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孙海潮:欧盟将进入收缩态势
作者:孙海潮 | 文章来源:https://opinion.huanqiu.com | 更新时间:2020-02-10 16:12:00

        欧洲议会日前通过英国脱欧协议,完成最后一道法律程序,为长达3年半的英国脱欧进程划上句号。在场议员手拉手齐唱“友谊地久天长”送别英国,欧盟英国脱欧谈判首席代表巴尼耶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今天是一个悲哀而又严峻的日子,对双方都是一种削弱” 。

  英国脱欧公投本是时任首相卡梅伦为扩大执政基础争取选票,而进行的一次政治赌博,最终,却演化为欧洲建设史上最为严重的政治灾难。现实背景是欧盟近年来多重危机叠加,欧洲一体化建设处于历史上最艰困时期。民众习惯性地把经济困难和安全恶化等问题,归咎于外来移民和经济全球化,英国政客为争取选票和扩大影响,更宣称脱欧将阻止甚至遣返中东欧国家的经济移民,不再听命于欧盟并省下每星期对欧盟3.5亿英镑的预算支出等等。

  回过头来看,英国1973年为什么选择加入当时的欧共体?主要是看到欧洲一体化建设对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所以才做出了决定。可见,欧盟当初对很多欧洲国家确实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是,英国的心态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不愿付出,只想收益,只想把欧盟建成有利于自己的最大自贸区,并不希望欧盟在世界政治中扮演任何角色,在国际事务中积极追随美国,自身出现问题时更多地从欧盟身上找原因。  

  英国脱欧也是当今世界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盛行的集中表现,是逆全球化思潮在资源和财富分配不公状态下的集中表现,这对欧盟来说显然是一种伤害。

  欧洲一体化建设最显著的标志是人员、货物、资本、服务四大自由流通,单一大市场为成员国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成员之间的矛盾日益公开,例如德国既是冷战胜利的最大获益国,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得利国,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欧盟成员国对德国多有批评。德国对待欧盟东扩的态度最为积极,基本考虑是占领中东欧市场。希腊意大利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德法以帮助为名提出多种要求,基本目的仍是保护本国银行资本的利益,备受批评。意大利拒不接受有关条件。

  但从总体上看,各成员国都从一体化中有所收益,外贸2/3甚至更多在欧盟进行。英国脱欧公投后,尚没有成员国对欧盟提出异议,意大利极右政府虽对欧盟提出诸多指责,拒不执行欧盟压缩预算等政策限制,但明确表明不会脱欧。一些国家的入盟热情也未受到影响。

  正如巴尼耶和法国外长勒德里昂所言,英国脱欧一是欧英双方的共同灾难,二是更艰难的时光还在后面。欧盟丧失了“第二大经济体”地位,整体实力遭到削弱,扩员将更加谨慎。

  英国则丧失了重要的战略依托和便捷的贸易大市场,欧英未来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谈判难度会更大。英国面临的众多问题如中东欧移民和中东难民问题并不会随着脱欧而解决,而英国在欧盟的数百万移民的地位问题也需重新界定。因此,欧英双方均处于收缩态势,内顾倾向更加突出已成定式。(作者是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欧洲中心主任,前驻外大使)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9CaKrnKp8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