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默克尔连任与“中国道路”挂钩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http://gb.cri.cn | 更新时间:2013-09-27 09:10:22
2013-09-24 10:02:03   |   来源:中国网   |   编辑:王瑞芳   |   
   
  新华网柏林9月23日电,德国联邦议院选举22日落幕,总理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成为最大赢家,执政伙伴自民党惨败出局,最大反对党社民党表现平平。被誉为“欧洲夫人”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成功连任三届消息传出,不管是德国,还是欧洲,抑或是中国,都报以热烈掌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3日表示,中方对德国联邦议会选举圆满结束以及默克尔女士领导的联盟党在此次大选中获胜表示祝贺。

  默克尔为何有“欧洲夫人”称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部主任崔洪健说,因为默克尔很多时候特别是执政时期把德国的经验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时候,态度比较强硬,另一方面默克尔实际代表了一些应该比较富足,改革走在前面的一些其他欧洲主要国家的声音。

  那么,为何说默克尔连任与“中国道路”挂钩?

  人们知道,在2010年7月16日默克尔访华走进中共中央党校与60多位学员和教授交流时,情不自禁讲“中国道路”。 默克尔说,我以前在东德生活过,可以肯定地说,现在的中国绝不是当时东德的样子。中国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是让人振奋的道路,值得世界关注的道路。笔者知道,近些年来,称赞中国进步发展的外国政治家不乏其人,但像默克尔那样公开肯定“中国道路”的还是首见,个中足见默克尔对中国国情政情和和中国治国理念的深刻了解及其推进中德关系的智慧。

  事实上,默克尔执政以来,中德关系跨进了一个里程碑。就以此次德国大选为例。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近年来每逢欧美大选往往成为议题的“中国话题”令人惊奇地缺席大选?这是故意忽视,还是另有他因?

  用欧洲分析人士口角称,在德国社会,对华政策已成为某种不言而明的共识。从1993年时任德国总理科尔访华提出德国应从中国巨大发展力中获益不断拓展相互受益的实质性伙伴关系。两年后,这一纲领成为欧盟对华政策的蓝本。施罗德继任后,又深化了这一方针,他多次访华,推动中德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

  当然,在发展中德关系方面,默克尔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大力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之中,德国充分利用中国经济带来的市场与机遇。中德两国领导人的多次互访与接触,既推进了两国友谊,同时也促进两国携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今年德国更积极地推动中国和欧盟解决光伏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双反”争端,更加见证了中德战略伙伴关系。

  中德双边经贸迅速发展已为国际媒体关注。2012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为1611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总额三分之一。中国已批准德国企业在华投资企业7900个,德方实际投资200亿美元以上,此外,中德之间建立了约70对友好城市,有20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因此说中德关系难舍难分不是虚言。

  为何从科尔到施罗德,到默克尔等历届德国领导人,一以贯之推进中德友好或中德战略合作伴伙关系?一个十分明确的信号是,默克尔公开认可“中国道路”。

  对于“中国道路”,并非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认可。至今世界上,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仍时有“中国威胁论”的杂音。每当中国有重大举措,特别是国际性的重大主张出台的时候,总听到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声音。所谓“中国威胁论”,其要害就是冷战思维,至少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内外政策不了解。默克尔的可贵之处,面对“中国威胁论”浮澡之际,不为所动,通过与中方沟通,访华实地了解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因此作出了勇敢决断,开创欧洲首个公开认可“中国道路”的的先例。

  笔者相信,随着默克尔第三次连任成功,中德之间关系将更加牢固,中德友谊将进一步造福中德两国和世界,同时,也会令“中国道路”的声音在欧洲大地更加响亮传播。(冯创志)

http://gb.cri.cn/42071/2013/09/24/882s4263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