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图文]赵永升:“一路一带”是人民币“欧洲化”的契机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经济》杂志 | 更新时间:2015-05-05 15:01:00

   “一路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自从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10月正式提出这个战略构想,“一路一带”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哪怕是“一路一带”与欧盟经济这样的小众选题,也有些许文章涉及。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想写一下“一路一带”与人民币“欧洲化”之间的关系,认为“一路一带”是人民币“欧洲化”的一个绝佳契机。

    尽管人民币现在姑且还是作为一种“国家货币”(中国),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具有部分职能的“区域货币”(亚洲),但无论如何,人民币早晚是要走向国际化的。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第一步要走且已经在走的是人民币的“亚洲化”;而在人民币“亚洲化”之后甚而同时,笔者认为中国政府要走的即是人民币的“欧洲化”了。综合当今世界的几大“国际货币”(硬通货)与“世界中心货币”(美元)的态势,不难理解在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莫过于人民币的“欧洲化”。而习主席倡导的“一路一带”计划,恰是助推人民币“欧洲化”进程的一大举措。

    “一路一带”涵盖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多个,覆盖的总人口多达44亿,经济总量高达21万亿美元。该地区的人口与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足见其分量之重。除了权重之大,“一路一带”计划的内容也颇为丰富,既有传统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有区域合作、经济走廊与开发区,更有互联互通、人文交流、跨国运输线和金融合作等形式。

     

    (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来源: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显而易见,中国拟通过“一带一路”计划来加强东部亚洲与欧洲的联系。如果说中亚、西亚是该战略的中间“驿站”,那么无疑西部欧洲则是该战略的目的地。因此,欧盟诸多成员国的高层决策者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都当成一件头等大事来看待。这里与本文主题紧扣的两点是资本与金融、贸易与结算。

    首先,“一路一带”是资本与金融的。例如中国要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陆省份开始,扩充修建铁路、公路以及油输管道,推进内陆贫困地区的发展,并缩短与中国东部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这个目标着实不假也无需掩饰,但具体而言,“一路一带”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要给沿线的诸多国家或地区经济体,提供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协作与金融合作等领域的投融资支持。无论是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的“丝路基金”,还是投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160亿美元,都是“一路一带”计划的关键目标。所以说,“一路一带”首先是一个资本与金融的计划和战略。

    其次,“一路一带”是贸易与结算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必将快速密切中国同中亚、西亚等地的政治与经济、文化联系与贸易往来。在此暂不提其所具有的重大地缘战略与政治意义,仅就其经济意义,具体地讲是贸易意义,就不容欧盟各成员国等闲视之。

    其实,欧洲与亚洲从地理上而言是相连的,被统称“欧亚大陆”。历史上欧亚之间历来贸易往来甚密,尤其是从欧亚大陆这一端的中国到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欧洲,蜚声古今中外的“丝绸之路”即是明证。无非是由于陆地交通与途中各种“路障”阻隔,后来才逐渐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加上“一路一带”沿途、沿岸涉及的诸多国家,原本一直是欧盟诸多成员国或疏或密的经济和贸易伙伴。此次,习主席将陆上的“丝绸之路”与海上的“丝绸之路”合二为一,提出“一路一带”,定能实现海路齐头并进。这将在经济、贸易以及与此紧连的结算上所产生的意义巨大,实难量化。所以说,“一路一带”也是一个贸易与结算的计划和战略。

    鉴于,“一路一带”既是资本与金融的,又是贸易与结算的,而与这些关系最为密切的工具和介质自然是货币。因此“一路一带”计划的实施,必将直接推动中欧双方之间的货币在操作层面上的合作快速加强;进而,随着“一路一带”战略的推进,中欧货币合作无疑将从操作层面提升到战略层面。

    而笔者认为,中欧货币战略合作的其中一项内容,即是中欧双方将在国际货币和金融机构上,采取越来越密切的“互助型”共同行动。例如,欧盟支持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扮演着越来越大的角色,以及人民币在不久的将来,不但被纳入IMF的“一揽子货币”特别提款权(SDR)之中,而且权重日渐加大。SDR在1981年组成时,第一阶段(1981-85年)美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日元和英镑占比为42%、19%、13%、13%和13%。如果把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加在一起是32%;虽然到最近阶段(2011-15年)欧元份额已提高到37.4%,但由于美元、英镑和日元加在一起达到62.6%(这三种硬通货分别占比41.9%、9.4%和11.3%),所以依然远超欧元的份额。

    因此,从欧洲人视角出发,也亟需有另一个力量能够加盟,旨在实现欧元与该货币的联盟最终能与美元霸权相抗衡。笔者提议,若能给人民币大约10%左右的份额,欧元加人民币就能达到50%左右。作为一种平衡世界不同货币势力的策略之一,这对欧盟的货币战略而言自然也不可小嘘。

    当然,倘若说“一路一带”最终能对人民币“欧洲化”乃至“国际化”起到助推作用的话,那么,根本的缘由还在于中国政府所倡导的“一路一带”,对欧洲经济的意义重大,中欧双方的互补性极强——中国的资本和产能严重过剩,而欧盟正缺资本、有些产业不振;欧盟很多科学技术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加上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又积淀了无数的“大牌子”,而中国真正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也就“改革开放”之后的不到四十年时间;更不用说中国又是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还有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消费能力……。

    总之,对分处在欧亚大陆两端的中国和欧盟而言,“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必将促成中欧在经济与贸易上的“欧亚直通车”,并快速拉近世界上的第一大经济体(当欧盟被视为一个单独的经济体时)和第三大经济体之间的距离。而对刚从欧债危机中步履蹒跚地走出来的欧洲人来说,欧盟经济的复苏与“爬坡”自然少不了中国经济,尤其是“一路一带”战略的鼎力相助。凭籍“欧亚直通车”,中国可谓恰逢人民币“欧洲化”的一次绝佳契机。

   

    本文作者赵永升为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副会长,旅法华人经济(金融)学家

    (联系 赵永升:jacques.zh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