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不太平”,这是笔者最近访欧时最直观的感受。所到的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各种规模的游行和社会运动在街头呈现。根据欧洲Geoawesomeness组织的统计,自2012年以来,欧洲范围内广义社会运动的数量和规模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政府与民众二元对立,而是有更为深刻的结构性矛盾隐藏其中。
当前欧洲社会运动呈现出三个特点:首先是政治极化。在同一座城市中,“脱欧”派与“留欧”派;支持土耳其出兵叙利亚与反对土耳其;支持接收移民的群体与民粹主义者;支持绿党的环保主义者与农业协会的农民,他们的游行几乎同步进行,分庭抗礼。在德国城市波恩,由于不满当地环保主义者反对施肥与喷洒农药,来自德国各地的大约1万名农民驾驶拖拉机阻碍交通,车龙长达10公里。这种价值对立几乎表现在各种造成社会撕裂的议题与群体之间。
其次是社会被所谓“政治正确”深度绑架,由此产生了三个“落差”。第一是政治精英的期许与实际政治生活的落差。比如在德国,由于存在历史包袱,政治精英谁也不敢说不接收难民,谁也不敢指责现行的难民政策。但另一方面,政治精英在对重大议题做出承诺后发现,本国社会难以承担解决这些议题的成本。精英们的口头承诺与本国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不匹配,这也造成整个欧洲缺乏统一的、与价值准则相吻合的协调机制。
第三是政治正确与传统政治体制的落差。被政治精英无限拔高的“政治正确”到了建制内无法解决的程度,于是,一些精英选择将他们不敢表态也不愿担责的问题推向选民,这等于在现实层面吹响了激发民粹主义的动员号角。传统政治精英在重大问题上的“失语”和不担责,又为建制外力量闯入建制内提供了空间。在德国做交流时,几家机构纷纷提醒笔者要注意另类选择党今后在德国政坛的表现。作为反移民、反伊斯兰、反欧盟思潮的代言人,另类选择党在政治纲领上毫无疑问趋向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但它部分反映出民众对现行体制不满的现实。
最后是政治运动多发。在欧洲传统政治体制下,不同党派有覆盖各自利益群体的“政策包”。而到了当下,建制派精英发现传统“政策包”已经无法对民众诉求做到“全覆盖”,民众对政府政策能否反映社会诉求也缺乏信心。社会运动或者新兴政党利用社会运动获取政治支持的动能空前扩大,依赖新兴社交媒体的襄助,社会运动超出传统的利益诉求层面,为民众对传统的以政党为主体的公共政策供给模式发泄不满提供了一个新出口。这一正向整个西方世界蔓延的街头政治、极化政治表达是民粹主义在发达国家的一种新型表现。(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9CaKrnKnBi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