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辅导:冰岛金融危机的教训是什么?(江时学)
2008年10月,冰岛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国家濒临“破产”的边缘。冰岛危机的实质是金融业无限膨胀导致的金融泡沫在外部条件发生恶化时终于破裂。金融泡沫的产生与银行私有化后金融业盲目地走向国际市场以及政府放松对金融业的监管等因素有关。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为冰岛金融业的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冰岛危机的教训和启示是十分深刻的。
首先,银行在拓展其海外业务时没有量力而行。冰岛是一个小岛国,市场规模有限,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制约。因此,在2000年完成银行私有化后,政府就鼓励银行业向国际市场拓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冰岛银行业的国际业务取得如此快的发展,无疑是缺乏可持续性的。有人认为,即使没有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动荡,冰岛也会遇到危机。冰岛前总理哈尔德在接受媒体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我们从过去几年事态得到的教训是,一个小国家企图在国际银行业扮演一个领导角色是不明智的。”
其次,政府不能放松对金融业的监管。在银行业不断拓展其海内外市场时,冰岛政府却未能加以有效的监管。英国《金融时报》在分析冰岛危机时说:“央行仅仅使用利率手段来监管,降低了储备金要求,也没有用道义上的劝告来规范银行的行为。”
为了加快发展金融业,信奉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奥德松政府对金融业的无限扩张不加引导和监管,致使银行负债累累,在外部条件发生不利变化时无法应对自如。冰岛的不幸再次表明,政府必须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CNN网站的一篇文章说,冰岛犹如雷曼兄弟公司,而且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泡沫,但是,出于政治上的权宜之计,冰岛政府却听凭这一泡沫不断地扩大,直到它破裂。
再次,不能依靠信贷扩张来刺激经济。美洲开发银行的经济学家在研究拉美国家遭遇的银行危机后发现,拉美的每一次银行危机都是由信贷的无限扩张导致的,因为信贷的过度扩张会破坏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放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因此,他们得出了这一结论:伴随着信贷扩张的“好时光”,同时也意味着“坏时光”即将来临。冰岛的遭遇似乎验证了这一结论。冰岛银行在国际上获得大量资金后,向本国居民提供以外币计值的抵押贷款。其结果是,冰岛的家庭债务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000年的160%上升到2006年的240%。
第四,要正确处理发挥比较优势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关系。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必须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冰岛的比较优势是渔业资源丰富。渔业部门为冰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冰岛曾为争夺渔业资源而与一些邻国龃龉不断。此外,渔业很难使国民经济实现腾飞。因此,冰岛政府一直在为减轻对渔业的依赖而追求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毋庸讳言,冰岛在这一方面的努力已初见成效。而冰岛政府认为,为了取得更快的发展,除了扩大高科技产业以外,还必须大力发展国际金融业。在金融全球化时代,国际金融业似乎是提高经济增长率的捷径。
(江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