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03日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欧洲央行(ECB)和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BA)进行的资产质量评估(Asset Quality Review)和压力测试是否标志着欧元区危机的转折点?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如此。它们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改进。但它们并不能完全修正银行业,更不可能完全解决欧元区经济存在的更大的问题。
乐观的评价是,欧洲央行至少为修正银行体系做出了足够的努力。这个论断有两点值得强调:首先,欧洲央行仔细审查了银行体系中的资产质量;其次,测试施加的“压力”是强大的,似乎可以与美联储(Fed)在对美国银行进行压力测试时施加的压力条件相提并论。欧洲央行的结论是,25家银行(其中9家是意大利银行)需要填补总额为250亿欧元的资本缺口。由于相关银行今年进行了筹资,目前资本缺口数额已降至130亿欧元。
或许这个评价遗漏了一个最重要的可能性:主权债务违约。主权债务违约与一个令人忧虑的根本性问题相关,也就是风险加权资本要求,它涉及对不同类型资产的安全性做出判断,而分析也正是建立在此要求之上。在这方面,欧元区的问题尤其严重,由于银行业缺乏统一的财政保障体系,陷入困境的银行要由各个成员国的政府来纾困。而且,欧元区中债台高筑的成员国的偿付能力,比保留本国货币的国家更值得怀疑。既然在欧元区应对银行业危机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困难,欧元区银行应持有更充足的缓冲资本,从而提高防止危机发生的几率,这才是明智之举。而实际杠杆水平比风险加权资本比率体现的杠杆水平高得多(如图),使这一点变得格外重要。
幸运的是,股本与实际资产之比最低的银行都在相对有偿付能力的国家,比如荷兰、法国和德国。然而,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杠杆倍数是20倍,德国和法国是25倍,荷兰是30倍。它们是否拥有足够资本来吸纳亏损,还存在疑问。
高杠杆水平还损害了银行为经济增长提供资金的能力。管理上负责任但杠杆很高的银行,会在放贷时寻求高价值抵押品,比如要求以房产做抵押;或者持有高评级资产。这可能影响欧元区所需的生产性投资。
基于这些原因,人们不得不怀疑欧元区银行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本拉动经济增长。但这只是一个更大的问题的一部分:欧元区的总需求极度疲弱,正在缓慢滑入极低的通胀水平,且很有可能出现通缩。更健康的银行并不一定会加快需求的增长。实际上,因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与此相反。
关于政策制定者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两位欧洲央行前官员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欧洲央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奥特马尔•伊辛(Otmar Issing)认为,从德国的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已经太宽松了,再放松财政政策对德国来说将是错误的选择。而欧洲央行执委会委员洛伦佐•比尼•斯马吉(Lorenzo Bini Smaghi)则认为,德国需要更强劲的需求,来防止欧洲经济滑入通缩。关键在于欧元区拥有单一的货币当局,而这个货币当局应该纵览欧元区经济的全局。
从2008年第1季度到今年第2季度,欧元区的名义需求仅增长了2.5%(如图)。同期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5%。现在,假定趋势实际增长率仅为1%,通胀率为2%(与欧洲央行的目标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名义GDP的年增长率应该达到3%。截至2014年第2季度,实际上的名义GDP离这个目标还差13%。伊辛任职期间,欧洲央行还关注货币总量的情况。在截至今年9月30日的6年间,广义货币(M3)增加了9.6%,复合年增长率为1.5%。从这两个衡量指标来看,欧洲央行都失败了。
通胀方面也是如此。假设欧洲央行希望实现接近2%、但仍在2%以下的通胀率目标。如果几个重要的成员国需要改善它们的竞争力,它们的通胀率就应该远低于德国的通胀水平。如果这些条件要成立,又要保证平均通胀率接近2%,德国(和其他盈余国家)的核心通胀率需要超过3%。而事实上,德国的核心通胀率仅为1.2%。这表明,包括盈余国家(其中最重要的国家当然是德国)在内,整个欧元区的内部需求太过疲弱。
然而,问题在于如何提高欧元区和债权国的需求增长率。美国和英国的经验表明,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或许能奏效。但欧洲央行在购买国债方面受到(认知和实际上的)约束的阻碍。如果德国反对欧洲央行购买国债,那么它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样反对(即使它能以接近于零的实际利率在30年期限上借款),必将使欧元区持续陷入停滞。这是毫无道理的。
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太高估压力测试和资产质量评估的作用。是的,它们是实实在在的进步。但它们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欧元区的银行将拉动增长。银行拥有的资本还是太少,以至于它们无法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欧元区缺少一种提振需求的可信策略。如果德国政策精英中的不少人继续否认这的确是个问题,欧元区的危机必然无法解决。那将是一场灾难。
译者/许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