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税收优惠吸引中资走进荷兰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http://finance.jrj.com.cn | 更新时间:2014-03-24 17:06:45

 2014年03月24日 01:1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着实让记者对眼前这个个高清瘦、戴眼镜的荷兰人刮目相看,也赋予了纪维德观察中国企业走进荷兰的独特优势。这个被誉为“普通话说得最好”的荷兰人早在25年前便结缘中国,为荷中双边贸易奔走。3年前,纪维德又离开台北来到上海,继续为中荷企业牵线搭桥。

  当地时间22~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荷兰。此行势必将中荷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高潮。在此之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了荷兰外商投资局(NFIA)中国事务首席代表、荷兰驻上海领事馆领事纪维德(Guy Wittich)先生,请他分享荷兰的投资优势、中企在荷兰的投资等情况。

  在纪维德看来,除了地理优势,荷兰灵活的税收政策也是吸引中国企业的法宝。近年来,中国企业与投资者对荷兰的投资热情让他印象深刻。因此,在投资热潮不断高企的当下,纪维德建议对荷兰投资有兴趣的中企不妨先做足前期功课,再到当地考察,使投资真正惠及双边关系。

  荷兰允许延期缴纳增值税

  第一财经日报:荷兰对于中国企业或者投资者而言,吸引力有哪些?

  纪维德:翻开地图,你就可以看到,我们地处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那就是位于欧洲“蓝色香蕉”的中心,而“蓝色香蕉”就是欧洲金融工业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区域。而且,荷兰的物流环境发达,基建设施完善。荷兰的港口占“蓝色香蕉”中的一半左右,其中欧洲最大的商港鹿特丹占总量的38%。此外,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是欧洲四大机场之一,与欧洲多数主要城市的距离不超过500公里。

  在荷兰,企业的运营成本较低,包括税务负担、工资、办公大楼的费用等。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每年都会撰写全球投资环境的竞争力报告,得出的结论是,荷兰是欧洲大陆企业运行成本最低的国家。

  为了贯彻荷兰自古以来的“商业立国”的理念,政府建立了具有竞争力的税收制度以鼓励荷兰本地企业的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比如,我们的企业所得税一般维持在20%~25%左右,低于欧洲许多国家。

  在一系列税收政策优惠中,比较特别的一点是,荷兰政府允许中国厂商在荷兰进口产品时,可以延期缴纳增值税。以前,中国产品在进入欧盟时,必须先付19%~23%的增值税,这会对厂商的资金产生很大的压力。大部分欧洲国家实行“先缴税后退税”的办法,但它们在处理时要花费半年多的时间。荷兰就不同。中国企业可与荷兰的关税局签订协议,无须先付21%的增值税,这一点对于中国出口商来说,非常有利,因为中国企业的贸易量大,资金流需求也很大。在后期进行税务裁决时,中国企业需提供为期三年的商业计划,其中包括预期的利润。如果荷兰政府觉得这是一个很务实的计划,会抵扣相应的税收,整个流程非常透明。

  此外,荷兰政府还有鼓励企业研发的资金补贴,对涉及研发活动的工资提供税收津贴。我们与多个国家有税收减免的政策。如果中国企业直接在南美洲投资的话,费用很高,但通过荷兰的控股公司投资,可减免相应的税款。

  日报: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中国企业目前在荷兰的投资情况如何?

  纪维德:其实,荷兰的面积并不大,所以在国际市场的招商引资中,必须营造一个开放的经济环境。一直以来,荷兰遵循“贸易立国”的传统。由于地处欧洲的门户,所以历届政府都积极将现有的港口国际化,以鹿特丹为例,目前约有40%的中国企业通过这一港口将货物运往欧洲各地,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门户与枢纽。荷兰整体的经济环境非常稳定,国际信用评级也维持在3A水平。荷兰的物流发达,机场与港口的交通非常便捷。

  中国是荷兰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从项目量来说,中国商务部2013年的数据显示,在欧洲范围内,荷兰对华投资的项目排在德国、英国之后,位居第三。至2013年底,中国在荷兰的投资企业和项目总量约为380个。

  目前,约有370家中国企业落户荷兰。40多个企业将欧洲总部设在荷兰。中国通讯业巨头华为已把欧洲企业事务总部设在荷兰。华为目前在荷兰已发展到550个员工。法国的达能企业把研发中心设在荷兰。“好孩子集团”在荷兰有一个产品设计与研发中心。从海运、空运相关公司到华为、中兴等通讯公司,再到日用品企业、以工商银行(行情,问诊)为代表的服务金融业等,都选择在荷兰设立分支机构。此外,这些企业在荷兰立足后,为其提供金融、法律、人事等相关服务的机构也会跟进,起到了一个联动效应,进一步盘活外资进入荷兰的渠道。

  欧洲不是一个单一市场

  日报:您此前在亚太地区有25年的工作经历,也使您非常客观且真实地了解中国企业在近些年“走出去”的诉求。据您观察,这些“走进”荷兰的中国企业在荷兰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纪维德:我最大的体会是,中荷两国的企业文化不同。荷兰员工比较灵活,容易调整适应外国企业的文化。而且,荷兰的法律赋予内外资同等地位。此外,中国法律环境与荷兰不太一样,荷兰法律环境清晰透明、简单,中国法律规定比较多,且各地方政府的规定不一样。

  起初,中国企业在荷兰运营的时候,缺乏国际管理经验。中国企业在荷兰建立公司后,必须适应当地的法律环境等因素。目前看来,中企的适应情况还不错。当然也有一些选择退出荷兰市场。退出的原因可能是产品无法销售给目标客户群,可能是定位或者市场调查、研发的功课还没做周全。一个产品在美国销售得好,并不等于在欧洲销售得好。美国与欧洲市场不一样,欧洲有27个国家、20多种语言,文化不同。欧洲与美国最大的不同便是不是一个单一的市场,尽管我们有欧盟,事实上,每个市场还是有特色,连插座的标准也不一样。

  日报: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与投资者选择“走进荷兰”之际,您有何建言?

  纪维德:目前,荷兰外商局已帮助了200多家中国企业落户荷兰,解决后续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亲自去荷兰商务考察,寻找目标客户群。不妨先在欧洲设立一个基地,派一个资深的经理去了解机遇与市场在哪里、如何更有效地控制供应链等,总之,前期开发很重要。

  尽管整个欧洲最有采购能力是“蓝色香蕉”地带,但那里的竞争也最激烈。目前,中国企业在欧洲比较难涉足的领域有汽车、服装等,这类产品在欧洲竞争最多。收购是进入这些市场的一个选择。

  最近,中国企业在欧洲的一个趋势就是收购一些名气不太大的品牌,但却是高质量、高技术的,中国企业想把这些产品与技术带到中国销售。房地产也是另一个趋势,中国企业也想去荷兰收购地皮、置业等。以前中国投资者的兴趣都是集中在美国、加拿大,现在也开始转移到欧洲地区了。(关于海外投资更多消息,请关注第一财经中国汇微信公众账号“ChinaChanceClub”)

http://finance.jrj.com.cn/2014/03/240118169128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