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柯:美元霸权兴起背后的“有形之手”

    当1620年第一批欧洲殖民者抵达今天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镇并定居下来时,他们碰到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大家互通有无彼此交换物品时选择何种货币?由于这批移民并非富人,没有从欧洲大陆的母国带来大量可供流通的货币,于是实物货币就成了一个现实的选择。之后许多地方政府允许居民用玉米或者烟草来缴税,并且规定这些实物货币不仅可以用于公共支付,也可以用于私人交换。当时马萨诸塞规定玉米为法定货币,康涅狄格为小麦,弗吉尼亚为烟草。

    一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与英国争夺货币自主权

    但是随着北美殖民地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发展,实物货币在履行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的功能时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建立殖民地自己的造币厂发行货币势在必行。但当时英国不允许殖民地开办自己的造币厂,而是要求殖民地用实物商品从英国进口货币,以此来解决殖民地的货币供应问题。这对英国而言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交易,但对殖民地来说这种货币制度的安排是相当不对称的。英国仅需花费少量的铸币费用就可以享有殖民地提供的大量实际资源(农产品、工业产品以及劳务),因为殖民地没有铸币权,需要使用英国的货币用于自己内部的日常交易,所以这些从英国进口的货币大多将会永久地“沉没”在殖民地,英国不必担心这些出口到殖民地的货币会回流到英国换取英国的实际资源,只要这种货币安排一直存在,英国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以少量的铸币成本享受殖民地经济发展的成果。当时英国在殖民地的总督也允许殖民地的公共储蓄机构发行一些信用券来作为铸币的补充进入市场流通,但英国议会在1751年禁止殖民地发行这些信用券,这引起了殖民地的强烈不满,1766年本杰明•富兰克林曾作为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议会作证,反对此项禁令,他把主要用纸币的提案亲自递交给下议院,但却没有结果。通过此项禁令限制北美殖民地的货币权力,成为了英国和殖民地之间关系紧张的重要根源。对于北美殖民地而言反对伦敦的动力不仅仅来自“无代表权不纳税”,“无代表权无(义务遵守英国的)货币政策”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

    通过独立战争北美殖民地从英国人手中收回了货币权,但货币的发行并未统一于联邦政府,各州都可以发行自己的货币,当时的美国仅仅是一个由十三州组成的松散联邦。时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主张加强联邦政府,将十三个州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他将统一的货币看作是一种有效的粘合剂,于1791年1月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铸币厂的报告,1792年国会在此报告的基础上制定通过了《铸币法案》,自此,美国才有了统一的货币。

    二 美联储推动美元“国际化”

    独立后的美国经过领土扩张和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迅速,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这时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时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一半是英镑,同时不仅仅法国法郎、德国马克和瑞士法郎,就连意大利里拉、比利时法郎和奥地利先令在世界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也高于美元。但是到了1924年,美元在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就已经超过了英镑,而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的以美元计价的各种商业融资票据则是英镑的两倍。短短10年,美元的国际地位实现了从零到超越的巨大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4年美联储的建立是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力量,前者大大动摇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为了避免出现类似1907年的金融危机而建立的美联储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保持国内金融货币秩序的稳定,同时又不失时机地主动出击建立本土商业票据市场,利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采取各种措施吸引欧洲各国政府和私人机构到美国融资,为美国金融机构发行以美元计价的各种商业票据提供支持,使美国企业能够在美国就能享受到优惠和便利的进出口信贷,而以前很多美国企业不得不到伦敦筹资。美元的国际化客观上要求一个以美元计价的庞大的商业融资票据市场的出现,以吸引众多投资者持有美元。要做到这一点仅靠市场的力量是不够,因为当时美国的银行业还没有能力建立这样一个市场,一则成本高昂,另外如何让国内外的投资者熟悉这个市场也是一个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其说是依赖市场的无形之手,倒不说是多亏了美联储纽约分行第一任主席本杰明.斯特朗(Benjamin Strong)的有形之手,斯特朗十分欣赏英格兰银行通过商业票据市场管理信贷的做法,一心要在美国也建立一个能够与之竞争的市场,从而促进美国产业的竞争力,扩展美国的对外贸易。斯特朗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整个美联储的支持,在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各美联储分支机构是这些商业票据商的主要交易对手,并且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一战后的动荡年代,许多国外机构也被吸引过来,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最终超过了英国。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出美元崛起的“战略机遇期”

    美元霸权的真正确立是在二战之后,它的首要对手是英镑。战后英国的实力虽然受到重创,但英镑依然是重要的国际货币,其一是因为英联邦成员大量持有英镑,其二因为战争英国停止了英镑的自由兑换,英镑外汇持有者除了继续持有和使用外别无他法,他们不能自由将其兑换为黄金或其他货币。而此时英美财政部之间为了战后国际金融贸易秩序的安排正在进行紧锣密鼓的谈判,英国争取从美国获得贷款重建经济也是谈判内容之一,经济学家凯恩斯是英国的谈判代表。但正是在贷款条件问题上艾肯格林认为这位英国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美国当时同意提供英国贷款,但前提条件是英国必须在1947年7月15日前实现英镑的自由兑换。凯恩斯同意了这一条件,并积极游说英国议会批准贷款协议。暂停英镑自由兑换对战后稳定英镑价值非常重要,在英国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前如果恢复自由兑换风险极大,英镑和以英镑计价的资产的价值肯定会一落千丈,英镑很可能会崩溃,这对英国的战后重建无疑是重大打击。果不其然,当英国如期放开英镑的自由兑换后其他国家居民迅速将所持英镑兑换为美元以购买美国产品,英国仅第一个月就损失了1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当时英国所有的黄金和美元储备还不到25亿美元。英国只能暂时放弃,到了1959年英镑实现自由兑换后,英镑在外汇储备中份额还停留在1940年代的水平,而美元则增长了三倍。英镑彻底出局了。

    根据战后所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汇率固定,IMF来为贸易逆差国融资。从运行机制上讲,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国家都要使用美元来进行交易,特别是在非美国的贸易伙伴之间。因为在这个“双挂钩”的体系内各个国家的货币都有含金量,都可以充当储备货币。但这一看似完美的机制在战后实际上无法启动,因为当时在西方国家间除了美元外,任何国家的货币都没有信用不被其国家接受,缺少用来进行国际支付的硬通货,国际贸易根本无法开展,这一时期也被称为“美元荒”(Dollar Shortage)。是美国在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划”以及援助日本的“道奇计划”使得日本和西欧国家获得了大量美元贷款和美元投资,相当于是各国都拿到了一笔进行国际贸易的美元“启动资金”,自然而然各国的交易也都是以美元来完成,在国际贸易活跃起来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才真正运转起来,但美国大规模对外援助计划的一个后果就是美元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主导地位的确立。所以一些观察家才认为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应该叫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该叫“马歇尔-道奇固定汇率的美元本位制”。

    四  美元霸权的确立:左手持利剑,右手控石油

    美元的主导地位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受到冲击,这主要在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特里芬困境”和“n-1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由于约翰逊时期的“伟大社会”计划以及越战,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急剧恶化,许多国家对美元的价值能否保持稳定提出了疑问,对美国依靠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所享有的“过份特权”愈加不满,戴高乐政府从1965年开始将自己大量的美元储备向美联储兑换黄金,逼迫美国对减少贸易赤字,改革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但以失败告终,在整个60年代美国还是有能力维持美元国际储备的地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顺差大户”德国的支持。考虑到美元价值的不稳,德国联邦银行当时也考虑步戴高乐的后尘将美元储备兑换成黄金,但美国政府以从德国撤出美国驻军相威胁,使得处于东西方对抗桥头堡地位的德国不得不以安全问题为重,时任德国联邦银行行长布莱辛亲自向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鲁萨保证德国联邦银行将不会改变储备管理政策。作为当时最大的美元储备国,德国不抛售美元资产的承诺对美元的稳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冷战的背景下,德国的地缘政治地位使其不得不接受“安全——货币”这一美德关系结构的制约。

    而美国与沙特之间关于“石油——美元”的协议是保证美元储备货币地位至今仍难以撼动的另一主因,1974年两国建立的由双方财政部长领导的“经济合作共同委员会”是保证这一协议的重要机制,通过这个委员会美国说服沙特其所生产的石油用美元计价,而美国则为沙特积累的大量石油美元重新回流到美国获取投资回报提供特殊承诺,并且给予沙特安全保证。石油这种国际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和结算,保证了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大量使用,将石油贸易紧紧捆绑在美元身上,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当OPEC成员国在1975年达成共识,将石油价格与SDR挂钩时,美国调动各种资源成功迫使沙特放弃该计划,作为OPEC最大产油国沙特的退出,无疑使将石油价格脱离美元与SDR挂钩的计划泡汤。但是最为回报,美国同意提高沙特在IMF的投票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摆脱了“黄金枷锁”,不再担负向各储备国中央银行兑换黄金的义务,并且不再和任何贵金属、实体商品或者价值单位挂钩,美国由此可以不受制约地决定美元的发行量。由于各国对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信赖以及美元在国际经济往来中事实上的广泛应用,美元仍然扮演者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并且享有比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更大的霸权,真正拥有了制定全球货币政策的特权。美元霸权兴起的过程中,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始终如影相随。

    (联系 赵柯:zhaoke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