年欧盟在西巴尔干地区的援助资金达到68亿欧元,其中CARDS项目就占到46亿欧元之多。[8]经援在前,各对象国要想接受这些援助,就必须满足欧盟提出的附加政治条件,欧盟间接地达到了民主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