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洲学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欧洲研究》选题策划会在京召开

  2023年12月28日,中国欧洲学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欧洲研究》选题策划会在京线上线下同步召开,主要讨论《欧洲研究》期刊的发展及其2024年选题。中国欧洲学会荣誉会长、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以及《欧洲研究》编辑部全体人员近3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欧洲研究》编辑部承办,中国欧洲学会秘书长、《欧洲研究》总编辑宋晓敏和《欧洲研究》编辑部主任张海洋联合主持。 

  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欧洲研究》主编冯仲平研究员在致辞中感谢这一年来,周弘老师及各位副会长、常务理事对学会工作的支持,欢迎大家围绕欧洲研究领域2024年的重点课题、重要议题,以及《欧洲研究》2024年的主要选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就欧洲研究的学科建设和期刊发展发表真知灼见。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欧洲研究》杂志是欧洲研究领域的旗帜,发欧洲研究思想和理论之先声,积极培养欧洲研究领域的青年人才,具有引领性、前沿性和权威性。期刊立足于整体性思维和多学科视角,专业化水平较高,内容言之有物,论之有据,驳之有理《欧洲研究》应继续固守中国本位,关注前瞻、前沿和趋势性的问题,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历史和现实研究之间保持平衡,注重实证和理论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融合,深挖理论深度,为更广泛的受众提供学术公共产品。 

  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之后,《欧洲研究》面临新的重要机遇。《欧洲研究》在保持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同时,应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一是立足于全球趋势、欧洲大势和重要国别;二是选题和理论研究要符合国家战略和政策实践需求,促进学术发展与创新;三是政治方向正确,研究方法科学,兼顾阐论方式和学理逻辑;四是放宽视野,进一步明确学科领域发展方向,并继续推动扎实的区域国别案例研究。 

  关于2024年《欧洲研究》的选题,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有几大方向值得关注。 

  一是时代变革背景下的重大选题和欧洲研究传统优势选题两者兼顾,如生产方式的变革、人工智能的兴起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欧洲经济基础的影响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研究等;注重区域国别研究一般性规律的分析,包括学科建设、国别特点、区域整合;持续关注中欧关系重大问题,同时注重学科方法论的探讨,以及重要政治人物杰出学者之思想的专题研究。 

  二是从欧洲视角出发,关注区域国别研究和若干专题研究,如欧洲国家社会政治制度走向、欧洲战略自主、欧洲的地缘政治环境变化、欧盟的外交安全防务、欧盟机制改革、欧盟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动向等。此外,还可考虑从美国的视角研究欧洲、从亚太或者亚非拉的视角考察欧洲,以及分析欧洲在全球的角色地位等。期刊也要关注欧盟自身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包括欧盟东扩乌克兰危机和巴尔干问题给欧盟带来的挑战;欧洲经济金融发展的热点问题,反垄断、反补贴、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等;欧洲对外关系,包括大国博弈、美欧关系、俄欧关系、欧盟与东盟关系、印太战略、欧洲政治外交等。同时,2024年需要关注欧洲议会选举及其对欧洲外交政策的影响;极右翼政党在欧盟层面和成员国层面的发展态势;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及其对国际贸易、中欧贸易的影响;还需注重欧洲社会层面研究,包括人口老龄化问题、移民问题、民族问题、社会政策、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关系、社会福利研究等。 

  三是从中国视角出发,注重对三大体系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等研究引领作用。放眼国际视野,落脚中国问题,重视中国和欧盟产业链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在全球三大生产网络中的作用、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等。期刊应关注新时代中国的关键词,包括百年变局和中国式现代化等。此外,《欧洲研究》需要密切关注中欧关系中的机制演变、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欧在产业和科技领域的合作等政策热点研究。  

  四是要重视近年来涌现的一系列热点议题。例如欧洲的数字治理,包括数字化标准的制定数字化秩序的维护数字化市场运行,乃至隐私的保护等;对欧洲环境保护和环境经济的探析;北欧的战略变化及其对华影响;欧盟与台湾关系研究;中欧地区间合作研究可增加全球空间治理研究,包括大气层、公海、南极、北极、外层空间、网络空间等都属于全球空间,在关注欧洲的同时,还要兼顾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在相关领域的政策比较分析。同时,欧洲汉学的发展及欧盟对华认知的演变也需要跟踪研究。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欧洲学会常务理事刘作奎研究员做总结发言。他各位学会领导提出的关于期刊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意见表示感谢。刘作奎指出,欧洲研究所将与国内欧洲研究领域的机构、专家、学者展开进一步全面的、紧密的合作,共同搭建学术平台,在欧洲研究领域不断开拓创新。 

  撰稿:蔡雅洁 

  校对:宋晓敏 

  审核:刘作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