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法国推进对华关系有多重考量
作者:张健 | 文章来源:http://www.cicir.ac.cn | 更新时间:2019-11-22 09:55:00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法国总统马克龙于11月4日至6日来华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马克龙总统访华前夕,《世界知识》就中法关系、中欧关系方面的一些热点问题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张健进行了专访。

  《世界知识》:去年上海举行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法国农业和食品部部长率团参会。今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出席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不难看出,法方对中法关系的高度重视。如何认识马克龙总统此次访华的意义?

  张健:意义很重大。马克龙总统此次访华的一项行程就是出席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如果说举办首届进博会有些西方国家还认为中国有一些“其他的动机”在里面,对这个平台还是持观望态度的话,那么今年法国总统亲自出席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说明法国对这个平台是高度认可的。事实上,法国一直非常看重中国市场,通过进博会可以推动法国向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

  另外,马克龙此次还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中法元首年内互访还是很少见的,这也传递了一个信息,说明两国对彼此的关系是高度重视的。马克龙刚上任时表示,争取每年要访华一次,现在这方面德国走在前面,默克尔总理基本上每年都访华,有时还不止一次,法国认为中德关系在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很多方面都走在前面,所以马克龙政府想要大力推进中法关系。

  当然,马克龙政府想要进一步推进中法关系,更重要的是法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考虑,也有欧洲和国际形势方面的因素。从法国本身的情况来看,马克龙是打着改革的旗号上台的,这包括法国的改革和整个欧洲的改革。先看法国的改革。在欧洲,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德国在施罗德执政时期也进行了重大改革,而外界很多人认为法国是一个难以进行改革的国家,法国至今没有进行一场比较大的相对彻底的改革。马克龙基本上是一个政治上中间偏左、经济方面则偏右的领导人。在经济上,他支持自由化市场,所以他要推动法国一些领域的改革,比如营商环境、官僚体系、劳动力市场等。如果法国改革成功了,马克龙才有资本来推动欧洲改革,所以法国国内的改革是基础。然而任何改革都会经历阵痛、要付出代价,要把代价降到最低、让改革进程更平顺,法国目前就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因抗议法国政府征收燃油税而起的“黄背心”运动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政府的初衷是好的,要应对气候变化,要减少石油的使用,要减少一些补贴,但这一政策的确让法国中低收入群体受损了,最后马克龙政府没办法,只能是国家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对这一部分群体进行安抚。但财政的钱从哪里来呢?现在法国预算一直比较紧张,长期赤字,如果它的经济增长更好,比如说出口领域活跃度高一点,马克龙政府便有充裕的空间来推进改革,所以外部市场对法国是非常重要的,推进和中国的关系也是法国国内改革的需要。

  至于国际因素,美国在搞“美国优先”,对欧盟挑起贸易争端,而且欧美贸易纷争还没有结束,美国还有可能对欧洲的汽车业加征关税,所以整体贸易环境对法国、对欧洲来说都不是很好。中国一直主张开放和自由贸易,而且中国的市场非常广阔,我们的经济虽然下行压力比较大,但毕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还比较快,所以马克龙总统也看到了这个形势。另外,马克龙提出的一些国内议程,以及欧洲和国际事务上的一些议程,也需要中国的支持。比如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马克龙本人对气候议题是非常重视的,“黄背心”运动也是源于应对气候变化,美国已经退出了《巴黎协定》,在今年的七国集团峰会上也不参加任何有关气候问题的讨论;还有现在经常提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在这些领域,法国把中国视为“盟友”,而且中国对法国的支持也是“真金白银”的。

  《世界知识》:不久前,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问法国,在与马克龙总统会见时也指出,马克龙总统这次访问将是两个世界大国、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东西方文明代表之间进行的又一次重要战略沟通。您怎么看待关于两国关系的“战略”表述?

  张健:就我个人理解而言,战略沟通即是说,中法之间的关系不要拘泥于一时一事,要长远、全面地看问题。为什么现在要强调战略沟通?因为中欧关系互信这方面比以前是有所下降的。今年3月,欧盟发布了一份《欧中战略前景》文件,这一文件将欧中过去的合作关系定位为竞争关系,承认中国依然是合作伙伴,但称中国是“经济竞争对手”和“系统性对手”。此前欧洲也出台过决议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所以上述方面欧洲跟美国的想法是比较相似的,认为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是获利的,而欧洲是受损的,因此欧盟对中国的猜疑防范心理比以前要重,当然法国也是其中的一环。

  马克龙总统重视跟中国合作,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要警惕和防范中国,比方说警惕中国的一些技术上的领先,认为这可能削弱欧洲的竞争力,还认为中国利用了欧盟当前的一些困难局面——包括利用南欧债务危机的形势投资一些关键性的基础设施,马克龙认为这些对法国或欧洲的利益是有损的,所以他强调欧洲要有统一的对华战略和政策,今年3月习主席访法时,马克龙请来德国总理默克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认为这是统一欧洲对华政策的一个步骤。

  《世界知识》:中法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一直都是存在的。有评论称,较之奥朗德特别是萨科齐,马克龙时下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实际上是新形势下对以“戴高乐主义”著称的法国独立自主外交传统的回归,如何看待当下中法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张健:历史上看,法国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国家。戴高乐将军实际上是给未来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定了一个调,即追求独立自主,意思就是要在大国之间有平衡和相对的自由,这是“戴高乐主义”的一个精髓。应该说马克龙本人对戴高乐还是比较推崇的。马克龙认为美国在很多方面对法国和欧洲很重要,他要维护与美国的关系,包括他和特朗普的私人关系,他想搞好法美关系或者欧美关系。但是,今年8月27日马克龙在一年一度的法国驻外使节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得很清楚:法国、欧洲要做一个平衡者,平衡就是要有行动上的自由。美国是盟友,但是盟友的敌人并不一定就是法国的敌人,对美国好的不一定对法国好。法国的逻辑是要拉住美国、拉住特朗普,因为美国太重要了。但是相对于德国或者英国来说,法国受美国的影响要少一点。这是因为,德国对美出口额很庞大,法国相对少一点,所以这方面法国所受的压力也会小一点。从政治上来看,法国一直有独立的外交传统,尽管实际上不能完全做到独立,但相对于德国来说,法国这方面的抗压性要大一点。因为无论是二战后还是两德的统一,德国认为美国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法国有军事能力,也有自己独立的核能力——欧洲国家里面只有法国是这样的国家,英国虽有核武器,但它的投射工具需要美国来提供,而法国这方面是完全独立的,所以法国受美国的压力要小一点。但总体来看,在中美竞争博弈背景下,美国的施压对中法或者中欧关系来说是一个负面因素。

  前面提到,马克龙在一年一度的驻外使节会议发表了长篇讲话,讲话内容可谓非常丰富,他对国际形势和法国外交原则进行了阐述,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马克龙政府对法国对欧洲对世界的认识,这一讲话还是值得重视并好好研究的。他提出了所谓西方霸权终结的说法,他认为国际秩序正在被颠覆和转型,这是一次地缘政治的整合,更是一次战略重组,这种颠覆和转型的核心和结果是“西方霸权或许已近终结”。他说西方霸权终结时提到了两方面原因,一个是西方自己内部的原因,另一个是来自新兴国家的挑战。马克龙认为如果法国、欧洲再不有所作为的话,可能就无法捍卫自己的利益,只能在中美这样的大国竞争中被边缘化,然后成为大国竞争的一个逐鹿场。

  在这次会议上,马克龙还谈到了对俄罗斯的一些看法,他认为现在欧洲的做法是把俄罗斯推开,这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个就是俄罗斯与欧洲格格不入,另外一个就是把俄罗斯推向中国,他觉得这都不符合欧洲的利益,他认为欧洲要有一个新的做法。包括在伊朗问题上,欧洲不能完全靠向美国,而是要用自己的方式捍卫自身利益。在会上,马克龙表示要建设一个主权的欧洲,这样的欧洲有独立性、不受大国胁迫。主权欧洲,他说得也很细致,涉及军事、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主权。从这篇讲话可以看出法国一些政策的未来走向,还可以看出未来法国怎样推进欧洲建设、欧盟发展。

  《世界知识》:中法在传统和新兴领域的合作有怎样的潜力?

  张健:中法大项目合作还是比较多的,但中法之间缺的是中德之间那种持续的贸易投资合作,这跟法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有关系,所以中法之间的确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不过,法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其工业底蕴深,比如在原子能利用、核电开发、航空航天、农副产品、奢侈品、环保技术等领域具有优势。法国的服务业也有一定优势,英国脱欧之后,法国也想发展自己的金融中心。因此,中法合作潜力还远远没有得到释放,这需要中法双方对彼此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只有增强互信合作才会深入。因此,双方高层的互访,加强战略沟通都是体现互信的重要性。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法国和中国的态度都比较积极,双方是有合作意愿的。企业有需求,市场也是需要这种合作的,现在的问题是企业层面上如何把合作落实,这需要彼此磨合和互信。当然一些成功的案例可能会带动新的认识、新的研究,所以我对第三方市场合作前景是看好的。

  《世界知识》:不久前对法国访问时,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中方愿尽快同欧方启动自贸协定谈判,起码可以启动可行性研究。王毅还提到,欧盟提出希望同中方签署投资协定时,中方欣然接受,我们对此一直采取非常积极的态度。这两个协定达成的前景如何?目前的障碍在哪里?

  张健:中欧投资协定已经谈了很长时间了,大部分谈判已经完成了,明年完成全部谈判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因为欧方也是希望尽快达成协议。在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中欧通过达成投资协定为双方的投资活动增加一些确定性,这符合双方的需要。目前最主要的障碍是欧方一些要求不切合实际,比如在中国的投资开放方面。中欧双方都希望这是一个高水平的投资协定,这是因为此前投资协定都是双边的,比方说中英、中法投资协定,《里斯本条约》通过之后,投资这方面的权限就交给欧盟了。中欧投资协定也是《里斯本条约》通过之后,欧盟成员国第一次以欧盟的名义来对外谈判投资协定,这个协定的“成色”还是比较足的,若这个协定达成,增加中欧双方互信是迈出了一大步。中欧投资协定达成是有利于启动自贸谈判的,因为投资协定已经解决了自贸谈判很多问题。当然自贸谈判从来就不是个容易的事,欧盟跟加拿大谈了很多年,跟日本也谈了很多年,跟美国人谈了多少年还是谈不成。相对来说,大型经济体之间的自贸谈判要困难一点,因为涉及的领域太多了,双方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标准体系,小型经济体跟大型经济体谈自贸协定就相对容易一点,因为大型经济体相对来说可以容纳一些问题,小型经济体倾向于接受大型经济体的一些标准规则,中、欧都是大型经济体,双方之间自贸谈判涉及的领域比较多,谈判会更困难一点,加上欧盟还有一些疑虑,这也是不利因素。但我认为欧盟也会改变想法,特别是英国脱欧之后,它也需要有一个可预期、稳定的投资贸易关系。

 

http://www.cicir.ac.cn/NEW/opinion.html?id=a45e365a-9173-46b9-8a31-40a9b69ee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