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赵永升:俄美“熊豹”相争,欧盟失利
作者:赵永升 | 文章来源:《经济》杂志 | 更新时间:2014-09-10 08:55:50

    持续不断的乌克兰危机,早已让欧洲人头疼不已;后来又加上马航MH17 “坠机”事件,更是使各种矛盾进一步加剧,直至到今日的白热化程度。那么,在乌克兰危机与马航“坠机”,尤其是这两者纠缠一起的双重背景下,美俄争斗对于美俄夹缝中的欧盟经济,究竟是福还是祸?笔者认为“熊豹”相争,欧盟失利。

    其实,欧盟面对的美国与俄罗斯,依旧是当今的世界霸主和地区霸主。随着以中国为“领头羊”的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的崛起,美国在世界的权重确实有所下降——从2005年的27.57%到2011年的21.57%,平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而同期,中国则从4.95%到10.43%,平均以每年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下图显示的是从1820年到2009年189年期间,美国的GDP世界占比图,趋势一目了然。但无论如何,今日的世界“霸主”依然还是美国。 

    图1:美国GDP世界占比图(1820-2009年)

     

    (来源:见上图,《世界经济》、世界银行)

    至于俄罗斯,尽管早已不是当年能与美国冷战近半个世纪之久的苏联,随着“柏林墙”的倒塌,风光不早,实力也已今非昔比。同样也采用2011年数据,俄罗斯的GDP仅占世界总量的2.66个百分点,还不及意大利,尚有近半个百分点之遥。但若从军事角度而言,这庞大的“北极熊”依旧是世界不可小嘘的一大强国。因而,面对美俄两大霸主的“熊豹”相争,而非“鹬蚌”相争,欧盟非但当不成“渔翁”,而且极有可能“失利”。

    诚然,马航事件是加深了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欧盟原本想集中精力,解决欧债危机的诸多后续问题,因而之前对美国坚持的对俄制裁,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态度。但随着此次“坠机”或欧美人称之为的“客机击落”事件的发生,加上遇难的298人中多数为欧洲人,荷兰人就有157人之多,更是促使欧盟坚定了对俄制裁的决心。至8月1日,欧对俄的新一轮制裁措施正式生效,重在以俄经济为打击目标,堪称乌克兰危机以来欧对俄实施的最为严厉制裁。

    然而,面对俄罗斯,欧美存有两大软肋,其一是“经济软肋”,其二是“能源软肋”。由于地缘与历史的原因,欧俄之间的经贸往来与合作颇为密切。德国与俄有诸多的大型项目合作,法国和东欧国家与俄签署的多份军事合同尚在执行之中,例如当年萨科奇在位时,从普京手中接到的两艘“西北风”登陆舰订单,合同金额就高达13亿欧元。更不用说欧盟的天然气供应,严重依赖俄罗斯。

    好在欧洲人毕竟有智慧,他们自知无法成为得利的“渔翁”,也不能成为“黄雀在后”的“螳螂”。难怪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在给欧盟各成员国首脑的一封信中,话中有话地称道:“我们权衡再三做出这个重大决定,这一系列措施是适当而灵活的”。这般,基于欧盟的“能源软肋”,此次制裁措施不针对俄天然气工业,只针对石油工业;基于欧盟的“经济软肋”,就与俄军事合同的制裁,也只针对欧俄之间未来的、而非当下的武器贸易;同时欧盟的制裁期限初设为12个月,规定在实施3个月后可以重新审核。

    可见,与其说对俄制裁是出于自身所需,还不如说主要受美国的胁迫,外加马航事件的压力。其实,欧盟中的主导国在欧陆也就德国和法国,欧陆之外的英国在部分问题上也作用不小;除了意大利和西班牙还有点发言权,其他国家基本都属于“附和型”成员国。尽管有那么多荷兰人遇难,但由于荷兰在欧盟中的权重小之又小,因而荷兰人难以主导整个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

    至于欧美之间的隔阂则是有目共睹的。欧美尽管互称“表兄弟”、“铁杆”的盟友,“北约”框架正是由美国牵头、欧盟鼎力而构建。然而,两者的矛盾依旧不浅,明争暗斗也是家常便饭。斯诺登多次披露的信息,如对默克尔手机的长期监听,以及后来在柏林的“美国情报门”,都或多或少地加深了欧盟尤其是德国对美国老大哥的不信任感。

    除了隔阂,最为根本的还在于美欧之间在经济复苏的势头与速度上的差异。与美国已经走出危机、正在复苏并很快走上增长(二季GDP初值增长4%)不同的是,欧盟经济的复苏依然举步维艰。美国在经济上已走出危机,便可腾出手来对付俄罗斯;而欧盟仍忙于危机纾困与经济复苏,根本无暇顾及作为欧盟边陲的乌克兰和远东的俄罗斯。这种政治与经济严重倒挂的差异,导致欧美在制裁乌克兰问题上实质态度的迥异。

    对乌克兰,欧盟其实历来只是“勾引诱惑”,却暂时并无“纳妾”之心。乌克兰西部是农业种植区,来欧盟打工的人多,久而久之受到欧盟的耳濡目染也大。但由于欧盟自身的问题多多,南欧危机尚未完全解除,如最近葡萄牙最大上市銀行圣灵银行,就差点爆发信用违约危机。同时欧盟在历史上几次东扩,加入的东欧诸国在很多程度上羁绊了欧盟的实力和手脚,也促使欧盟人开始思考“欧盟的边界究竟应该到哪里”的问题。因而,美国的大力制裁与干预乌克兰的做法,其实并非与欧盟之愿吻合。

    在笔者看来,欧美也只有在遭遇明确的、显著的共同敌人之时,才会真正携手并肩、一致对外。乌危机和马航事件,都不足以让俄成为欧美的“大敌”,因而也难以调动欧盟人大力制裁俄罗斯的决心。德法为了自身的利益出发,并不情愿大刀阔斧地实施制裁,更不提欧盟对俄历来存有的“能源软肋”和“地缘软肋”了。因此,尽管美国的制裁大旗高高飘扬,但德国的项目仍在实施,法国依然决定10月给俄交付一艘登陆舰,奥朗德也只是口头略带威胁一下说“第二艘要视俄国人的态度而定”;英国更是隔岸观火,英国首相卡梅伦尽管在议会吐沫横飞,桌底下依然继续着对俄国的宗宗军火买卖。

    然而,经济制裁毕竟是一把“双刃剑”。此次制裁之所以说严厉,在于欧盟触及俄罗斯的能源和武器贸易这两大领域,而这正是双方一直以来最大的经贸合作项目。针对8月1日生效的制裁,俄方专家就明确表示,俄罗斯参与全球经济的进程遭到了“人为阻碍”,这对欧盟自身发展也是一种束缚。

    而乌克兰危机依然在进行中。北京时间8月6日,波兰外长西科斯基在电视台发表讲话称,俄罗斯加大聚集在乌边境的军事力量,是在向乌施压或是为了入侵乌克兰做准备。此言一出美股大幅跳水,道指短时下跌100点以上,美国国债价格迅速攀升。

    总之,对尚未摆脱欧债危机的欧盟而言,对俄制裁实乃“不可承受之重”。马航事件凸显欧、美、俄、乌各种盘根错节的矛盾,涉及欧盟主要成员国各自的不同利益,以及表现出的不同态度。波外长的讲话表明,乌克兰危机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全球“蝴蝶效应”。如何能够做到面对美俄的“熊豹”相争而欧盟不失利,这正是考验欧盟人智慧的时候。

   

    本文作者赵永升为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经济学(金融学)教授,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秘书长

    (联系 赵永升:jacques.zh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