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意大利”建交50周年研讨会在线上举行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http://www.cssn.cn | 更新时间:2021-01-22 10:28:00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李想)1月20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地中海区域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意大利”建交50周年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行。在研讨会上,来自中国与意大利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与展望了大变局下的中意与中欧关系。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地中海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法恩瑞(Enrico Fardella)主持。意大利驻华大使方澜意(Luca Ferrari)为会议致开幕词。他在开幕词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第一个是2004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意发展进入快车道,巩固了双方的政治互信。第二个是2019年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双方的合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背景下,两国人民守望相助,增强合作共同抗击疫情,进一步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在方澜意看来,在后疫情时代,人文交流将为中意关系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此次研讨会总共邀请了七位专家学者演讲。中方专家学者包括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孙彦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段德敏和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钟准。意方专家学者包括都灵大学文化政治与社会学院助理教授欧阳乔(Giovanni B. Andornino)与都灵大学文化政治与社会学院助理教授朱塞佩·加布西(Giuseppe Gabusi)。  
  欧阳乔通过梳理中意关系50年来的发展历程认为,两国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发展,意大利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年轻学者深入研究中国,而中国也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年轻学者研究意大利。此外,建立全面的社会科学交流机制对两国关系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钟准通过研究意大利外交政策的演变表示,只有从欧洲乃至全球的视角看中意关系发展才能够为中意关系的未来走向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作为欧洲国家,意大利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有助于推动中意关系。但是,意大利的对华关系也离不开欧盟框架和北约框架的影响。对中国而言,发展与意大利的关系需要理解这两个框架。此外,随着双方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未来中意关系发展的意义也需要从全球视角研究。  
  孙彦红在发言中提出,中意两国建交以来在经贸合作上取得了诸多成就,在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上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2019年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备忘录为两国全面加强合作、特别是经贸合作提供了新平台。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意两国在经济上仍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合作空间和潜力巨大。尤其是,在绿色经济、在中国增加进口“意大利制造”产品、升级意大利国内基础设施等领域,两国合作前景广阔。此外,在数字经济领域,可考虑打造“意大利制造+中国数字技术”的新合作模式。最后,孙彦红还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第一本意大利蓝皮书的编撰与出版情况。    
    李强认为,近年来,中国与欧洲各个国家关系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成果丰硕,而2020年年底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签署进一步将中欧贸易合作推向新的台阶。经贸合作是中意两国合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推动中意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中欧投资协定将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新新思路。  
  段德敏指出,中欧关系框架下的中意两国关系将稳定发展,但同时强调,应该放眼大局,注意复杂问题,如欧盟是否能够独当一面,成为独立的行为体,以及在特朗普政府破坏了良好的跨大西洋关系之后,欧盟将如何恢复与美国的合作。   
    研讨会闭幕式由王栋致辞。他认为,2020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中意关系和中欧关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中意和中欧的合作成果非常丰硕,这些丰硕的成果证明了多边主义符合彼此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三方在后疫情时代共同应对全球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讨会后,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此次研讨会为全面梳理了中意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双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推动两国关系以及中欧关系进一步向前。 

 
http://www.cssn.cn/gjgxx/gj_bwsf/202101/t20210121_52465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