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浅析英国卓越科研评估框架
作者:李胜会 陈霄 | 文章来源:https://www.toutiao.com | 更新时间:2021-05-21 15:11:00

       近年来,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而科研评价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积淀,英国在科研评估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不断优化创新的基础上,推出了“卓越科研评估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REF,以下简称“卓越评估框架”)。这一2014年正式启用的高校科研评估体系框架,是以加强科研监督管理、引导科研服务社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公正评估科研水平为主要目标,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也成为许多学者研究和关注的对象。

  重视主客观指标相结合 

  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进行高校科研评估,先后经历了“科研选择性评估”(Research Selective Exercise,RSE)、“科研水平评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和“卓越评估框架”三个发展阶段。其主旨也从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以评价结果为基础合理拨付科研经费,扩展到了通过科研评价提升英国科研质量和科研实力,注重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提升英国在国际上的科研竞争力等方面。时至今日,英国已进行了7次大规模高校科研评估,并即将开展新一轮高校科研评估。

  “卓越评估框架”的评估指标涵盖科研成果、科研影响力和科研环境三方面。其中,科研成果占评估权重的60%,是评估的核心要素,重点关注代表性成果;科研影响力占评估权重的25%,主要评价科研单位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变化及收益;科研环境占评估权重的15%,主要从科研资源、科研管理和科研业务等方面对平台环境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

  在“卓越评估框架”下,主评估组负责制定评估标准和工作方法,子评估组服从主评估组的领导,是评估的实际执行者。“卓越评估框架”引入了文献计量方法,以同行评议为主,引用率等量化指标为辅。它不仅重视文献计量方法在节约组织成本、提升评估客观性和公正性方面的优势,而且充分认识到使用引用率指标在不同学科评估中的局限性,因而要求各子评估组在参考量化指标的同时,也要重视同行专家的评价。

  在“卓越评估框架”下,评估组将评估指标权重加总,对每一份评估材料按照标准进行评估定级,最终将高校整体科研质量划分成0星—4星五个星级。其中0星为低于国内认可,1星为国内认可,2星为国际认可,3星为国际优秀,4星为国际领先。英国主管高等教育经费的机构根据高校所获得的评定星级来决定向其拨付多少科研经费。星级划分不仅影响高校可以获得的科研经费数额,某种程度上也关乎其学术声誉,因而往往可以促使高校在有关领域做出更多努力。

  评估体系有所创新 

  英国的“卓越评估框架”是在“科研水平评估”的基础上,经过数年的酝酿才逐步确定实施的评估机制。它既秉承“科研水平评估”所坚持的公平、透明、可持续、多样化、规范化等准则,也在评估价值取向和技术操作层面进行了诸多创新。

  首先,重视科研成果的卓越性及其影响力评价。科研创新和产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所作出的贡献。“卓越评估框架”采用“科研影响力”指标取代“科研水平评估”中的“研究声誉”指标,并将其权重提升至25%,这是一项重要创新举措,意在加强对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综合影响的评估,引导高校与工商界进行更多的交流合作。与“科研水平评估”相比,“卓越评估框架”制定了更为科学的对科研影响力的评估方法,拓展了可提交的成果类型,除说明科研转化方法战略的影响力模板外,受评单位还需提供展示研究成果影响力的具体案例。评估组还会邀请部分终端客户作为专家代表参与评审、参加专家评审组会议,以期从用户角度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次,注重高校间协作和跨学科研究。“科研水平评估”按照学科细分评估单元的思路,使跨学科研究成果在评估中处于不利地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合作与协同创新。而“卓越评估框架”对学科分类进行了整合,改为划分成四大学科群,减少了评估单元和评估组的数量。据报道,在即将进行的新一轮评估中,评估单元将由67个减少为34个,主评估组由15个减少为4个,希望能够以此来鼓励科研合作,推进重点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此外,“卓越评估框架”还允许共同署名的研究成果在不同研究单位的申请中分别提交,排名不分先后,共享评价结果。在组建评估组时,特别强调专家学科领域的广泛性,要求吸纳具有跨专业背景的专家,增加专家小组知识构成的深度和广度。

  再次,坚持研究成果的创新导向和质量导向。“卓越评估框架”重视评价成果本身的原创性、重要性和严谨性,科研产出和创新成果在整个评估体系中占到60%的权重。它并不盲目追求成果数量,而是参照关于研究质量的国际标准,坚持研究质量和水平优先的评估原则。在成果数量上,要求每位科研人员至多提交4篇代表作;在成果形式上,允许科研人员提交形式多样的学术成果,如专著、艺术展览、音像制品等。同时,为了引导科研人员追求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卓越评估框架”按照科研成果被评估确定的星级赋予其不同的权重,其中4星成果权重为3,3星成果权重为1,2星及1星成果则不设权重,并以此作为科研机构评估和经费拨款的重要依据。

  最后,优化评价方法,科学分类评估。“卓越评估框架”引入了文献计量指标,这改变了过往以同行评议为主的评估方式,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此外,“卓越评估框架”认为不应使用固定统一的形式来对不同的学科群进行评估,在确定评估指标和证据时,应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分类处理。在其所划分的四大学科群中,对于生命与医学类及理工工程类,“卓越评估框架”的评估指南明确提出鼓励使用量化指标;对于社科管理类及人文艺术类则提供了参考案例清单。

  成效与问题并存 

  总的来看,利用“卓越评估框架”进行科研评估具有一定的益处。其所包含的科研影响力评估不仅能够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与社会建立联系,更好地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社会效益;而且能帮助高校确立自己的发展战略,为其长远发展指明方向。

  但不可忽视的是,“卓越评估框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成本负担过重。由于科研评估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卓越评估框架”下的评估工程远比人们预想的要浩大。2014年英国利用“卓越评估框架”进行了一次科研评估,其总成本达两亿多英镑,远远超出2008年按照“科研水平评估”的要求进行评估时的成本。二是导致学者科研取向异化。在“卓越评估框架”下,评估结果与科研经费拨款挂钩,这可能会使学者为了提升个人在“学术市场”上的价值,更倾向于选择较为稳妥的短周期渐进性研究,回避长周期、高风险的先驱性研究。三是可能造成教学与科研失衡。“卓越评估框架”强调对科研影响力的评估,却未能充分重视科研与教学间的相互影响,这将在高校经费使用、教师择业以及提升学科实力和研究效率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https://www.toutiao.com/i694013070245311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