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G20 与中国参与重构国际秩序
作者:张仕荣 | 文章来源:http://news.ifeng.com | 更新时间:2016-08-15 14:47:00

 中国是全球创新体系的受益者与推动力,杭州峰会将由中国首次倡导创新发展理念,形成全球创新发展共识,凝聚全球创新力量,推动世界创新发展。
  2008年后二十国集团(G20)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论坛,而伴随着中国在历届G20峰会上的精彩亮相,中国参与重构国际秩序的努力受到全球瞩目,2016年G20杭州峰会更使中国崛起及参与主导全球经济政策走向的趋势愈发明显。
  2008年之前,G20只是一个松散的定位为八国集团(G8)次中心的国际经济对话论坛,主导全球经济话语权的是G8。进入21世纪,G8认识到中国的经济上的巨大进步,多次邀请中国入围,但是中国坚持自身的发展中国家属性没有加入,致使G8的代表性多次受到质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要求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发言权的呼声日益增强。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举行的八国财长会议提出为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要吸收更多国家就全球经济及国际货币政策等问题举行对话,以利于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稳定。同年12月,八国集团财长在德国柏林与欧盟及发展中国家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共创20国集团(G20)国际经济合作非正式论坛会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G20取代G8的趋势日益明显。2009年9月25日,全球19个主要经济体和欧洲联盟领导人在美国匹兹堡宣布,二十国集团(G20)代替八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八国集团将在国际经济事务上退居次席。
  中国作为G20成员国的作用
  作为G20的重要成员,针对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势头,中国一直秉公直言,对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沉疴痼疾提出了全面和彻底的革新方案。
  2008年11月,首届G20峰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中国呼吁采取加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深化国际金融监管等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而峰会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达成重要共识,通过了47条金融领域改革行动计划。2009年4月英国伦敦峰会出台了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计划,中国则表示将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同时中国将在南南合作框架内,继续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2009年9月,在美国匹兹堡峰会上,中国提出了“坚定不移刺激经济增长”“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坚定不移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三大政策主张,而匹兹堡峰会除了确立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外,还确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大金融机构量化改革目标,启动“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以及相互评估进程,因此中国在其中发挥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2010年6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峰会上中国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同时促进建设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制。2010年11月,韩国首尔峰会完成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量化改革目标,就全球经济失衡制定“参考性指南”达成原则共识,中国则在首尔峰会全面阐述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完整构想:“完善框架机制,推动合作发展;倡导开放贸易,推动协调发展;完善金融体系,推动稳定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推动平衡发展。”
  2011年11月,中国在法国戛纳峰会上呼吁抓住世界经济中的主要矛盾,提出“在增长中兼顾平衡,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在改革中完善治理,坚持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峰会也就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促进增长和就业行动计划,并建立更为稳定和抗风险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全球经济治理达成重要共识。
  2012年6月,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峰会上,中国则希望各国共同建立一个惠及所有国家和民众的金融体系。
  2013年9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峰会上中国主张各国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自己的经济不出大的乱子;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各有关国家要进一步抓紧落实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峰会决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特别是决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把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延长至2016年。
  2014年11月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以“增长、就业和抗风险”为主题,致力于实现未来5年二十国集团整体经济增长在当前政策水平上额外提高2%以上的目标。中国的主张一直引领峰会的成果,即:各国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培育全球大市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2015年11月土耳其安塔利亚决定采取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增加人民福祉,致力于创造更多、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全球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中国则主张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推动改革创新、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从对历届峰会的梳理中可以看出,“中国元素”一直是历届峰会的亮点之一,“中国智慧”也一直引领着峰会的发展走向,中国提出的“改革”、“包容”、“开放”、“可持续”等词汇成为历届峰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同时与各国尤其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全球治理理念高度契合。
  中国话语权提升
  中国话语权的取得源于实力的上升与贡献的彰显。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的五年间,中国一国贡献了全球总GDP增长量的37.6%,起到了全球经济火车头的作用。2014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达到27.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的第一引擎。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25%以上。2012年6月,在墨西哥举行的G20峰会上,中国宣布支持并决定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数额为430亿美元。
  习近平主席指出:“穷则变,变则通。”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世界,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持活力。中国要求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特别是国际金融体制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断。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此前中国在IMF的投票权排在第6位,位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之后,印度排在第11位。2016年1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正式生效,中国投票权由此前的第6位升至第3位,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也将跻身前十,新兴市场话语权大幅提升。该修正案是IMF推进份额和治理改革的一部分,这一调整需要获得拥有85%投票权的国家通过,而美国拥有16.7%的投票权,可以一票否决。尽管奥巴马政府对此表示支持,而过去美国共和党一直阻挠IMF采取这一行动,经历了五年的艰苦博弈后,美国国会才勉强通过。而IMF的投票权改革,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小的改革,中国投票权只上升了2%,并不影响美国在其中的主导地位,而新兴经济体在IMF内权利受限是现实的困境。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宣布人民币将于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中国的话语权在上升,但是中国还要面对西方国家在整个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强势地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面对新形势,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日益显示出其改变全球治理模式的趋向。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自2011年年底开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TTIP)、“多边服务业协议”(PSA)以及“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等相继推出,表明发达经济体作为一个集体,已经不满足于目前的全球化模式及其运行规则;为了夺回全球治理的主导权,他们正结成新的“神圣同盟”,力图树立新规。这些“新规”均将中国排除在外,因此,具有明显的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当前,美国、日本甚至还有重启G7机制取代G20的全球经济治理核心论坛的企图,以此压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
  当前,二十国集团作为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主要成员,拥有全球三分之二左右的人口和科技人员,产生全球9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专利授权量和学术论文,在全球发展中举足轻重。中国是全球创新体系的受益者与推动力,杭州峰会将由中国首次倡导创新发展理念,形成全球创新发展共识,凝聚全球创新力量,推动世界创新发展。
http://news.ifeng.com/a/20160815/49778370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