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与欧洲两大文明发展交流互鉴历程研究”开题论证会召开
5月16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与欧洲两大文明发展交流互鉴历程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侯建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赵汀阳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景军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彭小瑜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世界科技史研究室主任田淼研究员应邀担任评议专家。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赵江林研究员主持。
冯仲平所长代表欧洲研究所对各位专家学者在百忙之中出席开题会给课题研究以悉心指导表示感谢。他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与欧洲是人类文明的优秀代表,也是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此项课题成功立项,充分表明探讨和研究如何促进和深化中欧两大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国学界有责任为不同文明超越文化差异、实现开放包容互鉴贡献学术智慧。欧洲研究所近期主办或承办了多项国际研讨活动,深刻认识到推动中欧人文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项目负责人张金岭研究员代表课题组从研究主题、学术史梳理、总体研究框架、研究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子课题结构与内容和预期成果等方面向专家组作了详细汇报。本课题研究聚焦中国与欧洲两大文明发展交流互鉴主题,涉及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和国际问题研究、区域国别学等多学科议题。该项目将以中外文明观理论比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历史实践、现代化和软实力比较、制度建构和路径革新等议题研究为抓手,深入探讨和分析中欧文明发展交流互鉴的历史演变。课题研究既要从整体性视角下全面考察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的具体实践,梳理不同历史背景下双方文明互动的重点领域,也将回应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现实需求,致力于为当下和未来进一步拓展深化双方文明互动、提升中欧文明伙伴关系提供知识借鉴,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向项目组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侯建新教授希望课题组在现有研究框架中进一步凝炼研究主线,更加突出文明研究视角下的问题导向。赵汀阳研究员认为,中欧两大文明的连续性和发展活力值得深入研究,有必要关注跨文化和跨主体性问题。景军教授建议,将欧洲华人华侨在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的角色与作用、中医西传等互动主体和内容融入课题研究之中。彭小瑜教授建议课题组要着重从制度和文化等方面阐释欧洲的现代化进程。田淼研究员强调以科技史视角阐释中欧双方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丁一凡、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闫瑾、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学院副院长王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巍等项目组成员参与了学术讨论和交流。张金岭研究员代表项目组感谢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表示课题组将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努力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项目组部分成员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开题会。
撰稿:朱锐
校对:齐天骄
审核:赵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