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柯:欧洲研究:一座取之不尽的学术宝库

    有幸和欧洲研究结缘有一定的偶然性,当年高考结束后整天待在家里焦急地等待录取结果,招生老师很是认真负责,有一天专门打电话到家里通知我,说我填报的专业已录满,根据我的成绩我还可以在德语、日语以及经济类专业中进行选择。当时我对经济学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剩余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这些都枯燥无趣的概念上,经济学是首先被排除的;日语自然和日本联系起来,当时“地道战”、“地雷战”和“烈火金刚”等抗日影片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学习这样一个与我们有着民族恩怨的国家的语言我心里本能的排斥;而德国给我的感觉是“很厉害”,打了两次世界大战后还能站起来,并且在小时候印象中中国的高档轿车就是德国的“桑塔纳”,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德语专业。

   大学的学习使我对德国、欧洲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特别是对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他高超的外交手腕赞叹不已,进而也产生了学习国际政治的念头。当然,那时的我认为国际政治就是基辛格笔下的“大外交”,就是布热津斯基所描绘的“大棋局”。偶然的机会在网上读到了周弘老师在北京大学一次演讲的文字稿《人、社会、外交——观察欧洲人的生活方式》,这让我很惊讶,原来外交和普通人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不仅仅是政治精英们在国家间纵横捭阖,每个国家里人们的主要生活和工作方式,甚至是养老和看病等这些日常事务其实都在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外交行为,观察外交原来还有一个社会视角。这让我感觉很新鲜很新奇。此后,我主动更多地去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的相关信息,知道这是中国欧洲研究的龙头和学术重镇,这里有众多学养深厚的专家学者。欧洲所成了我所向往的地方。

    2007年我有幸成为了欧洲研究系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在这三年的学习中,导师田德文研究员在做人和学习方面给予了悉心的教诲,系里同学间的情谊也总是让人感动,欧洲所各位老师的授课让我充分领略到了欧洲研究的学术魅力,在这里你既可以感受人类过去在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血腥与辉煌,探究历史上不同类型国家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艰辛与成就,也可以亲眼目击欧洲联盟这一人类文明创新所带来的日新月异,充满着智慧与活力的变化,同时,欧洲的发展也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进程提供了宝贵的实验经验。欧洲研究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学术宝库,总会给人带来惊喜。我很幸运,能够继续在欧洲系、在欧洲研究这一领域学习。

作者系2010级欧洲政治专业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