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俊礼:从多个视角分析德国目前的形势

顾俊礼: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德国是欧洲中部的中等国家,它既不拥有核武器,也不具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但是它凭借着超强的经济实力和在欧盟的特殊地位,对当今世界格局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今天研讨“德国形势”,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

我首先要提的就是“德美关系”的视角,德美关系可以说是我们观察德国在当今国际格局中发挥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特朗普上台之后德美关系急剧直下,德国和美国的矛盾和冲突的焦点大致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是德美贸易问题,我们常常讲的540亿的德国贸易顺差;第二个是北约防务中德方的份子钱问题;第三个是美国对待国际协议、条约(气候协议、中导条约、伊核协议,等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严重不讲信用的问题;第四个问题是德俄关系,实际上目前表现出来的是市场问题,因为牵扯到“北溪2”天然气管道问题,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俄罗斯天然气进到欧洲、进到德国,那么美国的呢?所以这显然是个市场问题。双方的冲突几乎达到了势不两立的程度。默克尔总理2017年5月28号,发表了非常严厉的一段话:“完全依赖其他伙伴的时代已经部分地过去了,我们欧洲人必须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随后不少德国政治家都发表了类似的言论。近日在呼应法国总统马克龙建设欧洲軍的倡议时,黙克尔11月13日表示支持马克龙总统有关建立欧洲军及武器开展研究方面的建议。欧盟领导人容克也发表了类以看法。德国不少政治家和学者都有仇美情绪,这是公开的秘密。如果美国目前对德的敌对政策常态化、德美关系这样相互硬怼长期持续下去,我设想:在“乱”、“变”交织的当前世界形势下,似乎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可能导致德国不久的将来完全摆脱美国控制、并联合法国引导欧盟成为独立于美国的世界格局中的独立一极。当然,这有一个过程。

第二个德国与欧盟重塑的视角。大家都记得2017年9月27日法国新上任的总统马克龙曾经在巴黎索邦大学提出雄心勃勃的重塑欧洲的五大倡议。但作为欧盟双轅马车中的德国迄今对马克龙总统五点倡议中的关键部分没有正面回应。默克尔总理去年秋天先忙于大选,大选后又忙于艰难的组阁谈判,无暇顾及欧盟重振,可以理解。但是,身为德国总理的默克尔2018年1月9日正式访法国时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的四点主张中,没有一个字涉及马克龙总统重塑欧盟的五点倡议,这就让人不解。大联合政府三党联合执政协议中也有意回避了这个话题。当然这与议会中各政党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政治主张密切相关。后默克尔时期,在选择党(包括基社盟)等政治势力的掣肘下,德国为重塑欧洲能做出多大牺牲与贡献,对此我比较悲观,当然我也不认为欧盟会散架。

第三个德国国内政治形势的视角。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政局持续动荡,不排除提前大选的可能。下面四件事件最集中、最深刻地反映了当前德国政治现状。第一,大选后(2017.9.24 – 2018.3.14)创纪录的持续171天的联邦政府的组阁谈判;第二,基民盟和基社盟,也就是默克尔总理与基社盟主席兼内政部长之间围绕难民申请庇护政策的分歧发生的两次激烈的冲突与争吵。第三, 2018年10月14日巴伐州议会选举和10月28日的黑森州议会选举的结果对于联盟党和社民党来说是非常糟糕的。第四,2018年10月29日默克尔声明半退,放弃竞选CDU党主席的职务。我对这四件事情有四点观察:第一,传统政党在联邦大选和两个州议会选举中选票的大量流失表明:面对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联盟党和社民党仍然是传统思维,政策僵化,忽视了民意,没有及时回应选民的诉求。因此,主流的党,就是联盟党和社会民主党,观念的创新、路线调整、人事代谢,已成为摆在主流政党面前急迫的、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第二,关于选择党的性质问题,我认为选择党只是一个右翼政党,不是极右政党。选择党不少诉求具有合理部分,反映了部分选民的诉求。其次,选择党的选民并非政治上的乌合之众。其选民中22%是失业者、21%为工人、13%是雇员、12%为自由职业者、11%为退休者、10%为现职公务员,从选民的阶层可以看出,选民不是一群政治上的乌合之众。另外,联邦大选后,选择党在一边倒的、巨大的负面舆论压力下,仍然逆势而上,在巴州和黑森州议会选举中取得了骄人的选举结果。不少选民不管主流派如何欺凌,也不管舆论如何施压,还是把选票投给了选择党。这些事实说明:选择党决不是什么极右政党、或者右翼极端主义政党,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代表寻求社会变革的新生力量。不排除选择党会走上当年绿党那样发展道路的可能。第三,导致主流政党的衰退和选择党等小党异军突起的根本原因,是德国社会严重撕裂。我认为撕裂的原因有三点:1、德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发生变化。德国一向以实体经济为主,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虚拟经济蓬勃发展,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服务行业的产值在GDP中的比例明显上升;与此同时,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也由利益相关转向利益疏离,原来的利益共同体开始瓦解。2、异质人口(移民:数、质)的扩大以及重要政治议题的对立,第一个对立就是打开国门迎接百万难民,第二个是对希腊债务危机的拯救,这两件事情令德国人非常恼火。3、中产阶级萎缩,而且他们经济上宽裕和生活上恬静的追求遭到到了严重威胁。第四,尚未出现德国未来的领袖人物——联邦总理的可能人选。

第四,中德关系的视角。首先中德双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度,但中德关系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第一在政治上,德国对中国的疑惧加重,增信释疑工作难度增加。第二,经济上的互补性明显下降、竞争性上升。 第三,后默克尔时期,随着形势的变化、人事的更迭,德国对华政策会发生调整。

对于未来发展中德关系,我的建议是:第一、进一步认识德国和欧盟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战略地位(考虑其关切)。第二、调整意识形态方面的对外宣传策略,不仅要追求利益公约数,而且要追求价值公约数;要竭力避免把自己树为世界的靶子。第三、对外投资要遵循市场规律、淡化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