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切实提升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能力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更新时间:2016-12-02 12:06:00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尖锐复杂,各种思想文化观念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意识形态斗争和价值观念渗透方式更加隐蔽多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累了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态度、根本原则和具体方法,为新形势下处理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方法遵循和意见指导。

1.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态度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善于同西方各种错误价值观念以及党内不良思想倾向作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不断成长,形成了一系列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态度、根本原则和具体方法,表现出高度自信、坦然开放、大胆无畏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理论建设高度自信。这种自信品质鲜明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理论建设上: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度自信。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发展历史坦然开放。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承认自身不足、坦然改正自己错误的政党。刘少奇同志曾指出共产党人如何对待错误思想:“我们共产党人,在党内党外的各种斗争中锻炼着自己的思想,经常地总结和吸取革命实践的经验,检讨自己的思想是否完全适合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否完全适合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利益。在这样的学习、反省和自我检讨中,去肃清自己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残余以至某些不适合于共产主义利益的最微弱的萌芽。”毛泽东同志曾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进行概括和总结,其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正确处理和有效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一向自觉对历史经验进行概括总结,主动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改正。比如,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总结历史经验,澄清历史是非,形成理论共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发展历史采取坦然开放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对各种意识形态的挑战大胆无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苏联的挑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改革开放以后,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挑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定地举起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大旗;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法轮功”的嚣张气焰,果断遏止邪教势力的蔓延;面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旗帜鲜明地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批判;面对西方强势话语和错误思潮影响,国内一些人认识发生偏差、盲目跟风的现象,习近平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大胆无畏。

2.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本原则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了处理思想问题的基本原则,即民主原则;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进一步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思想问题的原则,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原则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习近平同志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划清界线、批评错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等一系列原则的提出,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指明了方向。

在9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经验,形成了宝贵的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具体方法。毛泽东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归结为说理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成分多元化、经济利益差异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日益明显,说理教育的局限性逐步显露。

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围绕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党性与人民性、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党动手和部门负责等问题,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为新形势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遵循。

从说理教育、民主方法到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再到正面宣传、网上斗争、舆论引导等方法的变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发展和完善,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能力的不断提升。

3.切实提升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能力的重要抓手

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态度、根本原则和具体方法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切实提升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能力提供了方法遵循和意见指导。

要有充分的理论自信。在当今社会人们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在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渗透日益加剧的条件下,社会上、高校中出现各种不同声音,甚至出现了一些由错误思想观念引发的局部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错误观点虽然看似声势浩大、来势凶猛,但大都强词夺理、外强中干。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充分的理论自信,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来观察和处理问题,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以高度自信、坦然开放、勇敢无畏的态度来应对各种意识形态挑战,勇于同错误思想观念作斗争,主动举旗、敢于亮剑,积极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要有坚定的处理原则。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基本原则,为我们今天处理意识形态问题和辨别社会思潮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过程中,要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划清界线、批评错误,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引领思潮、凝结共识等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社会思潮的多样性等关系。针对近年来一些国家把我国的发展壮大看作是对其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挑战,进而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分化的现实挑战,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遵循党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原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

要有科学的处理方法。从我国目前意识形态问题处理的总体状况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概括而言,我们比较习惯于采取显性、直接、理论、正面、阵地战的方式来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而较少通过隐性方式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较多采取刚性方式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而较少采取弹性方式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较多采取强制性手段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而较少通过耐心细致、潜移默化等方式处理意识形态问题。因此,要学会采用辩证的方法,以显性与隐性、直接与间接、理论与活动、正面与迂回、阵地战与游击战等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意识形态问题。我们既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上的宝贵经验;又要善于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过程中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切实提升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能力。

 

 

 

http://news.gmw.cn/2015-02/26/content_14921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