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IMF在希腊危机中的尴尬角色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http://finance.jrj.com.cn | 更新时间:2015-06-03 10:19:08

2015-06-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赵信
  在希腊政府与债权人之间的谈判陷入僵局之际,6月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柏林举行紧急会议,以就希腊问题协调立场。希腊是不是会发生违约,还会不会留在欧元区内,对于这些问题来说,关键时刻已经到来。

  希腊需要在6月偿还欠IMF的16亿欧元贷款,7月和8月的偿债压力更大,急需新的国际援助。但谈判之所以陷入停滞,根本的原因是,希腊吃不消国际援助所附加的要求,但IMF等国际债权人这一次选择了不以新的让步“纵容”希腊。

  一直以来IMF和欧洲各债权机构都要求希腊实行一系列经济改革,作为提供援助的前提。此前的援助要求希腊无条件削减预算开支和增税。希腊按要求实行的改革加剧了希腊国内的失业问题,造成国内避税行为和黑市猖獗,给希腊国内经济管理增添难题,同时削减财政开支、改革养老金方案、放松劳动力保护等,导致民怨沸腾。

  由于希腊属于欧元区,所以没有自身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陷入危机国家的惯常选择。但IMF等方面一直要求希腊实行严厉的紧缩政策,这让希腊政府的压力剧增。不可忘记的是,目前的执政党左翼联盟党正是在希腊人对国际债权人的愤恚情绪中异军突起上台的,其竞选承诺就是争取援助条件的改变。如果双方继续争执不下,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将大增。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IMF适时介入欧洲,希腊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接受IMF救援的欧元区成员国。公允地说,在希腊危机中IMF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希腊是否符合贷款条件的判定方面,采取了务实的灵活标准,为希腊争取了调整时间,IMF也认为它对希腊已足够宽容。然而尴尬的是,希腊人对此似乎并不领情,随着国内萧条的加剧,其官员、媒体、民众对IMF既有冷嘲热讽也有愤怒。

  或许,IMF等国际机构应该正视这种认知差距,其政策建议应该更有灵活性。希腊的确应该反省危机前靠过度借债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缺陷,也要认识到痛苦的结构性改革是必须的,但短期内,像这样的危机国家需要一定的宽松政策,以摆脱迫在眉睫的困境,IMF等机构应该给予其更大的调整空间。

  在今天的世界上,IMF发挥着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对于缓解各国的国际支付危机至关重要,是当前国际上不可或缺的多边安排。但是另一方面,总部设在华盛顿、美国拥有独大份额的IMF,在向金融危机受灾国提供援助时所附加的条件,以及对其提供的政策建议,也往往过度地反映了其本身以及其背后大国的偏好,或者是潜在的利益。在此前IMF处理拉美、东亚等地的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也出现过类似的质疑。这样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由此而言,更具多元化的国际金融机构的出现,让危机受影响国拥有更多选择,提升国际经济秩序的公正性,也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http://finance.jrj.com.cn/2015/06/030240193017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