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学术梦想从这里起航

    一转眼,三年的博士学习生活结束了,往事历历在目。我2009年在德国曼海姆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进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从事世界经济研究工作。不久,单位专门制定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在职人员继续深造的文件,我几乎未加思索就报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欧洲研究系,这首先是因为我与德语、德国的不解之缘。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是国内研究欧洲问题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机构,因此对于我而言,在这里攻读博士学位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从报名到参加笔试、进入复试,一切都很顺利,2011年9月,我如愿地来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我们是第一届从入学开始就在良乡新校区的学生。因为校区离北京市中心较远,且当时的交通不太便利,正好可以安心在学校里学习。研究生院开设的课程都很不错,《国际问题前沿》和《经济学前沿》是系列讲座课,可以见到国内很多知名的专家学者,聆听他们的讲座是一种享受。而《欧洲名著选读》则是由欧洲研究所开设的课程,不仅内容精彩,而且也通过这门课认识了所里的许多老师。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我开拓了眼界,对如何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博士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的导师王鹤研究员开设的《欧洲经济一体化——理论与政策》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使我们能够掌握并运用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国际经济学理论来研究相关的欧洲经济问题。读博期间,我还参加了欧洲研究所举办的各类学术会议和讲座,及时了解欧洲研究的前沿动态,也结识了许多专家学者。

    我的导师王鹤研究员是一位学识渊博、和蔼可亲的老师。作为他的关门弟子,王老师对我既严格要求,又关心呵护。在准备博士论文开题报告时,王老师多次提出修改意见,他认为,只有把开题报告写好才能够顺利地进行论文的写作。正是在王老师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多花了一些时间在开题报告上,厘清观点、思路,对论文框架结构反复修改,使之科学合理。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之后的论文写作时就能一气呵成。欧洲研究所的各位老师对我们学生都非常热情友好,不厌其烦地为我们释疑解惑,博士三年我们始终都处于严谨、认真而又和谐的学术氛围之中。

    学术研究的道路是艰辛而又充满乐趣的。博士毕业是新的起点,许多问题还有待于在今后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学习借鉴欧洲的经验,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研究欧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欧洲研究所完成博士学业使我更加坚定了决心和信心,在学术研究的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