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札记:欧盟反思外交战略缺失
欧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16日举行非正式会晤,酝酿调整现有外交战略和政策。在会前及会议当天发布的有关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战略”。
综其所言,欧盟承认在外交上对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界定不明,看待国际和地区问题缺乏战略高度和战略思维,在处理与第三方关系时缺少战略眼光和战略手段。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在会前发给与会领导人的一封邀请信中更是直言不讳:“欧盟不缺少战略伙伴,但缺少战略思维和战略手段。”
范龙佩无疑话有所指。近来的多个例子说明,欧盟的一些考虑和做法囿于战术而疏于战略。例如,在上周召开的欧盟外长非正式会议上,会议原计划重点讨论欧盟与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大国的战略合作,结果讨论过程中冒出了好几个“重点”议题:欧盟“外长”极力主张讨论中欧关系,法国外长更多关注中东和平进程,德国外长则再三强调土耳其对欧盟的重要性。几个议题相互冲淡,会议近乎无功而返。
再如,在是否取消执行了20多年的对华武器禁运问题上,许多成员国外长仍死抱冷战思维,纠结于细枝末节上的讨价还价,抵消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战略远见。
随着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去年12月《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欧盟反复强调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以显示内部的凝聚力和确保对外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但时至今日,这一目标远未实现。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让欧盟领导人清楚认识到,欧洲人的福祉、安全都与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新兴经济体及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均对欧洲的国际环境产生影响。欧盟要想在国际上扮演“响当当的角色”,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外交决策的战略性和科学性。
欧盟领导人在此次峰会上一再强调,必须抓住时代特征来明确界定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发展与世界主要大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从战略上考量,欧盟要与各战略伙伴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良性互动,充分照顾到权利和义务的均衡,双方关系才能健康、平稳地向前发展。
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在欧盟峰会上讨论外交政策将成为惯常做法,以对可预知重大事件及早确定“战略方向”。在筹备与重要战略伙伴的双边峰会和多边会议时,要充分考虑到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经贸合作以及移民和签证等问题对于欧盟的战略重要性。
外交作为内政的延伸,两者必须有效衔接并相互补充,以确保外交决策的战略水平。针对具体战略目标,欧盟各机构及其成员国之间必须“协调一致”。与第三国发展关系,欧盟总体对外政策与各成员国的双边外交活动必须“通盘考虑”以有效形成合力。
根据与会领导人内部达成的共识,欧盟将更加清晰地勾勒出与重要战略伙伴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并为每一个具体阶段设定具体目标,每次峰会集中解决“两三个最紧急的问题”。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要科学评估这些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按照要求,阿什顿将在12月召开的峰会上向欧洲理事会提交首个评估报告,内容将包括与战略伙伴举行峰会的频次、规模和预期成果。
此外,正在筹组中的“外交署”也被要求日后处理对外关系时要有更多战略眼光和协调能力。(完)
资料来源:新疆日报网http://www.xjdaily.com/news/international/4737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