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德国取代中国 成头号顺差国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http://finance.jrj.com.cn | 更新时间:2014-10-08 16:01:05

2014-10-0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周艾琳】
   [德国顺差并不为怪。首先,汽车、机械、电子等“德国制造”受全球追捧,出口强劲]

  “全球头号顺差国”通常都会与中国画上等号,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火车头”德国已在悄然间取而代之。

  IMF发布《全球经济展望》第四章(下称“报告”)显示,全球贸易由于逆差经济体(以美国为代表)需求减少,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已由2006年的峰值下降了1/3以上。其中,美国的大额逆差和中国与日本的大额顺差等主要失衡均缩小了一半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德国首度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顺差国,而在欧元区“久病不愈”之际,这一“登顶”或将遭外界非议。

  报告指出,欧洲核心国家的经常账户顺差持续加大。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德国贸易顺差为2740亿美元(第一),占GDP的7.5%,而2006年为1820亿美元(第二),占GDP的6.3%;2013年中国贸易顺差为1830亿美元(第二),占GDP的1.9%,而2006年为2320亿美元(第一),占GDP的8.3%。

  所谓“顺差国”,即指德国通过出口远高于进口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在欧元区总体面临通缩风险、外围国家尤为惨淡的情况下,IMF、美国、欧元区成员国都屡次表示德国应该通过扩大进口以提振欧元区经济、改善贸易失衡。

  按照国际标准,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约为2.0%,3%以内属于健康合理范围,常年盘踞顺差国榜首的中国目前仅为1.9%。此外,报告显示,头号逆差国美国的逆差为4000亿美元,约占GDP的2.4%。相较之下,德国的7.5%便显得十分刺眼。

  分析人士指出,其实德国的顺差并不足为怪。首先,汽车、机械、电子等的“德国制造”受全球追捧,出口强劲。其次,德国常年力保劳动力成本稳定,少有涨薪,这也使“德国制造”保持价格优势。此外,报告显示,德国储蓄率常年居高不下,这与美国超前消费的传统相悖。

  更值得注意的是,货币联盟赋予了德国汇率优势,共同货币不会因德国出口强劲而升值,反倒一度因欧元危机而走软,这有助于出口。此前,人民币一直处于“汇率低估论”的风口浪尖,美国也曾在众多场合向中国施压,称人民币被严重低估。

  中国自2006年调整汇率政策后,到目前人民币已经升值了大约30%,IMF在2014年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中指出,人民币汇率仍被适度低估了5%~10%,然而IMF认为就德国经济而言,欧元汇率最高被低估了15%。

  相关专家表示,若要解决德国的贸易失衡问题,可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促进消费,尤其是减少增值税和低收入群体税负;此外,设置最低工资标准或是“一箭双雕”,既可促进内需和提高劳动力成本,又能在刺激进口的同时抑制出口。

  然而,德国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难以协调。政府无法决定德国雇员的工资高低,劳资谈判是必经之路。历史表明,即使在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利润创纪录高位时,劳资谈判也雷打不动,德国的工会十分清楚工资、劳动力成本、产品价格、竞争力与个人工作岗位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前,戴姆勒·奔驰、宝马、大众等甚至威胁称,若德国政府引入最低薪资标准,它们将会转移生产线。可见,抬高薪资在德国举步维艰。

  “由于欧元区南北分化严重,这也导致‘欧元怀疑论者’(Euroskeptics)激增。德国必须意识到,成为EuropeanGermany(欧洲的德国)而非GermanicEurope(德国的欧洲)才是双赢策略。德国的一大出口地便是南欧,因此德国目前应该主动采取措施带动欧元区整体经济,而非继续敦促各国穿上财政紧缩的紧身衣。”牛津大学赛德(SAID)商学院希腊籍院长索莫克斯(DimitriosTsomocos)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IMF-世界银行秋季年会将于10月10~12日在美国华盛顿开幕,鉴于各方对于欧元区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的怨声不断,大会将针对欧元区改革议程举行研讨会,“火车头”德国或难免将被要求为欧元区成员国的经济复苏贡献更多力量。

http://finance.jrj.com.cn/2014/10/080136181214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