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彦红:欧元前途浅议
讨论欧元的未来可以有多个维度,这里仅从欧洲一体化进程及前景这一角度谈两点简单看法。
首先,从一体化进程上看,欧元既是迄今为止欧洲一体化取得的最核心、最具实质性的成果,也是一体化继续前进的基础和重要动力。它一方面基于各成员国经济在相当程度上的融合,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成员国政府推进一体化的高度政治意愿与决心。可以说,欧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几个主权国家达成统一货币的协议这个层次,它实际上已经成为欧洲联合的象征与标志,具有重要的政治含义。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所言“如果欧元崩溃,欧洲和欧盟也会随之崩溃”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从这个层面看,成员国主动“放弃欧元”或“消灭欧元”的政治成本巨大,乃至不可估量。长期而言,作为一体化的产物,欧元的未来命运不仅取决于欧洲经济的增长能力、竞争力与活力,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国对巩固一体化成果和继续推进一体化的政治信心与决心。
其次,从一体化的角度看待欧元的前途还需有动态眼光。任何经济制度安排若要有生命力,都必须依据客观环境的变化适时适度地做出调整。客观地说,自1999年欧元问世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这段时间,欧元区经济的运行总体上较为稳定:欧央行货币政策的价格稳定目标基本实现;欧元区实际人均收入一直以与英美相近的速度增长(年均1.2%);创造出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同期内,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出现任何程度的外部失衡。[1]虽然理论界对于欧元的合理性问题质疑声不断,欧元在实际运行中也遇到不少现实困难,但是,对于一个起步即涵盖12个成员国且各国经济条件差异较大的货币联盟而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也说明欧元这一制度安排大体上适应当时的客观条件。此番由希腊债务危机导致的“欧元信任危机”给欧元区敲响了警钟,欧央行开始反思如何令其制度管理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当前,欧元区正在讨论如何加强对成员国财政纪律的监督、切实执行惩罚措施、完善危机管理、防范道德风险等管理改革方案。虽然上述问题并非在此次危机爆发后才被意识到,但是,真正认真地围绕它们讨论如何改善管理手段的确是受到危机的直接推动。从这个角度看,希腊债务危机虽然带来了暂时的“欧元信任危机”,但是,如果它能够推动欧元区制度管理方面的积极变革,也算是为欧元这一制度安排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避免和减弱此后类似的危机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