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推动中欧气候合作的必然性
作者:史志钦 何韵
| 文章来源:http://www.cssn.cn
| 更新时间:2020-08-27 15:07:00
气候合作是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领域。今年5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在阿登纳基金会发表演讲时称,对华关系是德国担任轮值主席期间的工作重点,而推动中欧气候合作则是其任期内的主要目标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欧盟将气候合作视为推动中欧经济复苏的关键举措。6月11日,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通话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过后气候合作更加重要,中欧都需要抓住这个机会,以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在6月22日的视频会议上,欧洲理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向习近平主席表明了欧方再度与中国加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合作的强烈愿望。
中欧合作助推欧盟绿色新政
欧盟推动中欧气候合作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自2019年11月欧盟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欧盟最重要的议题之一。2019年12月,上任刚一个月的欧盟委员会就出台了旨在重塑区域经济的绿色新政,提出通过转向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投资尖端科技、改革碳排放交易系统、减少污染等一系列措施,实现2050年区域内碳中和(zero neutrality)目标。该目标在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欧洲气候法》草案中被确立下来,如果草案通过,这也将是欧盟历史上第一次将碳中和目标写入法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欧盟委员会提出了75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近三分之一额度计划用于气候变化行动。
国际上,欧盟把推动中欧气候合作作为气候外交的重要方向。对欧盟而言,推动与中国的气候合作是发挥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力的关键之举。根据2015年达成的《巴黎气候协定》,签约各国每五年要对共同减排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盘点。这意味着原定于2020年11月在英国召开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需要评估各国国家自主贡献(national determined contribution)以及全球长期减排目标的落实,并决定是否需要上调各国减排目标。欧盟曾在2019年12月的绿色新政中提出,将欧盟区域减排目标由目前的40%提高到50-55%,但是欧盟领导层清醒认识到,没有与中国的合作,这些举措将无法实现。原因不仅在于欧盟单方面提高减排目标的举动收效甚微,而且仅凭一己之力其难以推动全球减排新共识的达成。因此借2020年中欧合作的“大年”之机,欧盟希望利用双方领导人已定的多次会晤来推动中欧气候合作文件的达成。
美国“退群”有损全球气候共识
自2017年6月美国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以来,国际气候行动就出现领导力真空现象。美国的“退群”行为一方面使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出现巨大缺口,另一方面则引起“羊群效应”,巴西、澳大利亚等排放大国在美国退出后也开始抵制气候谈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全球已偏离了实现《巴黎气候协定》所要求的1.5℃或2℃目标的轨道。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联合国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而2010—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气候变化正在加速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森林大火、蝗灾、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现象的发生更为频繁,并因此导致数千万人流离失所。在此背景下,国际气候行动亟需注入新动能。
推动中欧气候合作的必然性
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说,中欧气候合作都具有表率作用。对中国而言,推动中欧气候合作也有其经济和政治上的必然性。在经济层面,欧盟的绿色新政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绿色新政提出要在2040年以前实现电力行业零排放,其中的建筑翻新计划则要将目前的建筑翻新率提高两倍,这对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和建筑业而言是巨大的潜在市场,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商机。除此之外,新政提出的碳边界调整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和排放交易系统(ETS)改革则可能增加中国对欧盟出口的成本,因而双方亟需通过加强对话与协调来避免绿色新政的一些举措成为中欧贸易的新壁垒。政治方面,中欧气候合作有利于扩大双方共同利益。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升级,欧盟对中国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然而,受美国施压、新冠肺炎疫情和欧洲涉华负面舆情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欧盟部分成员国近期在涉港和华为5G问题上做出了对中国不利的表态,表明中欧关系进入发展关键期。因此,加强与欧盟在气候变化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方面的合作,不仅可以扩大中欧政治互信,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还能彰显双方对多边主义的共同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中欧气候合作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是中欧两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欧盟和中国均宣布了各自的经济复苏计划,并表示将投入更多资金来重振经济。如何在快速提振经济的同时避免污染排放增长,确保多余的资金不流入高排放和能耗行业,这对于中欧双方而言都是挑战。另一方面,美国大选也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如果特朗普在11月的大选中获得连任,美国将正式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如果拜登当选,美国或将重新回归《巴黎气候协定》,并将气候变化作为其任期的工作重点。因此,美国大选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中欧减排目标的设定甚至双边气候合作的意愿。
结语
2020年是《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制定“十四五”规划和欧盟达成新的多年期预算框架(Multiannual Financial Framework)的关键年份。双方今年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国内举措和国际承诺都将备受世人瞩目,这也给中欧联手引领国际气候合作带来了新契机。中欧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推动双边气候合作,为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注入新动力。
(作者系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http://www.cssn.cn/gjgxx/gj_bwsf/202008/t20200823_51729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