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后疫情时代欧洲需加强对华政策自主性
作者:傅碧涵
| 文章来源:http://www.cssn.cn
| 更新时间:2020-08-27 15:28:00
近期,全球局势动荡,不确定性持续增加。一些欧洲国家的安全利益高度依赖于美国,因此在对华政策的选择上更偏向于“华盛顿共识”。从总体上看,欧洲对华关系虽然受到全球大环境的影响。但笔者认为,为了促进中欧关系的共同发展,欧洲对华关系应该加强其自主性。
欧洲政策自主性深受美国制约
近年来,欧洲外交选择深受美国影响。其中,华为就是典型的例子。受盟友美国的政策影响,一些欧洲国家放弃了与华为的5G网络合作,包括法国、德国、葡萄牙等国家。除此之外,美国也对参与“北溪2号”项目建设工作的德国和欧洲公司大加阻挠,这条涉及俄罗斯和欧洲诸国利益的天然气管道一旦建成,便会助于更多俄罗斯油气输往欧洲,进而影响到美国对欧盟油气出口的利益。同时,美国参议员因“北溪2号”项目声称要对德国穆克兰港实施“经济战的宣言”。德国官员表示,美国对德国和欧盟的主权干涉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不同欧洲国家对华态度各异
在欧盟国家中,波兰和捷克的对华态度比较偏激。与此同时,北欧国家也在打压中国。英国脱欧后,约翰逊政府一直跟随美国站在反华立场,法国紧随其后。不过,德国有着比较清晰的立场。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期曾表示,“欧洲的命运应该掌握在欧洲人自己的手里”。塞尔维亚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友谊。中国为帮助塞尔维亚抗击疫情给予了极大支持,帮助塞尔维亚渡过难关。在涉及中国利益方面,塞尔维亚也坚定地站在中国的立场。比如,支持中国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
基于各自国家利益考量以及全球大环境的影响,不同欧洲国家对华持有不同的态度。对中国而言,既要与欧洲保持良好的关系,也要警惕一些国家的挑衅。正如外交部部长王毅所说,要警惕欧洲个别国家挑动意识形态对立为其自身私利服务。
中欧贸易依赖性和互补性强
今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中国与欧盟是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4万亿美元,而欧盟GDP总量超过18万亿美元;同时,欧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2019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051亿美元。双方的经贸往来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欧盟官方7月31日发表的评估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欧元区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2020年第二季度GDP环比第一季度下跌12.1%。
7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进行第八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继续加快推进中欧投资谈判,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和互利合作以及扩大中欧农产品贸易等。中欧经贸近期对话加深,达成一系列共识。在互联互通方面,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在疫情的影响下不减反增,成为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的大通道。
结语
对欧洲而言,中国庞大的市场以及投资意愿对欧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虽然受美欧盟友关系影响,但欧洲应重视政策自主性,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保有外交自主权是其理性的选择。在后疫情时代,欧洲应该与中国共同携手推动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进中欧互联互通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致力于更多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http://www.cssn.cn/gjgxx/gj_bwsf/202008/t20200827_51753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