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蒂特迈尔:构建德国和欧洲经济秩序的一生》新书发布

  2021128日上午,由中国欧洲学会经济研究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和欧洲研究所登峰计划“欧洲经济”重点学科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德合作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承办,译著《汉斯·蒂特迈尔:构建德国和欧洲经济秩序的一生》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大会议室召开。     

 

图为《汉斯·蒂特迈尔:构建德国和欧洲经济秩序的一生》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现场照片 

  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陈新主持。中国欧洲学会荣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主任周弘,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致开幕辞。本书作者约阿辛姆·阿尔格米森和译者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胡琨介绍了本书写作和翻译的背景与意义。 

  周弘首先表示该书得以出版,译者代表胡琨和出版社都付出了很多心血,这本书首先很好读,能够将德国的故事呈现给汉语世界的读者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该书里的人物和历史背景非常重要,书中有很多细节,不仅对于德国研究圈里的人,只要对经济史规律感兴趣,对欧洲一体化感兴趣,对欧元产生感兴趣,对两德统一感兴趣,都可以找到关心的议题,找到能够启迪我们思想的历史故事。 

  冯仲平指出翻译好这本书并非易事,首先是需要对德国历史,对该时期欧洲的历史有很深的了解,才能体会到,领悟好汉斯·蒂特迈尔真实的想法,感谢胡琨将这本书非常生动地翻译出来。这本书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一批德国人把德国人和欧洲人能够完美的结合起来,他们成为了德国建设、欧洲建设的中流砥柱,也可以说奠定了德国的地位。 

  杨群首先祝贺了该书的出版,并向欧洲所和胡琨致以感谢。该书篇章里有四章是讲在汉斯·蒂特迈尔财政部、经济部,德国联邦央行的工作情况,把他个人的经历与这个阶段德国经济乃至欧洲经济一体化都放在一块,除了对学者外,对一般公众来说意义也非常大。他还希望以这个书的出版为一个起点,未来还能有更多的优秀传记得以出版。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刘作奎主持。前驻德大使史明德、德国“五贤人”委员会前主席拉尔斯·P·菲尔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巡视员魏加宁、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谈从炎、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陈新、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丁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黄燕芬、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陈壮鹰、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外交学院区域与国别比较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熊炜等嘉宾,以视频、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出席会议并做精彩发言。 

  本书是德国经济学家及官员汉斯·蒂特迈尔(Hans Tietmeyer)的学术传记。提特迈尔博士毕业后于1962年加入德国联邦经济部,历任副处长、分司司长、政策司司长、财政部常务副部长、德国联邦银行副行长、行长,2000年退休,退休后在经济界活跃。他被视为德国市场经济复兴的真正核心人物。 

  1970年代,德国全面调控过度,凯恩斯主义恶果逐渐显现,滞涨问题突出,提特迈尔是德国经济政策从凯恩斯主义转向供给导向,重新回归市场经济的重要文件“拉姆斯多尔夫文件”的实际起草人。“拉姆斯多尔夫文件”在联邦德国经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甚至仍被视为德国经济政策的准绳,因为至今推行的所有政策措施都未超出这一文件给出的行动建议。他作为联邦财政部常务副部长,更是1980年代财政整顿和减税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际操盘手;担任联邦银行副行长和行长后,又在两德统一和欧洲货币联盟的秩序政策架构中留下深刻的的印记;而欧债危机中暴露的问题,更是让人惊讶于提特迈尔的远见。 

  蒂特迈尔的一生,是幸运的一生,作为经济学家与官员,他极好地平衡了这两个角色,凭借他的学识与能力,他进入联邦经济部短短七年,就晋身为经济政策司司长,从此,无论任职于联邦经济部、财政部还是联邦银行,他在所有相关问题的决策上都掌握了事实上的 “最后话语权”。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凭着对市场经济和经济逻辑的信念,坚定地推进市场化改革。他意志坚定,但又长袖善舞,使得改革能够稳步推进。社会市场经济这一年轻的经济模式,最终能在今天的德国落地生根,成为一种信念,蒂特迈尔功不可没。 

   这本书细致地梳理了蒂特迈尔的一生,也是一部德国过去近一百年的经济史,而核心是他作为政府官员的职业生涯,每一个政策出台前的基本形势如何?提特迈尔如何评估?如何实践?实践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他又如何思考与应对?形势如何发展?结果如何?等等,相信每一位参与过或者立志于投身经济建设与改革事业的知识分子,都会有许多同情的理解。我国经济学泰斗吴敬琏先生认为,“这本书无疑值得所有关注中国经济如何克服障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人们认真阅读,从他山之石中得到有益于自己的启示。”

  供稿:胡琨

  摄影: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