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爱尔兰求助:难以下咽的嗟来之食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转载 | 更新时间:2010-12-07 08:18:33

 

爱尔兰求助:难以下咽的嗟来之食

 

深陷债务危机、苦苦挣扎了18个月的爱尔兰终于撑不住了,1121,总理考恩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其已向国际社会提出援助申请;一天后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欧盟已同意和IMF一起,联合拨付总计770亿英镑的救助资金。

 

曾几何时,依托金融杠杆,爱尔兰将经济重心放在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服务业,令这个西欧小国一度成为西欧经济增长率第一的“凯尔特之虎”。然而,这条高回报的发展捷径也让爱尔兰和破绽百出的国际金融体系关系更为紧密。“次贷”风暴的刮起让爱尔兰金融泡沫瞬间破灭,尽管18个月以来,爱尔兰政府积极采取调控、紧缩措施,并曾接受过欧洲央行940亿英镑救助资金,但情况并未因此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后果可能比希腊更糟糕——据欧洲央行预测,今年底,这个曾经创造了“凯尔特发展奇迹”的小国,财政赤字将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0%(希腊最严重时为12.7%,欧元区上限为3%),而公共债务将达GDP100%(欧元区上限60%,希腊最严重时113%),如果此趋势继续下去,未来两年内,公共债务将达GDP120%

 

据报道,爱尔兰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到8%以上,由于资信下降,债台高筑,加上政府囊中羞涩,人们普遍相信,政府将不得不“赖账”,这导致对冲基金纷纷做空爱尔兰国债。明年夏天,新一轮国债融资即将开始,届时爱尔兰国债可能在市场上无人问津。

 

正因如此,向国际社会伸手求援是爱尔兰政府不得不咽下的苦果。无论是重组主权债务,还是出售商业银行股权,前提都是要保持国内金融稳定,确保政府资信不至于破产,而这都需要大量资金的保证,债台高筑的爱尔兰显然无力单独撑下去。

 

同样,争吵不休的欧元区各国至少在一个问题上已经趋于一致,那就是不能让爱尔兰成为第二个希腊,更不能因对爱尔兰袖手旁观,而让其它欧元区国家变成第二个爱尔兰,因此和此前希腊危机时的拖沓不同,此次欧洲央行甚至在爱尔兰自己尚未开口前,就不断主动催促其接受救助,甚至还拉上了IMF,对救助素不热心的德国也不再高唱反调。

 

不仅如此,G7国家惟恐爱尔兰危机产生连锁反应,拖累到欧洲以外的国家,因此近来一直逼着欧盟快马加鞭,加紧插手爱尔兰金融问题。

 

然而外财往往是烫手的,或者说,这些救助对爱尔兰而言是难以下咽的嗟来之食。尽管从欧盟传出的消息称,21日的欧元区财长电话会议中,各国对提供援助本身并无异议,但根据《稳定与增长公约》,爱尔兰目前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事实上都大大超越欧元区的上限,而经过18个月的财政紧缩和整改,爱尔兰并无更多紧缩余地。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援助国倾向于拿爱尔兰的公司税税率开刀,即逼迫爱尔兰大幅度提高公司税税率,从而确保财政收入增加,增强其金融体系的造血能力,并确保对国际救助的偿还能力。但这对于爱尔兰而言委实难以接受。

 

爱尔兰公司税税率为欧洲最低的12.5%,正是这一低税率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如果提高税率,势必降低爱尔兰经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抑制爱尔兰经济增长能力,可谓饮鸩止渴,剜肉补疮。正因如此,爱尔兰财长勒尼汉多次坚称,爱尔兰不会考虑以提高公司税税率换取国际援助的可能性。

 

不仅如此,18个月以来,爱尔兰民众和反对党从大局出发,对政府的各项紧缩和削减开支计划均默默忍受,但一切忍耐都有极限,如果拿被许多方面视作“凯尔特之虎”奇迹基石的低税率开刀,是否会触及这一危险的临界极限?

 

问题是,不这么办,还能怎么办?爱尔兰曾试图绕过欧元区和IMF,向其它方面求助,但没有什么新主顾对危机重重的爱尔兰主权基金和国债感兴趣,或许最终它不得不咬牙接过这难以下咽的嗟来之食,并付出不想付出的巨大代价。正应了晚唐诗人聂夷中的诗句“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生死关头,却也着实管不了这许多了。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婧远)

 

        资料来源:http://www.chinadaily.com.cn/hqpl/2010-11/23/content_11593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