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欧洲发展报告
沈雁南
本站原创
0
欧洲发展报告(2008-2009)
导论
2008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从年初南方的冰雨灾害,到入夏时的汶川大地震;从奥运火炬在鸟巢熊熊燃起,到神
七升空中国人在太空漫步,和平与发展的中国经受了大悲大喜的考验,在接受了国际社会对灾难的援助和对奥运盛赞的同时,也体验了国际环境中的阴风冷雨。从“
3.14”拉萨骚乱事件,到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中受到干扰,国际反华声浪一波接着一波。特别是来自欧洲的反华波,使中欧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从前几年全面发展的“蜜月”跌入几近谷底的境地。炎凉转换如此之快,涉及层面如此之广,显然不能仅用欧洲几个国家领导人的“换届”所能解释得了的,其中必然有着某些更为深层的原因,这便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了。
从根本上来看,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的现实原因。2007年,中国经济已连续5年实现GDP增长超过10%,成为二战后惟一出现过两次连续5年超过10%的国家(上一次为1992-1996年);如果2008年再次超出,更将是破纪录的创举。当中国这艘巨轮驶出地平线,在全球化的国际市场上乘风破浪之际,适逢欧洲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困难之时,欧洲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以法国为例,近年来该国经济业绩甚差,人均GDP在25年间从世界排名第7下滑到现在的第17位。多年来,法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在1%到2%之间徘徊,在欧盟国家中几乎最低,而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却几乎又是最高。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使得法国国内失业问题严重、购买力下降、社会福利减少,民众的失落感和怨天尤人的心态日益严重,法国已经成为一个充斥着不满情绪的国家。在双边贸易方面,以德国为例。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随着中德双边贸易额的大幅增长,德国对华逆差不断扩大。从1980年到2007年,中国对德国的出口增长了约70倍,2000年以来对德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7%。2000年中国对德贸易顺差为9亿欧元左右,而到2007年迅速达到了近25亿欧元。同时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对德出口商品结构上,中国已经改变了20世纪80-90年代中期主要以初级产品、纺织品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局面,出口商品结构呈现多元化,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渐增多,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日渐突出。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已令许多欧洲人感到恐慌。他们认为,中国正在夺走他们的经济优势和产品优势;长时期积贫积弱的中国已经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者。在这种经济上的竞争压力下,欧洲国家作出战略调整,重新评估中欧关系也是顺理成章的。问题在于这种调整和重新评估是何立足,其影响又当如何。
总的来说,欧洲对中欧关系的重新评估和战略调整都有以政治“压”经济的倾向,但在不同层面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量。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有些欧洲国家的政府明显提高了在“人权”、“民主”等意识形态问题上批评中国的调门,频频频出现指责中国“非洲政策”和“西藏问题”的言论,同时则呼吁中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体系、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负起更大的责任来”。从国别来看,比较典型的是法国和德国:在巴黎出现了干扰奥运火炬传递、授予达赖喇嘛荣誉市民等事件;德国则有默克尔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的事件。另一种典型国家是英国。虽然在英国也出现了反华活动,但英国比欧洲大陆国家更加主张自由贸易,更多地将中国实力的不断壮大看作是对英国的“机遇而非威胁”,加之经济状况比法德要好,因此反华声浪相对低调。欧洲国家层面的反华波主要呈两种特点:其一是经济陷入困境,社会不满情绪高涨并在国际方面转向对中国的不满;其二是政治家或出于个人政治倾向或(更多的)出于选票的考虑而迎合社会情绪。两种特点均主要立足于国内经济与政治的利益考虑,我们可以看到,反华声浪愈高的国家,经济状况也是比较糟糕的,这并非由于偶然。
第二,在欧盟层面上,由于欧洲议会、欧洲委员会和欧盟理事会由于各自的角色与功能不同,在对华态度方面有很大差别。其中,欧洲议会历来是批评中国的声音最集中的地方。一些议员长期以西方价值观的卫道士自居,在民主和人权等问题上对中国横加指责。无论是从个体而言——凸现其民意代表和党派利益的特色,还是从整体而言——强化其在欧盟中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政治的特色,欧洲议会和一些议员都希望通过对中国的指责抬高人们对它或他们的关注。在欧洲民主进程不断发展中,欧洲议会对欧盟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但目前还远不到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阶段。与欧洲议会可以站着说话腰不疼相比,欧洲理事会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全盘衡量中欧关系,欧盟委员会更需要直接面对中国,不同的地位和角色注定它们处理中欧关系更为理性和现实。在1995年以来相继发表5份对华文件的基础上,2006年欧盟发表了第六份对华文件及题为《竞争与伙伴关系:欧盟-中国贸易与投资政策》的对华贸易战略文件。文件肯定了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成果,承认欧盟已经“从中国的经济崛起中获益”。但文件同时强调,中国的经济水平已经发展到欧方可以要求中方承担更多义务的时候了,中国已经是“欧盟对外贸易政策的一个最重大的挑战”。两份文件的发表表明欧盟的对华政策进入了重大的战略调整。虽然欧盟新对华战略加强了政治考量,有以通过政治压力改变其经贸被动(如在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等问题上)的倾向,但与某些成员国领导人或政治家过激的表现相比,明显具有更高的战略高度。
第三,在国际层面上,美国因素始终是中欧关系中挥之不去的“第三者”,对中欧关系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本年度欧洲发生的反华波背后,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因素的作用。欧洲一些国家调整其对美关系固然有其自身战略选择的考虑,但其背后也不乏借助美国的政治影响力牵制中国的考量。德国总理默克尔鼓吹“价值观外交”,并毫不讳言欧美经济联合的原动力在于其经济体制都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同时高调批评中国的“人权”,便是一个突出的事例。美国自然不愿意看到同为世界多极化推手的中国和欧洲的团结,具有美国背景的“记者无疆界”组织策划了对奥运火炬在欧洲传递的破坏活动;在欧洲对华武器销售解禁问题上,美国更是一再施压,极力阻扰。但是总体上,坚持和平与发展道路、支持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中国仍然是欧洲世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不仅在经济上,而且也在政治上,欧洲都需要与中国加强合作与协调,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本年度欧洲反华的喧闹声并不能掩盖中欧之间的战略需要,甚至一手造成中德关系滑坡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声明德国“愿意与中国维持良好的伙伴关系”。
事实上,本年度欧洲反华波的背后是一场中欧之间的利益博弈。在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过程中,反华波的轩然而起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还不足以对中欧关系带来根本性的逆转。但是这种非理性的表现在欧洲能够一时甚嚣尘上,沸沸扬扬,也提醒人们,在欧盟及成员国对华关系的层面上,战略调整的坐标尚需进一步稳定和明确,经济对策与政治博弈之间关系尚需进一步协调,否则其战略调整效应将会因社会非理性因素的干扰而大为减色。
反之,中国对欧洲不同层面上对华政策的战略调整也需有清醒的理性认识,并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以推动中欧关系的良性发展。同样,对欧洲出现的反华浪潮更需要理性的判断。必须承认,面对本年度欧洲的反华波,中国表现出了高度克制,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风范。但是,欧洲反华波也反映了欧洲社会,特别是欧洲媒体对中国的了解甚少,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和一些对中国怀有偏见的媒体得以兴风作浪,这是特别值得警惕的。今后中欧双方应该在推进不同层次的官方外交,切实解决好中欧之间实际问题的同时,大力推动民间外交,加深中欧人民的相互了解,为中欧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加强中欧的相互了解,包括我们对欧洲如何看待中国的了解。本年度欧洲反华波的发生,引起了我们对欧洲如何看待中国这个问题的关注。事实上,随着中欧各自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欧关系必然会发生某种调整,调整中,调整方的政治、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也必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其中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我们的目的是廓清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其发展的主流。
本年度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回顾中欧关系30年的发展历程,应该看到,中国的对欧关系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欧洲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中欧关系发展也给欧洲带来了巨大收益,合作双赢是中欧关系30年发展的主流。
本年度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中的关键时期,是自2005年法国荷兰公投否决《欧洲宪法条约草案》政治一体化陷入困境以来重现转机的重要时期。然而,千辛万苦、多方磨合才得以产生的《里斯本条约》又遭遇爱尔兰公投的否决。目前,欧盟内正在为《里斯本条约》的命运展开热烈的讨论,解决方案主要集中于“双速欧洲”和“二次公投”。然而,《里斯本条约》的主要目的是对欧盟的决策机制进行改革,因而“双速”不是一个可行的出路。二次公投是较为现实的选择,然而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在欧盟成员国围绕条约批准过程而展开的互动之中,法国与德国的相对疏远、英国与大陆的靠近是两大特点,然而扩大后的欧盟政治有着更为复杂制约因素,欧洲舆论所热议的法、德“发动机”和英、法、德“三剑客”格局将难以重现。
欧盟经济在2006年强劲增长后,2007年继续健康增长。根据欧盟公布的统计资料,2007年欧盟经济增长率略降为2.8%,欧元区为2.6%,均连续两年高于潜在增长率;超过美国的2.2%和日本的2.0%的年增长率,这是本世纪以来欧盟经济增长率连续两年高于美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欧盟达到2.5%,欧元区为2.1%,超过美国的1.2%和日本的2.0%。2008年欧洲经济周期进入增长下降阶段,加之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造成了经济增长大幅度减速,2008年经济增长率欧盟将降为1.4%,欧元区降至1.3%。欧盟经济活动持续衰弱的局面将会延展至2009年。2008年欧洲经济增长出现远比预期严重的大幅度减速,主要原因当属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负面影响。目前欧洲经济形势仍然极不确定。
2008年3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里斯本战略未来三年的规划,旨在使欧盟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改革,增强欧盟经济的竞争力。三年实施规划将推动成员国切实执行强化欧盟统一市场、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在劳动力市场方面的投资等具体措施,为欧盟未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一轮的里斯本战略的三年规划也成为本年度欧盟社会发展的热点:该战略提出的通过投资教育、争取人才等一系列措施,将充分就业与教育改革、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将对未来欧盟社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在社会方面,欧盟成员国就遣返非法移民问题达成一致、欧盟开展2008年欧洲文化间对话年活动也值得关注。随着欧盟经济发展形势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变化,欧盟各国逐渐形成大致相同的移民政策,即限制非精英移民和非法移民,同时吸引高科技人才和精英移民。尽管成员国之间一度就如何处理非法移民问题意见分歧很大,但是,公众舆论和社会稳定的要求终于促使它们制定了一项驱逐欧盟境内非法居留外国人的共同规范,以有效处理欧盟境内日益严重的非法居留问题。面对更为开放、更为复杂的文化环境,欧盟官方一直致力于鼓励所有生活在欧洲的人民通过对话,探索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从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学习获益。倡导“积极公民权”、大力推动公民社会参与文化间对话、实现社会融合是欧洲文化间对话年活动的亮点。
在欧盟法制建设方面,由于《里斯本条约》在爱尔兰公决中遭到否决,给欧盟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的《里斯本条约》的如期生效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在二级立法上,欧盟通过了一些条约、指令与决定,在税收、边境控制、跨国司法合作等事项上取得一些进展,但没有出台具有重大影响的立法;司法方面,欧盟的两个法院在过去一年中做出近80多份判决,涉及四大自由流动、税收、竞争、知识产权、环境、农业、司法与内务、社会政策、共同体法的原则等诸多方面。
本年度,欧盟对外关系的重点在欧盟与西巴尔干国家关系、建立地中海联盟及气候变化和能源议题三个方面,并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2008年,欧盟与西巴尔干各国建立了“稳定和入盟候选国协议网络”,包括与塞尔维亚和波黑签订了协议。该协议网络的目的是加快西巴尔干各国入盟的过程,从而有利于整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在该政策领域的另一项进展是在地区合作与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主动行动。如与西巴尔干所有国家就签证自由化开展了对话;授权欧盟委员会与这些国家开始就签订交通协议进行谈判;双方就建立西巴尔干投资框架取得了一致;欧盟与西巴尔干地区决定在民事保护领域加强合作;就向该地区各国转移“欧盟方法”和为实行“东南欧有组织犯罪评估”采取了实际步骤,并在反恐领域引入了由欧盟提供建议的机制。2008年7月,“地中海联盟”正式登台亮相,这是欧盟外交的重要成果,42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聚巴黎签署协议,实属不易。这也表明了地中海国家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进一步合作的意愿。本年度,欧盟进一步积极推行其气候变化和能源的安全战略,多次举行多边双边会谈引人注目。 2008年8月,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爆发了武装冲突,给欧盟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带来严峻考验。一方面,欧盟出于地缘政治安全及对俄能源供给的担忧等考虑,极力以“中立”面貌出面调停;另一面又因内部分歧而削弱了其调停能力,处境颇为尴尬。事实上,欧盟的内部分歧不仅表现在各成员国之间在对俄政策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且其本身的,作为欧盟整体的对俄政策上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对俄的定位相当模糊。随着欧盟东扩进程,俄罗斯离欧盟越来越近,如何与家门口这位膀大腰圆且颇有家底的邻居搞好关系,将是目前和未来欧盟外交最主要的课题之一。 目 录
导论(沈雁南)
主题报告:欧盟“中国观”的变化(周弘、沈雁南、马胜利、田德文、赵晨、刘作奎、赵柯)
欧洲联盟篇: 欧洲联盟政治形势(范勇鹏) 欧洲联盟经济形势(王鹤) 欧洲联盟社会形势(郭灵凤) 欧洲联盟法制建设进程(程卫东) 欧洲联盟对外关系(董礼胜)
专题篇: 欧元十年(熊厚) 欧非“里斯本峰会”评述(张浚) 科索沃独立问题及其影响(刘作奎) 中欧关系及30年回顾(赵俊杰)
地区与国别篇: 英国和爱尔兰(李靖堃) 法国(马胜利) 德国(杨解朴) 意大利(罗红波) 西班牙和葡萄牙(张敏)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莫伟) 奥地利和瑞士(孙莹炜) 北欧五国(秦爱华) 中东欧诸国(陈亚利) 巴尔干地区(刘作奎、张敏)
资料篇: 统计资料(钱小平) 欧洲大事记(牟薇)
后记(沈雁南) 内容简介
主题报告:欧盟“中国观”的变化 近两年来,欧盟及其一些成员国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明显变化,欧盟的一些机构也开始调整对华政策。2008年,欧盟一些国家发生了反华浪潮。本报告通过对欧盟理事会、委员会、欧洲议会等机构及德法英等主要成员国的分析,讨论了欧盟“中国观”变化的原因。报告认为,就欧盟整体而言,欧盟“中国观”的变化主要表现是:在推动中欧关系进一步加深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给欧洲带来的“挑战”;在注重合作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竞争;在双边关系的发展中,更多地关注中国的责任。从年初欧盟一些国家出现的反华风波到10月亚欧峰会上欧盟表现出对华关系的期待,这种曲折变化说明,欧盟的“中国观”尚不成熟,仍然处在有待进一步完善的调整之中。
欧洲联盟政治形势 欧盟政治本年度最重要的议题无疑是《里斯本条约》的批准问题。爱尔兰公投否决《里斯本条约》后,欧盟内围绕条约的命运展开了讨论,解决方案主要集中于“双速欧洲”和“二次公投”。“二次公投”虽然较为现实,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在欧盟大国关系中,法国与德国的相对疏远和英国与法国的相对靠近引人关注。然而欧盟扩大后,其政治元素更为复杂,无论是法德的“双发动机”和英法德的“三剑客”格局都将难以重现。条约批准程序受挫凸显了欧盟精英政治危机,同时也损害了欧盟的行动能力。欧洲一体化前景不容乐观。
欧洲联盟经济形势 欧洲经济在2007年继续健康增长,欧盟27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2.8%,欧元区15国达到2.6%,这是本世纪以来欧盟经济增长率连续两年高于美日。但是进入2008年后,欧洲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度减速,其主要原因是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欧盟经济持续衰弱的局面将会延展至2009年。欧盟经济前景不容乐观。2008年3月的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里斯本战略未来三年实施规划,这将推动成员国切实执行强化欧盟统一市场、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在劳动力市场方面的投资等具体措施,为欧盟未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欧洲联盟社会形势 新一轮里斯本战略引人关注。该战略提出要让欧洲跟上全球化时代变革步伐,通过投资教育、争取人才、激励科研、鼓励创新等一系列措施,将充分就业与科研发展、教育改革、职业培训结合起来,确保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欧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经济体。随着欧盟经济发展形势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变化,欧盟各国逐渐形成了大致相同的移民政策,即限制非精英移民、驱逐非法移民,同时吸引高科技人才和精英移民。面对更为开放、更为复杂的文化环境,欧盟官方鼓励所有生活在欧洲的人民通过对话探索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从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学习获益。倡导“积极公民权”、大力推动公民社会参与文化间对话、实现社会融合是2008年欧洲文化间对话年的亮点。
欧洲联盟对外关系 本年度欧盟对外关系的主要进展是:在西巴尔干地区采取了多项主动行动;地中海联盟正式登台亮相;继续推进了气候变化和能源议题。欧盟对俄格交战的应对说明它实际上并未转移上述外交重心。在美国不出场和其他国际组织完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欧盟是唯一的积极的第三方。但欧盟的立场和作用始终受到内部矛盾和利益角逐的制约,难以最大程度地得到彰显和发挥。表现在: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机制发育不足,使各成员国的危机反应千差万别;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使欧盟对俄施压时不免有所顾忌。
欧元十年 十年前,欧盟启动经货联盟第三阶段,欧元正式问世。这是继关税同盟、统一大市场后欧洲向世界展示的又一重大经济一体化成果。十年后,欧元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国际强币。欧元的成功流通开启了当代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先河,并使这十年成为货币流通史上的灿烂一页。本报告回顾了欧元发展过程并对其作出评价。
欧非“里斯本峰会”评述 2007年12月,在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的推动下,第二届欧盟-非洲首脑会议(里斯本峰会)经4年搁置之后终于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第二届欧非峰会通过了《欧盟—非洲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行动计划》,在新的对非战略中,欧盟强调要改变以往欧洲国家与非洲国家之间的“援助者和受益人”关系模式,建立新的“平等伙伴关系”。欧盟迫切需要构筑欧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里斯本峰会是欧非关系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科索沃独立问题及其影响 科索沃宣布独立在世界上引起广泛的争议和各国的不同反响。本文对科索沃独立问题的由来及世界各国的反响做了初步分析。
中欧关系及30年回顾 本年度中欧关系呈显一波三折,欧洲出现一股意在抵制北京奥运会、妖魔化中国的政治逆流,但从大局上看,尚不足以动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根基。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中欧关系正是在调整、磨合和曲折中不断经受考验并取得发展的。欧洲出现反华波也表明,中欧关系面临着又一轮的调整。
英国和爱尔兰 本报告是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英国和爱尔兰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关系的综合论述与分析。受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英爱两国都面临着经济增长大幅度减缓的局面,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形势的不景气使两国政府和现执政党遇到了一系列麻烦:在英国,布朗领导的工党在地方选举中沦为第三位,税收改革等措施不得人心,对外政策亦无亮点;在爱尔兰,刚刚取得第三次连任的埃亨总理因个人财务问题被迫辞职;而接任总理刚满一个月的原财长考恩又遇到全民公投否决《里斯本条约》的尴尬处境。
法国 2008年,法国经济形势继续低迷。萨科齐总统上台后大力推行改革,但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佳和社会舆论的压力,政府的改革进程举步维艰,众多难题仍有待克服。为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和树立法国的大国地位,萨科齐调整了法国以往的外交路线,但其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法国力图借2008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机会,在欧盟和国际政治中发挥大国作用。奥运圣火在巴黎受阻,给中法关系蒙上阴影。
德国 本报告从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社会问题和外交关系四个方面研究分析了2008年度德国的发展状况。2008年德国大联合政府走入一个艰难的执政期,执政两党在亟待解决的重大政治议题上冲突明显。受外部诸多因素的制约,德国经济增长放缓,但劳动力市场依然保持稳定。政府经济改革动力不足。德国铁路的劳资纠纷体现出德国社会劳资谈判中的非集中化趋势。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德国致力于推动欧盟的继续向前发展。
意大利 2008年,普罗迪领导的中左政府遭遇严重危机,为此,意大利提前三年举行全国大选。中右竞选联盟获胜,贝卢斯科尼再次出任总理。意大利经济自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剧烈动荡。为了刺激国内需求,新政府正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措施,但由于意大利经济不振并非全部由客观原因造成,更多是其体制上存在的诸多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政府政策很难在短期内收到明显效果。为发展本国经济、保障油气供应,贝卢斯科尼政府开展外交活动的目的更加注重现实利益。
西班牙和葡萄牙 本年度,西班牙和葡萄牙经济受到了由美国次级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在西班牙新一届大选中,工社党以微弱多数蝉联执政。在第二任期之初,首相萨帕特罗改变以往执政风格,积极调整政策,将外交政策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目标和长远战略,以树立新的国际形象。葡萄牙新机场选址尘埃落定,结束了国内政界为此长达数年的争执。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2008年,由于受欧洲金融市场动荡,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经济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缓,通货膨胀率上升,个人消费信心指数下降,三国联手共同抵御金融风险。在政治方面,荷兰政府威信下降,政党纷争不断;比利时体制改革严重分歧,新政府步履艰难,面临挑战;卢森堡政府执政地位依然稳固,外交活跃,不断扩大影响力,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先后均按程序通过了《里斯本条约》。
奥地利和瑞士 本年度奥地利执政两党正式宣布决裂,国民议会各议会党团达成一致,决定提前举行大选。经济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但欧洲杯足球赛对奥地利旅游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瑞士与欧盟关系将因其加入申根协定而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奥和中瑞关系发展良好。
北欧五国 2007年夏季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波及欧洲金融市场,北欧国家在此次危机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增长整体趋缓。丹麦是第一个显现衰退的欧盟国家,冰岛经济增长快速下滑,芬兰、瑞典、挪威经济保持稳速增长。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北欧国家民众对欧洲一体化继续持保守态度,目前各国对加入欧盟或者欧元区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2007年11月丹麦举行议会选举,首相拉斯穆森领导的右翼政党集团赢得选举。2008年芬兰举行地方议会选举,第二大执政党民族联合党取代社会民主党成为地方议会中的第一大党。2008年冰岛现任总统格里姆松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取得连任。
中东欧诸国 本年度受恶劣的国际金融、贸易环境的影响,中东欧国家几乎全部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的现象,有些国家的经济态势甚至更为严重。但是各国政治环境基本稳定,尽管政治制度尚有待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巴尔干地区 本年度巴尔干地区的形势风波迭起。先是科索沃宣布独立,使本地区局势发展又添变数;接着爱尔兰全民公决否决《里斯本条约》,让西巴尔干国家入盟进程蒙上了阴影。同时,巴尔干一些国家先后进入选举年及土耳其跨境打击库尔德工人党等事态也使本地区仍呈“不平静”状。巴尔干各国发展前景仍然受到诸多挑战,很多国家仍需外力“补血”才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经济领域结构性问题仍需长时间才能解决。塞浦路斯当选总统赫里斯托菲亚斯对塞岛统一持积极态度,在重启塞岛统一谈判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希腊文化年举行的文化活动,推动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统计资料目录 1. 欧洲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 2. 欧洲主要国家工业生产指数 3. 欧洲主要国家商品和服务贸易收支 4. 欧洲主要国家进口额和出口额 5. 欧洲主要国家消费物价指数 6. 欧洲主要国家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7. 欧洲主要国家经常项目收支 8. 欧洲主要国家经常项目收支占GDP比重 9. 欧洲主要国家总固定资本投资增长率 10. 欧洲主要国家财政赤字占GDP比重 11. 欧洲主要国家政府债务总额占GDP比重 12. 欧洲主要国家政府债务净额占GDP比重 13. 欧洲主要国家失业率 14. 欧盟27国前15位贸易伙伴 15. 欧元对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汇率 16. 中国与欧盟成员国进出口贸易(2007年) 17. 中国与欧盟成员国进出口贸易(2008年1—7月) 18. 欧盟15国对华直接投资情况(2007年) 19. 欧盟与美国、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比较(2007年) 20. 欧盟15国对华直接投资情况(2008年1—8月) 21. 欧盟与美国、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比较(2008年1—8月) 22. 2007年丹麦议会选举结果 23. 2008年西班牙议会选举结果 24. 2008年塞浦路斯总统选举结果 25. 2008年芬兰议会选举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