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那么加入TTIP这类贸易规则就没有问题。在欧盟和美国,有人说要利用这个区域贸易协定给中国施加压力,让中国更开放 ]
今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任后第二次访问欧洲。日前,《第一财经日报》在“北京论坛”会议期间专访了德国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 )所长塞巴斯蒂安·海尔曼(Sebastian Heilmann),讨论欧盟在中美欧大三角格局中发挥的作用及以此为视角的中欧关系。
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由德国墨卡托基金会出资成立,后者是欧洲最大的私人基金会之一。该基金会日前决定,将在未来五年投资1840万欧元,以建成欧洲最大的专门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智库。来自汉学重镇特里尔大学的海尔曼领衔这一超级智库。
导致中欧贸易摩擦的结构未变
第一财经日报:我们希望讨论中国、欧盟、美国之间新的大三角关系,其中包括中欧关系、欧美关系和欧盟在中美关系起的作用。
海尔曼:欧盟在中美欧三角关系中发挥某种“弱作用”。它内部有不太统一的趋势,比如说最近的欧元危机,使欧盟内部摩擦增多,对外经济政策也受到影响。现在,欧洲对外关系是靠各个国家,而不是欧盟的共同政策。
日报:你认为在欧盟内部也会有与德国不同的利益诉求。
海尔曼:对。以前欧盟内的南欧国家竞争力不强,对外来竞争就较为反感,有保护主义倾向。但是欧元危机使它们需要中国的投资,这个需求近两年超过了反对外来竞争的制造业利益。当然,德国对中国有特殊的利益。中德之间的经济合作非常深,是一个补充关系。
日报:那么你认为是哪些因素造成了中欧关系的这种变化?
海尔曼:这个“变化”不能一般化,个别领域中欧之间摩擦还是很大。比如说欧盟对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反倾销,对此中国反应比较强硬。最近双方进行了协商,都打算进一步扩大经贸关系。
日报: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些反倾销问题只得到暂时性的解决,是由政治意愿来推动的,双方的产业政策、竞争优势并未改变。
海尔曼:对,结构性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估计未来还会有新的冲突。
日报:那么有什么长远的解决方式?
海尔曼:我认为未来不会有较大的结构性改变,如果发生新的贸易冲突,情况会跟现在类似。中德之间的制造业竞争过两三年可能也会加强。
欧盟可能“割肉”部分南欧国家
日报:从政治上来说,欧盟本身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德国在欧盟当中发挥非常核心的作用。那么欧盟的这种变化对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
海尔曼:德国的新政府可能还是要跟法国政府恢复密切合作的传统。从历史上来看,没有法德的双边合作,就没有欧盟的进步。欧盟需要这两个核心领导国家。而且,很多欧洲人都期望创造性的领导活动,比如解决欧元区的债券发放等问题。不解决这些基本的财政问题,尤其是南欧国家的问题,就不可能有大的进步。欧盟对南欧国家的帮助也需要一个新的政策纲领。
日报:我们曾经讨论了银行联盟和财政联盟,这两个联盟会成为下一步创造性活动中的突破口么?
海尔曼:对此我表示怀疑。这两个是规模很大、成本较高的政策概念。德国内部目前对于银行联盟还是有比较多的怀疑。
日报:欧盟现在主要的困境是什么?
海尔曼:主要就是欧元。各国经济差距太大。对此有两个解决方式:第一,南欧国家重新发行自己的货币,但是这很危险;第二,就是努力提高它们的竞争力、创新力,不过这需要较长时间。我认为,因为没有人支持欧盟的解体,所以北欧国家以及德国,还是会出钱在投资、技术、教育等方面给予南欧国家很大的支持。但有时候淘汰一些不适合作为集团成员的国家,会减轻集团负担,更好地往前走。当然,根据我个人的研究,西班牙、意大利现在的内部经济调整和财政稳定有进步,所以还是要看未来的经济状况。
TTP不包括中国是外交施压
日报:那么我们再来说说美欧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美国在亚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这两个项目都把中国排除在外。
海尔曼:中国是世界经济当中最为主要的出口力量,不可能不把中国包括在内。这种排除主要还是一种经济外交,给中国以压力。
日报:现在中国学界很多人都认为TTIP、TPP这些贸易规则中有不少是专门针对中国的弊端和缺陷来制定。中国如果加入,有可能会丧失已有的贸易优势。
海尔曼:对。另一个跟这个密切相关的就是市场经济地位。假如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那么加入TTIP这类贸易规则就没有问题。在欧盟和美国,有人说要利用这个区域贸易协定给中国施加压力,让中国更开放,使外企在中国拥有真正的平等待遇。这些对中国经贸政策的抱怨实际上延续很多年了。我希望这次三中全会加强经济开放和竞争平等。现在,对中国经济政策的怀疑在个别国家,以及欧盟和美国的一些政治家当中还是很强烈。对此中国需要提高经济政策的可信性。
德国欲借“窃听风波”扭转信息产业劣势
日报:那我们现在谈一下美国和欧盟。
海尔曼:最近美欧之间的摩擦主要是信息安全方面。从传统来看,美欧是联盟关系,现在则互相怀疑。斯诺登以及窃听总理事件,使德国左右双方一致批评美国。
日报:斯诺登事件使TTIP谈判延后了,那么TTIP的基础和条件是不是不太成熟?
海尔曼:我认为是成熟的。根据欧盟估计,协商这样一个大规模的贸易协定至少需要三四年的时间。相比而言,斯诺登事件只是个短期问题。
日报:我看到有报道说,欧盟,特别是德国,借斯诺登事件严厉批评美国,是希望在TTIP谈判中就信息安全规则的制定掌握主动权。
海尔曼:我认为欧盟的决策者肯定有这方面考虑,欧盟另一个考虑是刺激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国在内,大部分国家都是依赖美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德国政府内部就对此有比较严肃的讨论,认为必须要做出改变。
日报:中国目前的产业升级进程中有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需要对外出口、投资,这就使中国和欧盟以及其他国家发生贸易争端。对此有什么解决办法,或者这种情况在几年之内能有所缓解么?
海尔曼:我估计未来两三年,这些贸易争端会越来越多,中欧之间的发生概率就很大。实际上贸易全球化并非理所当然,近两三年来世界贸易增长率要比世界经济增长率慢,生产过剩在很多国家都会有,贸易摩擦会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