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债务危机为深化中欧经贸关系提供了机遇

    自2007年底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全球各国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10年欧洲出现了新一轮的主权债务危机,期间较为严重地波及到了欧洲的希腊和爱尔兰。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走势、欧元的前景、欧盟委员会以及欧洲央行应当采取哪些有效手段或措施来抑制这场危机的延续成为了中外学界、理论界乃至政界的讨论焦点。2011年1月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举办的“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研讨会上,欧洲经济形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走势、欧债危机对中国以及中欧关系的影响成为与会专家、学者讨论的议题。

    欧洲经济形势具有二重性

    欧洲所研究员王鹤认为,当前的欧洲经济形势具有二重性即,实体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而虚拟经济发展状况不稳定。具体说,欧洲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是,欧洲出口方面的业绩回升、内部需求反弹,加之德国摆脱两德统一的制约因素后强劲复苏并重新成为推动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然而,欧洲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欧洲金融市场依然动荡。王鹤指出,通过2010年欧洲官方统计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来看,可以推断出这次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欧盟内部的基本结构。危机后的上升阶段基本没有摆脱原有的模式,反言之,这次金融危机并没有严重地伤及欧盟的内部结构。

    商务部贸研院姚玲指出,欧元区经济复苏面临不确定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欧元区经济复苏主要靠出口来拉动,内生动力不足即,出口呈现顺差增长态势而投资与消费处于疲软状态;二是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阴云不散、风险犹存。欧盟吸取希腊债务危机失控的教训,并迅速出手救助爱尔兰,从而避免了爱尔兰危机对欧元区经济造成更大的、不利的影响。但是西班牙、葡萄牙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希腊或爱尔兰,仍然成为欧元区挥之不去的阴影;三是欧盟内在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即失业率持续攀升使得经济深陷无就业的增长困境。2010年欧元区的经济复苏并未带来就业的改善,而多数成员国为削减赤字与公共债务施行财政紧缩政策,短期内却依然无法解决居高不下的失业问题;四是通胀在升温,欧元区经济面临采取刺激政策与退出政策的两难抉择。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央行维持超低的基准利率与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通胀升温给欧洲央行现行的利率与货币政策带来挑战。王鹤则对欧洲的无就业增长提出了另外的解释。他认为,欧洲一些国家,尤其是德国以及周边国家在次贷危机袭击欧洲时采取的不是裁员的方式,而是采用企业缩短工时同时政府向企业提供补贴的变通方式,阻止了企业大量裁员,避免给社会带来负担和动荡。当经济开始复苏时,这些政策逐步退出,因此,在金融危机中欧洲并没有出现象美国那样的大规模失业,所以无就业增长也就无从说起。这是与美国的根本区别。

    针对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各成员国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对欧洲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王鹤认为,实施财政紧缩政策在短期内对内部需求有抑制作用,然而从中长期看对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有积极影响。从里斯本战略到2020战略的过渡、变化,凸显欧洲人共识增强,尤其是向知识经济转化来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方面,更加强化了欧洲的增长、稳定与聚合三者合一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在欧盟层面,财政要稳定、要凝聚;在成员国层面,财政要用在社会福利上、要平等。实际上,危机的出现反而强化了欧洲的发展模式。欧洲所所长周弘认为,欧盟内部依然是低速增长的态势,然而外部环境却大起大落,尤其是美国不容乐观的形势以及新兴国家增长势头强劲。虽然欧盟是很巩固的经济堡垒,但是欧盟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总体上不是增加而是缓慢下降的态势。所以有必要评估全球的外部环境对欧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欧债危机并没有结束,欧洲国家财政问题将是个长期问题

    社科院欧洲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熊厚认为,欧洲国家财政问题是个长期问题。希腊、爱尔兰等国表现出的财政状况很糟糕。评级机构放大了问题,加上欧洲人的政策存在失误,导致危机愈演愈烈。对欧元区经济的目前状况,熊厚认为欧洲人实行的实际上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加上宽松的货币政策。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的刘明礼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刘明礼认为,美联储实行的二次定量宽松,是由美联储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国债。而欧洲央行采取的也是类似的做法,从二级市场购买陷入危机国家的主权债券,只不过欧洲人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去说。从目前情况来看,欧洲债务危机并没有结束,因此,作为应对措施,并不排除欧洲央行有可能大规模购买欧洲主权债券。这也是欧洲央行增资的一个原因。

    针对欧洲债务问题为何会演变成危机的问题,欧洲所经济研究室主任陈新认为,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美国等都普遍存在主权债务问题,但并不一定所有的国家都会演变成主权债务危机。伴随债务即将到期,政府将发新债、还旧债。如果投资者对该国政府的信心不足,就会造成融资难度加大,加之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所产生的放大效应,如果在某个还债高峰该国政府不能筹措到相应的资金去还债,危机就会迅速引发。在这当中评级机构也起着推波助澜的影响与作用。从债务问题演变成债务危机的市场传导机制这一角度来看,该机制目前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就不能排除会发生新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债务问题上,如果这两国在某个还债高峰出现融资困难进而演变成债务危机,那7500亿的欧洲稳定机制肯定是不够用的。欧盟之所以不同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扩大欧洲稳定机制的规模,实际上是避免一种心理预期,以免市场误读从而加重金融市场的动荡,另外,如果扩大欧洲稳定机制的规模,欧元区国家的认购意愿也是一个不得不需要考虑的因素。

    欧债危机给中欧关系带来新机遇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认为,欧债危机对中国以及中欧关系最主要的影响是应该观念上的,促使我们进入再认识阶段。人民大学教授宋新宁认为,中欧关系的基本结构没有因为自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而发生变化,中欧依然是以经济为主导的战略伙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这次金融危机拉近了中欧彼此的需求。同时,中欧彼此之间的相互认知更加清晰。金融危机更是凸显了欧洲发展道路和欧洲模式的重要性。中国媒体唱衰欧洲不利于中欧关系的发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金铃表示,欧债危机推动欧盟思考其在与主要战略伙伴之间的关系中追求怎样的目标,而经济利益是最容易达成一致的领域,因此战略伙伴关系经贸化应当是欧盟最主要的目标,这也引导中欧关系从理想化走向现实。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