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2日 英国《金融时报》 塔尼亚•鲍维利 报道
伦敦中部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一间实验室里,每个角落都摆满了机器人设备。一台外形类似老式街机的设备立于一角,它可以通过3D眼球追踪技术,领会瘫痪病人的想法并执行。旁边正在开发之中的柔软的机器人手臂可以与人类安全地互动。
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未来技术的投资都被视为带动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根据美国科技发展集团Battelle 的数据,2014年,全球范围内对从机器人科学到社交媒体等一系列工程学相关学科的研发(R&D)投入,约为1.6万亿美元。
阿尔多•费萨尔(Aldo Faisal)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神经生物技术学科的高级讲师,负责运营费萨尔实验室。他表示,要抓住像机器人这样快速发展的市场的份额,创新是关键。他最近开始着手一个由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Horizon 2020”计划资助的400万欧元项目,研发可以通过眼球运动解读老人或者瘫痪病人需求的辅助机器人。
“这是探索人类与机器人交互新方式领域得到资助的4个项目之一,”费萨尔博士说,“个人机器人的一个关键是它必须是个性化的。那么,如何让一个机器人个性化?机器人能否向人学习?这是我们感兴趣的一件事,另一件是如何控制和引导与机器人的互动,或者反过来说,机器人如何揣度你的心意,完成你想要它完成的事情。”
过去40年,欧洲、美国和日本基本上占据了全球研发的主导地位。然而,其他国家正在加快前进步伐,尤其是中国。2011年中国的总研发支出超过了日本。
Battelle相信,到2018年,中国将超过欧洲各国的研发支出总和,而到2022年左右,其研发支出的绝对值会超过美国。
中国政府5月出台了总览全局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了从大众市场制造业转向航天、绿色能源和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的详尽规划。
“研发资金和研发能力是创新和商业化的源头,”Battelle负责技术商业化的副总裁布雷特•博斯利(Brett Bosley)说。
“中国社会中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专利申请和科技出版的速度——这是创新的主要指标,亚洲在科学和医药相关的诺贝尔奖中占的比重一直在上升,美国和欧洲则随之下降。”
2014年欧洲的专利申请情况显然证明了中国推进创新的努力。根据欧洲专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的统计,2014年在欧洲申请的27.4万项新专利中,美国、日本和中国共占53%。中国是排名中上升最快的,年度专利申请比上年上升18%后跃升至第4位。
电信公司华为(Huawei)体现了中国企业追赶竞争对手的努力:2014年华为申请的专利数量比2013年上升49%,成为第五大最活跃的专利申请者。只有一个欧洲国家进入了前五大专利申请国的行列:德国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位列第三。
欧洲企业集团承认,要在创新竞赛中追赶上来,欧盟将面临挑战。欧盟地区的竞争优势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立足于创新、生产率和向更高科技含量和更高附加值活动的转变。
“欧洲领导人需要采取行动,保证欧洲维持创新领先地区的地位,”德国化工企业巴斯夫(BASF)首席执行官、欧洲企业家圆桌会议(European Round Table of Industrialists)竞争力工作组主席屈特•博克(Kurt Bock)说。
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化工等多个领域,欧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欧洲对高科技领域的专注依然是优势来源,这些领域不容易受低成本竞争的影响。
然而,欧洲正面临来自美国和中国更为激烈的竞争。美国的页岩气开发促进了美国制造业的复兴。而中国也不再满足于担当世界工厂,加大了对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投入。
2014年,欧洲企业主宰了新兴生物技术领域,这主要得益于欧洲的生物能源技术世界领先。
欧洲专利局表示,生物技术专利申请较2013年上升了12%,达到了5905项。荷兰生物技术公司帝斯曼(DSM)在从植物外壳、叶子和玉米芯等废弃物开发先进的生物能源上取得进展,其申请专利的数目是其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的3倍。
同时,美国主导了欧洲的医疗技术行业,2014年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是最多的,同比上升3.2%至11124项。每10项医疗技术专利申请中,美国就占了近4项,包括从心脏起搏器到手术机器人等各项技术。
欧盟希望推进自身的再工业化,设立了在2020年将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15.6%提升至20%的目标。企业和政策制定者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有必要改善创新的基础设施,包括从创意孵化到资助高科技初创企业等各项举措。
布鲁塞尔最大的游说集团BusinessEurope的副总干事热罗姆•肖万(Jérome Chauvin)评论称:“创新或许始于一个创意,但只有其成果进入市场,创新才算完成。知识产权是使商业化过程变为可能的必要‘货币’。”
Battelle的博斯利说:“技术的角色依行业不同而变化,但创新是普遍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