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世界与中国的对外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2022年年会在京举办

  20221211日下午,十字路口的世界与中国的对外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2022年年会以线上会议形式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政治、经济走势和中国对外战略选择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研究员黄平致开幕辞。黄平指出,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举办以研判世界政治走势和中国对外战略为主题的学术年会正当其时。 

  本次年会共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湘穗主持,共有三位发言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殷之光指出,当下国际关系理论仍未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它将国际秩序理解为权力的零和竞争关系,持一种基于机械二元论的“极”化秩序观,他提出以“边”的空间想象取代为基础的秩序观,通过构建亚非拉三角广域、协商、共享空间,构造平等、协商、共享的政治新秩序。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章永乐探讨了二十大报告中的大国协调概念,通过对近代中国所经历的殖民帝国的大国协调(diào的梳理,并结合晚近的国际形势发展,指出当代世界不应、也没有必要回到19世纪的大国协调(diào,但有必要加强管控冲突和分歧、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协调(tiáo,同时,中国更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全球南方与北方国家之间的协调(tiáo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东升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中美共生与再分配效应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与社会革命及其引发的反抗,指出由于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差异,中国既不能走“光荣孤立”,也不能过早地高举全球化大旗,而是应发展建设与西方平行的国际体系。在评议环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强调国际竞争是政治共同体之间的生存竞争人口土地规模、内聚力先进技术带来的人均生产力提高是决定性因素。 

  第二单元黄平主持,共有四位发言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鄢一龙参考哈佛三圈理论中国古代天时地利人和思想加以现代化和理论化,提出“三圈九畴”的战略框架,指出战略管理首要要素在于顺应天时、基础要素在于识别地利、能动要素在于发挥人和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白钢指出旧的世界体系在终结,很多人还活在旧体系的意向和幻觉中,为此需要严肃审视和清点16世纪以来世界体系的诸多遗产。他认为随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动摇,需要重新审视联合国定位、架构和存在的合理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欧树军认为未来十年是争夺“新世界定义权的关键十年”,他指出历史上英美通过占领科技和生产力的制高点,先后主导蒸汽机时代和电力时代核能时代和信息技术时代,定义着世界一个个时代的特征,随着商业、军事、技术竞争的加剧,未来十年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十年,而竞争的核心是谁能取得科技和生产力的主导权,从而赢得对新世界的定义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魏南枝指出后冷战以来的发展,资本的进一步垄断化,导致人的异化,表现为经济组织的分化个人的异化社会力量包括家庭的虚化国家能力的弱化,随着世界去中心化的加剧,世界正在探寻新的可能性,从以资本为中心,转向以人民为中心,构造中国内外发展的新格局。在评议环节,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周建明指出“帝国主义论”仍然是描述现实矛盾的有效理论框架,后冷战时代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发展新阶段,随着美国内外危机的加深,要继续独霸世界已难以为继,更加公正、民主和包容的国际秩序正在形成过程中,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中国有能力和条件为世界经济政治和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世界政治分析框架、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国际政治和战争的影响、区域和国别研究等问题开展探讨。与会学者发言与讨论结束后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作会议总结。冯仲平指出,随着中国的发展,西方国家更迫切地想知道“中国是怎么想的?”,中国需要通过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思考自己在世界秩序中的位置,形成自己的中国观和世界观,进而向其他国家清晰地诠释和解释自己的立场。杨光斌指出传统国际关系研究跟不上世界变局,主张回到世界政治学通过分析世界市场、技术、军事、政治思潮等多个研究单元,形成系统的看法。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黄平最后指出,希望在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基础上,通过持续性研讨和对话,推动形成具有学术性和思想性,对内对外都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撰稿:孔元 

  审核:冯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