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纯:欧洲疫情、经济应对政策和前景

丁纯: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

一、欧洲疫情发展及应对

作为全球化时代典型的非传统威胁,COVID一19疫情正在欧洲肆虐。自今年1月24日法国波尔多确诊欧洲范围内第一例新冠病毒患者以来,欧洲地区新冠疫情日益严峻,尤其是2020年3月中旬开始,欧洲逐渐成为全球COVID19疫情震中。但自2020年4月中旬开始,欧洲地区新增传染和死亡案例趋缓,拐点期与平台期特征已经较为明显的出现。至5月初,意大利新冠重症患者自3月11日以来首次下降至1000例以下,包括西班牙、法国在内的多国新冠患者新增确诊人数、重症患者人数连续多日下降。当前新冠疫情释放的“积极”且“明确”的信号促使欧洲多国开始放松相关限制性措施,解封零售业、建筑业等部分行业,允许一定程度上的人员流动。同时欧洲各国表示将保持对新冠疫情的谨慎态度,并已做好再次收紧限制的准备。

截止巴黎时间5月22日23时,欧洲地区累计报告新冠状病毒感染病例197.74万例,其中累计死亡人数17.25万人;累计确诊超10万的依次为俄罗斯、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土耳其。其中,除俄罗斯外累计确诊人数居首的是英国,为25.4万人;累计死亡人数居首亦为英国,为3.63万人。从世界新冠疫情来看,欧洲地区累计确诊人数占世界累计确认人数的39.4%。

资料来源:欧洲时报

综合欧洲疫情发展过程以及欧洲具体应对疫情举措,可见其呈现如下特点。

(一)事非经过不知难,前松后紧。

欧洲各国在认知和应对新冠疫情上普遍存在着认识时滞以及应对举措出台拖沓的过程。自2020年1月末法国波尔多地区报告欧洲地区首例新冠病毒患者,至2020年3月上旬,意大利新冠病毒患病确诊人数急剧上升,疫情集中暴发。期间欧洲多国虽然早已作出反应,但却未能够给予已在亚洲多国肆虐多日的新冠病毒足够重视。尽管欧洲地区存在担起协调多国、进行成员国内统一决策职能的欧盟,但具体到欧洲各国,其在应对新冠疫情模式上还是出现明显分歧,如意大利在饱尝新冠肆虐之苦后以“刚性”举措应对新冠疫情与提倡“群体免疫”的“柔性”应对举措的英国、德国等呈现鲜明对比。

(二)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此次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初期,欧盟层面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具体而言,在代表各成员国利益、主权和反映各自主张的欧盟理事会层面,于2月13日召开了有关COVID19疫情的、由27个成员国卫生部长参加的欧盟理事会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协调和应对,并出台结论性文件:敦促成员国和欧委会合作,共享信息和投资疫苗研发,强调疫情可控,不必惊慌。要采取适度、适宜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建议要统一入境规定,便于了解患者的踪迹,加强和世卫组织和疫情影响国家合作,避免疫情暴发期间出现药品和防护设备短缺的问题进行了协商。除法、德和捷等之外的20个成员国提出了联合购买个人防疫设备的采购招标建议。

随着疫情日趋严重,3月6日,又召开了第二次欧盟理事会卫生部长会议,呼吁强化疫情遏制和信息交流的协调,提高公众对新冠病毒疫情威胁的认识,改善舆论传导,遏制虚假消息传播,促进全球和跨行业协作,避免相关防护产品和设备的可能短缺等。

3月2日,欧洲疾控中心(ECDC)将欧洲COVID19疫情风险从“低等到中等”调高到“中等到高等”。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专门成立负责COVID19疫情应对小组,统一协调欧盟下属相关机构的具体疫情应对实施。具体由欧委会中分别负责卫生和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移民和民政事务、交通运输以及宏观经济事务等的5位重磅欧盟委员牵头组成。小组具体在医疗、交通运输和经济三个领域与成员国合作,协调疫情防控工作。

综合欧盟应对疫情过程来看,欧洲方面应对新冠疫情的前期举措不可谓不充分,并且应对疫情措施出台时间上是较为提前的。但却未能够以更严格的防疫举措抑制新冠疫情在欧洲地区3月中下旬的集中暴发。

(三)权能分工所致,疫情应对呈现“国起盟落”;成员国为主,各抱各娃之势。

在新冠病毒肆虐欧洲早期中沦为重灾区的意大利,1月30日即确诊首个2例新冠病毒病例,此后疫情蔓延迅速,主要集中在北部伦巴第和威尼托大区。综合意大利防疫历程,其应对举措颇为积极:1月22日,成立由卫生部长领衔的疫情应对小组,此后,建防控新冠病毒相关网站、对武汉飞罗马旅客测体温,加强飞行管控等。在境内确诊首个病例后更是直接暂停了中国-意大利直飞航班。1月30日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后又派机从武汉等接回意国公民。2月24日,意大利式的火神山医院—帐篷医院一夜开张。3月4日,关闭全国学校,暂停所有教学活动。要求医疗机构加速释放重症监护床位,增加医护人员,以应对疫情和人手短缺;中意两国医生还借助视频对话,交流经验。3月8日,意大利总理宣布正式对包括米兰等所在的伦巴第大区以及威尼斯所属的威尼托大区等在内的14省正式封城,对全国1000余万人口进行管控,并关闭全国的影剧院、博物馆等设施。

同期,已遭新冠病毒蔓延的德国、法国等主要强调适度、有序应对,逐次升级应对举措,紧盯硬核问题如防控疫物资设备的短缺和供应等。以德国为例,联邦层面专门成立了由卫生部和内政部组成的危机应对小组,根据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对病毒和疫情的分析评估,提高了COVID19疫情的风险等级到中等,并制定了多项防控举措,协同地方政府一同应对,包括:优先考虑采购用于诊所、医院和联邦部门的防疫物资;除国际外援禁止口罩等防疫物资设备出口;加强与各州的合作;调高邮轮旅行风险;严格入境申报;制定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准则;地方部门在联邦政府建议下自行决定是否取消活动、关闭学校等。

相较之意大利防疫政策上采用“封城”,建立意大利式火神山医院等严峻的应对疫情举措,德国基于本国疫情发展、医疗资源等情况的判断,出台的应对疫情举措更加“柔性”。此外,德意防疫举措之差别并非个例,受欧洲架构上权能分工所致,各国在疫情应对上以本国防疫政策为主,欧盟出台的应对疫情举措并未能够占据主要地位。就欧洲疫情应对举措上,“成员国起欧盟下落”现象尤为凸显。

(四)疫情控制效果取决于政府领导层判断、民众习惯、社会共识和医护资源以及政府执行力等多因素。

欧洲疫情总体呈现“西重东轻”的态势,而德国在防控新冠疫情成果上更是一枝独秀。以截止2020年5月22日,欧洲地区新冠疫情累计确诊以及累计死亡人数等数据为准:欧洲地区平均死亡率为8.72%,而德国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仅为4.59%。此外,英国死亡率为14.3%,意大利死亡率为14.2%,法国死亡率为15.2%,可谓是优劣立现。

德国在防控疫情方面成果显著,更多的取决于德国政府领导层判断、民众习惯、社会共识和医护资源以及政府执行力等多因素。具体来看,德国属于世界上医疗条件最好的国家之一,拥有健全的医疗体系和先进的医疗设施,医疗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德国有欧洲数量最多的P4实验室和全球顶尖的病毒学专家。在2017/18年的大流行性流感期间,德国医疗体系承受住了由此额外多出的约900万人的就诊量;德国有2.8万个重症监护床位,完全可以承受该国确诊新冠重症患者;德国采取新冠疫情分级诊疗流程,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群体间传染路径。

2020年4月上旬后,欧洲地区新增传染和死亡案例趋缓,拐点期与平台期特征已经较为明显的出现。

(五)防疫重点是平滑曲线、避免医疗体制瘫痪和医护力竭、资源告罄。

欧洲各国医疗资源在面临突然暴发的新冠疫情下仍是捉襟见肘的,因此,“平滑感染曲线”成为避免本国医疗体制瘫痪和医护力竭,资源告罄窘况出现的有效举措。通过采取积极防疫措施(例如取消大型公共聚会,并鼓励人们尽量待在家中,保持社交距离)以达到切断病毒传播链条的目的,成为有效“平滑感染曲线”的方式。

资料来源:Carl Bergstrom

(六)目前困惑:困扰成员国和欧盟的是复工和抗疫孰轻孰重的两难选择。

在3月份一度成为全球新冠疫情“震中”的欧洲现在正进入抗疫新阶段。逐步复工复产有利于重启经济,缓解疫情对企业生产与投资、居民消费与就业的抑制,但同时也推高了疫情“二次暴发”的风险。在一些国家,局部聚集性感染已重现,经济恢复的不确定性远未消除。

随着防控疫情进入新阶段,欧洲各国均在谨慎寻求控制疫情与复工复产之间的平衡。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现在面临的挑战是找到一条前进道路,既能保持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又能减轻封锁措施的负担,“要达到平衡非常困难”。

一方面,解禁后病毒传播可能正在重新加速。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5月10日表示,德国新冠病毒的基本再生数,即平均一名感染者能传染给多少人,已从5月8日的0.83回升至1.13。德国两个州有企业出现新发聚集性感染。另一方面,分步解禁过程仍需民众遵守个人防护和社交规定,如佩戴口罩、继续保持社交距离等,但一些民众正逐渐对此失去耐心。

二、疫情对欧洲地区经济冲击表现

(一)疫情重创相关行业:欧洲各国普遍提升风险评估等级,升级防控措施。与此同时美国等多国也宣布了对欧洲国家的旅行禁令、入境管制措施。这首先重创了欧洲的酒店餐饮、娱乐、旅游消费、航空运输等行业;同时制造业以及对外贸易,汽车、运输设备、机械设备等出口占比较大的行业也受到冲击。据欧盟统计局披露的第一季度数据,欧盟地区一季度GDP同比下降2.7%,且欧盟官方智库估计2020年全年欧盟对外货物及服务进口贸易将下降8.8%,对外货物及服务出口下降9.2%。

(二)疫情恐慌严重冲击欧洲金融市场:欧洲多国股票市场呈现巨幅动荡;欧洲多国风险资产收益率也持续飙升。2020年3月上旬,股票市场上跌声一片。英国富时100指数3月首周周跌约11%,德国DAX 30指数3月首周周跌12.5%,法国CAC 40指数3月首周周跌即近12%。此后屡创欧债危机以来的下跌记录。

(三)疫情带来经济衰退和经济指标的全面恶化:即使欧洲疫情并不严重的第一季度,欧元区和欧盟增长同比下跌3.3% 和2.7%;失业分别攀升至7.4%和6.6%。

资料来源:欧盟统计局

三、欧洲的经济抗疫政策

欧洲各国在以经济举措缓冲新冠疫情给本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上,呈现“国起盟落”局面,以各国自身财政手段为主,欧盟、欧央行等刺激政策为辅。在经济政策应对方面,短期的重点是尽可能地维持整个经济活动和民生的正常持续,尤其是救助中小企业及照顾那些弱势群体或者失业者。

(一)成员国经济抗疫举措:1、向银行提供流动性以便为提供企业信贷、贷款担保、免息贷款通过担保、补贴中小企业筹资等形式维持经济活动。2、发放短期职工补贴、减免和延迟税费征收、以发放失业补贴为主救助劳动力市场保障民生。3、出台税收递延以及减免措施,保障企业流动性。4、为防控疫情对经济造成冲击,法国、西班牙等国颁布临时法令允准对企业国有化,此外,德国4月专门修改《对外贸易和支付法》,防止对德企的恶意收购。5、向医疗计划紧急拨款,购置医疗设备及返聘已退休医护人员等。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

(二)欧盟层面的经济应对举措

1.财政政策为主:欧盟以及欧洲成员国启动相应举措的速度比当时欧债危机时要快,相关举措的力度也比较大。不算欧盟财长会议4月9日决议的5400亿欧元(包括ESM在内的抗疫资金、企业贷款和短工补贴在内的“大礼包”),欧盟和成员国一共欲筹措投入约3万多亿欧元。从各个成员国的经济政策看,基本举措首先是通过贷款担保或直接给钱的方式保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存活,避免出现大规模的破产;其次是通过各国本身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出台众多的专门化举措补助弱势群体;还包括主要专针对劳动力市场的资助;以及加强对新冠疫情下外资兼并收购审核的指南,强调保护战略资产。

(1)缓解欧洲地区失业风险而推出SURE

贷款将帮助会员国支付国家短期工作计划的费用——允许公司减少工作时间同时提供收入支助的公共方案。短期工作计划有助于维持家庭收入,保持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人力资本以及整个经济。

(2)保护中小企业计划

欧盟委员会已从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uropean Fund for Strategic Investments)解冻10亿欧元,作为对欧洲投资基金(European Investment Fund)的担保,以激励当地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向至少10万家欧洲中小企业提供流动性。

(3)保护欧盟关键性技术与资产

3月26日,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的会员国准则。该指导方针敦促成员国在当前危机时期充分利用其投资筛选机制(医疗研究、生物技术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以应对来自欧盟以外的投资者收购欧洲公司会给欧盟安全和公共秩序带来风险的情况。

(4)临时取消进口关税和增值税

暂时免除从第三国进口医疗设备和防护设备的关税和增值税。

(5)欧盟财政规则下的灵活性

欧盟同意各个国家突破原先3%GDP的财政赤字限制,允许各国超规模地做财政投入是开了最大的绿灯。但是,欧央行用货币政策大规模放水无疑会损害到经济比较强的德国、荷兰及北欧成员国的利益,这实际上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统一所造成的长期问题,欧债危机当中出现过,现在还会继续存在。这也反映在成员国是否联合发行新冠债券的争议上。

(6)国家援助行动

为了进一步减轻经济冲击并拯救企业,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出台了迄今为止最为灵活的政府援助规定,允许成员国向遭受重创的企业和小企业提供直接支持。3月19日通过的《国家援助措施临时框架》规定了五种援助:

--每个公司最高80万欧元的直接补助(或税收优惠);

--政府对银行贷款的补贴担保;

--享有资助利率的公共及私人贷款;

--银行现有的贷款能力,并将其作为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渠道,这种援助显然是直接援助银行的客户,而不是银行本身;

--增加灵活性,使国家能够根据需要提供短期出口信用保险。

(7)冠状病毒应对投资计划

为了迅速解决冠状病毒暴发的后果,欧盟委员会提议建立一个价值370亿欧元的冠状病毒应对投资计划,针对医疗系统、中小企业、劳动力市场和经济中其他脆弱的部分。

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

2.货币政策为辅

欧洲央行方面:欧央行为应对疫情新冠疫情对经济冲击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具体包括:1、2020年3月,欧央行宣布增加7500亿欧元紧急购买计划(PEPP),同时开启计划外量化宽松,承诺实施更多的长期再融资操作。2、欧洲银行业监管上,欧央行提供了临时资金和运营上的缓解: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和流动性缓冲,包括巴塞尔协议第二支柱指引。3、欧央行放松抵押品规则,再次将希腊政府债券纳入抵押品,放松使用信贷额度的规则,暂时增加欧元系统的风险忍受度,以支撑经济的信贷供应。

此外,欧央行受制于利率方便有限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2020年3月

12日欧央行宣布所有政策利率保持不变(反应欧洲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欧央行方面意识到长期负利率政策带给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此前预期存款利率将下调 10个基点。然而主要再融资操作、边际贷款便利和存款便利的利率分别维持在 0.00%、0.25%和-0.50%不变。这表明,欧洲央行判断降息这一货币工具已经效用不大。

资料来源:欧央行

四、对疫情下欧洲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和展望

(一)疫情下欧盟和欧元区经济的发展前景,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短期,尤其是第二季度的严重衰退确无悬念。目前欧洲内部对这次疫情中长期可能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有不同的看法。有比较严峻的预估,也有相对比较乐观的评估。尽管疫情会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和下跌,据欧委会的预测:今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跌7.5%,失业升至9%,通胀为0.2%,但总体上来讲还是可控的。这涉及到欧盟、欧元区疫后的经济走势和恢复的问题,比较多的争议主要是集中在V型的快速反转,还是U型比较缓慢的复苏的争论当中,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判断是U型的反转概率更大。

(二)目前宽松货币政策的事实效果和后续选择的纠结。通过不断宽松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加注流动性,以达到纾解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与金融冲击的方式实效如何?这取决于银行等金融媒介的反应和传导效率,有无欧债危机期间出现的“惜贷”境况的可能?是否该适可而止?以及如何退出?否则疫情过后,原本债务杠杆高企的经济是否会因为退出量化宽松而更加雪上加霜。

(三)疫情期间启动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如何?财政政策的放水(免责)累积的严重债务负担会否导致再度出现欧债危机?目前各国先后宣布和承诺投入的财政宽松政策就达3万多亿欧元,还有欧盟层面的投入,但实际投入多少,却是个未知数;相关疫情重创国家如意大利等,投入的财政资金是否足够?而欧盟、欧元区层面财政大放水的结果是,预期今年欧元区平均国债率将从86%攀升至103%GDP,欧盟则从79.4%升至95%左右;欧盟地区平均财政赤字将急升到8.5%GDP。而意大利和西班牙国等债务重财政状况糟糕的国家如果不能够快速恢复增长的话,这些国家就会成为原来欧债危机当时的希腊,点燃债务危机导火索:预计年底意大利的国债规模将达160%GDP左右;债务风险的传染性值得高度警惕,其国债和银行系统很可能成为风险的传导链。目前,意银行资产坏账率超过17%,所持国债总规模达到总资产的10%,接近欧元区平均水平的三倍。而希腊国债规模更可能高达200%GDP。此外,允许各国突破财赤限制造成的财政纪律的松弛的路径依赖问题,令人堪忧。

(四)欧洲内部产业链损害多大值得观察。如果是5月底基本上渡过危机、上半年能够控制住疫情,对产业链的破坏可能还没那么严重;但如果是疫情长期化或者复工后出现反复,对产业的破坏就会比较严峻,尤其是要考虑到疫情全球的传播和因疫情所造成的物流规模、速度、效率的降低等。

(五)疫情期间各国以抗疫为名宣布的对经济的行政干预手段和强化产业政策的趋势走向令人担忧。为了集中医疗资源供应等国家安全名义,相关欧盟国家对相关关键行业和企业的国有化开了绿灯;欧盟和成员国层面都强化了产业政策和产业保护,此举会否常态化,值得关注。

(六)疫情将进一步加剧“南、北欧”国家间的经济差距,即德国、荷兰、芬兰和奥地利与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加大欧盟和欧元区内部经济上的趋异和离散;同时,围绕着纾困的政策之争也将持续,尽管最新消息,法德已经同意筹措共同基金来为疫情重灾国家如意大利等提供无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