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亚欧之大,足以容纳中欧合作
作者:崔洪建 | 文章来源:http://www.ciis.org.cn | 更新时间:2018-09-26 10:07:00
        欧盟委员会于近日向欧盟理事会、欧洲议会等机构提交的一份政策文件引发关注,不仅因为这份文件正式提出了欧盟酝酿已久的“亚欧互联互通战略”,也因为外媒在第一时间将其解读为“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似乎这样既能在中欧关系中找到“摩擦因素”又能蹭足“一带一路”的热点。但如果对欧盟的政策沿革和中欧合作现状有所了解,人们对这份文件的观感就不会像某些外媒那样“莫名兴奋”了。 

       首先,聚焦于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欧洲内部互联互通建设来挖掘欧盟经济复苏潜力,是近年来欧盟的既定目标。早在2014年11月提出的“容克投资计划”中,欧盟就提出其投资重点将集中在“能源、电信、数字、以及交通”等领域,并加快了泛欧交通网络建设等项目的实施。这些目标和领域在这份名为“联通欧亚:欧盟的战略基石”的文件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欧盟也希望面向亚洲实现在交通、电子和能源等领域的互联互通。 

        其次,通过联通欧亚来发掘贸易和投资潜力、服务于其经济的可持续复苏,是欧盟此时提出该战略的重要现实考虑。正如文件中指出的,亚洲市场对于欧盟经济利益丰厚且意义重大。欧盟国家对亚洲市场的进、出口分别占其总额的45%和35%,考虑到未来亚洲经济的巨大增长空间,欧亚经济的相互依存状态还将继续加深。在面向美国市场遭遇保护主义壁垒的境遇下,加大在亚洲的经济存在并提升其获利空间,成为欧盟维护其域外市场的重要战略考虑。 

       第三,将基础设施领域的“硬联通”作为促进亚欧互联互通的主要方向,应该说是欧盟对亚洲政策的一大进步。亚欧国家在亚欧会议平台上已经多次讨论过促进双方互联互通的问题,但受制于其价值观的局限性,欧方更注重向亚洲输出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单向“软联通”,而对于亚洲以及亚欧之间广大区域在基础设施等“硬联通”上的需求并不重视。近年来,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推动下,互联互通成为亚欧会议的“政策优先”,客观上对欧盟形成其亚欧互联互通战略起到了刺激和推动作用:只有了解亚欧大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真正需求所在并给予积极响应,而不是一味单方面地输出制度模式,欧洲才能在亚洲和亚欧大陆赢得合作机遇。 

       最后,无论欧盟文件是否如外媒所言具有种种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考虑”,只要中欧双方坚持既有共识,在亚欧互联互通建设上密切沟通、相向而行,无疑将提升和扩大中欧现有合作,并在合作中进一步增进管控分歧、风险的能力和共识。在2018年7月发表的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中,双方确认“将继续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倡议对接,包括欧洲投资计划以及扩大的泛欧运输网络,并通过兼容的海陆空运输、能源和数字网络促进‘硬联通’和‘软联通’”。双方强调“该领域合作应改善亚欧互联互通在经济、社会、财政、金融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该合作应基于市场规则、透明原则,为所有投资者提供开放采购以及公平竞争环境,合作也应遵循现有国际准则和标准、各自的国际责任和项目受益国的法律,同时要考虑受益国的政策和国别情况”。欧方战略将“可持续、全面和基于规则”作为建设亚欧互联互通的原则,“一带一路”倡议在经历五年有成后也正进入深耕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将继续推进与合作伙伴在政策、贸易、设施、金融和人文领域的全面联通,而且也将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规则对接。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中欧完全可以在现有的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和亚欧会议框架内深化务实合作。 

       在坚定合作共识的基础上,中欧并不回避双方的分歧和矛盾,而是对有效管控分歧进而增进合作体现出充分信心。在某些舆论心态复杂的“关注”下,中欧在“一带一路”共建上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并难以逆转。欧盟借提出“亚欧互联互通战略”或许想体现其在亚洲方向的进取性和主动性,但只要这种主动是建设性的,就能为现有“一带一路”合作拓展新的空间。何况“欧洲方式或规则”能否如欧盟所愿成为其推进亚欧合作的保证,还有待于其是否能适应亚欧大陆的多样性并转化为各方共识,毕竟现在的亚欧大陆已自强自立、今非昔比。 

     (来源:2018年9月25日)

http://www.ciis.org.cn/chinese/2018-09/25/content_40516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