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对话西班牙加利西亚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疫情的一条重要启示:强化公共部门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协助,王镭统筹,王培尧翻译

 

张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研究员兼西班牙研究中心主任。

 

胡里奥·里奥斯(Xulio Rios),西班牙加利西亚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所所长,“亚洲之家”顾问委员会成员,高等大学研究所教授。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08月13日12版)。已获得作者授权。

 

【光明国际论坛对话】

1.反思疫情有助于加强我们对全球社会的归属感

张敏:里奥斯教授,您好!非常高兴通过光明日报这个对话栏目与您交换看法。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各国蔓延,远未结束,全球确诊人数已达2000多万,死亡人数超过70多万,人类正遭遇本世纪以来最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1963年首次提到蝴蝶效应时,恐怕不曾料到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带来蝴蝶效应。疫情再一次提醒人们,不论是发达经济体、发展中国家抑或欠发达国家,都是地球家园的组成部分,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些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表现出的袖手旁观、独善其身等单边主义做法,只会加剧疫情在全球更大范围的蔓延,这场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最终引发世界各国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经济衰退。人类社会是命运共同体,您如何看待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冲击?

里奥斯:我也非常高兴能与您通过这个对话栏目交流看法。此次疫情以不争的事实证明了所谓的蝴蝶效应:如果世界某个地区发生了一个问题,那么很快就会在几乎是全球范围内显现相应后果,影响到整个人类。它证明,世界是一个整体,在这个系统内,万事万物皆举足轻重,均能产生影响,因此任何事物都不应被忽视或低估。从理论层面理解上述推理并无任何疑问,而现在我们则是亲身体验了这一推理。我们需要明白,没有人能够袖手旁观而永保无虞。亚洲几年前的经历,如今全球都在切身感受。非典疫情或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暴发后,当时并未蔓延至欧洲或美国,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欧美各国政府反应迟钝、表现糟糕的原因。新冠肺炎疫情将成为每个人生活的转折点。

张敏:疫情防控不仅暴露了各国公共卫生治理的诸多弊端,更是对各国公共治理体系的新挑战,极大考验着各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美国等医疗卫生设施健全、医学研究水平和诊疗水平堪称世界一流的国家,对本国疫情反应迟钝,对国际合作缺乏应有的态度,这对于战胜疫情有百害而无一利。面对病毒这一人类的共同敌人,各国只有携手才能最终摆脱病魔。此外,疫情也似乎表明,存在着全球环境恶化带来新发传染病蔓延的可能性。

里奥斯:疫情无疑暴露了诸多问题。首先,是我们作为人类社会的脆弱性。我们曾经认为,这类情况只会发生在过去几个世纪,或者只会影响发展水平低下的地区,但事实并非如此。此次疫情的经验教训应有助于加强我们对全球社会的归属感,并努力提升凝聚力。其次,若想研制药物以解此疫,合作应是首要条件。没有人能自我拯救,我们需要相互支持,交流知识和经验,共同寻求解决办法。最后,疫情亦是对我们所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的严重警告,许多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现象是新型疾病传播的根源,而未来新型疾病可能有增无减。国际社会——首先是各国政府以及民间社会——亟须作出更有力的承诺,创造出在各方面进一步尊重自然环境的文明。环境恶化可能对卫生秩序造成可怕的后果,但我们也意识到,其影响或许更为深远,甚至会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教育公民防范“甩锅陷阱”和“信息疫情”

张敏: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具备一定的公共治理能力,面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做出应对。西班牙具有健全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在抗击埃博拉等突发性传染疾病方面具有成功经验,这次西班牙也是较早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国家。今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刚刚宣布新冠肺炎为全球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后,翌日即1月31 日,西班牙国家卫生预警及应急协调中心就确诊了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当然,后来西班牙也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西班牙实行地方自治,医疗权逐渐下放到各自治区后,中央与地方在此次抗疫中如何协调十分重要,预警应急中心在疫情通报等方面是否及时准确,也直接影响抗疫的效果。

里奥斯:从欧洲和世界层面上看,西班牙的情况有些特殊性。西班牙的公共卫生系统近年来有所削弱,当局在疫情之初并未意识到挑战的严重性。同样应当记住,西班牙是一个权力下放的多民族国家,卫生系统由自治区管理;而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国家控制了卫生系统。在西班牙28000多个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超过一半发生于疗养院。此类机构通常由私人公司承担其物业和管理,这项制度必须修改。我们得出了不少结论,其中主要的一条结论就是,应该向公共卫生领域投入更多资金,也应该对整体福利制度进行投资。

疫情对西班牙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居家隔离导致经济放缓,今年的GDP跌幅可能超过10%。西班牙的经济结构严重依赖于诸如旅游业等季节性活动,旅游业此次受创严重,不仅无助于经济复苏,且极大影响就业。在我们认为克服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时候,这场新危机对西班牙构成巨大挑战。此外,欧盟内部对援助受灾最严重国家的计划存有疑虑和争议,可能会使恢复正常状态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尽管许多科学家早就对此类危险发出警告,但总体而言,我们并没有未雨绸缪。西方更发达的国家尤为如此,令人不可思议。亚洲的经验更为丰富,因此其疫情管控模式也更为成功,甚至在新技术、大数据和算法使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部分西方国家,此类技术应用会带来在尊重个人隐私方面的重大争议。疫情将推动一些处于抗疫前沿的数字工具和新型技术加速应用,从而影响未来。

信息管理亦是抗疫的一个重大挑战。疫情期间,大量虚假信息四处传播,对“故事真相”的话语争夺始终异常激烈。世卫组织将这种现象定义为“信息疫情”,即虚假信息的泛滥蔓延。世界第一强国的领导人,不仅对地球上的病患群体漠不关心,而且带头传播一系列有毒信息,目的在于转移公众注意力,并将抗疫不力的罪责嫁祸他人。我们需要提高公民教育水平,以免盲目掉入此类策略陷阱;我们还需要制定相关制度方案,以纠正这种传播速度几乎快于病毒本身的“信息疫情”。

张敏:对于疫情,美国一些政府官员和政客大搞“政治污名化”,攻击中国,使中美关系不断恶化。疫情暴露出美国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方面的霸权主义行径。

里奥斯:近年来中美关系不断恶化。本届美国政府在商业、技术、战略等方面发表了诸多言论,其一切言行均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阻止任何其他国家与之进行平等对话。美国处心积虑地将疫情变成又一个加剧紧张关系的工具,并与科学和理性背道而驰,指责中国,试图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以向世界表明中国不可信任。然而,每天涌现的事实与美方的言论恰恰相反。美方是否在态度方面会有转变仍不可预料。在我看来,美国对疫情的反应加速了其在国际上的衰落。

显然,特朗普政府对这场危机的处理是一次灾难性的失败。从国家层面上来说,美国无论是感染病例还是死亡病例的数字,均十分令人恐惧。从国际层面上来说,美国的领导地位遭到了猛烈冲击,世界诸国均难以视美国为榜样。而与之相反,中国从第一波也是最严重的疫情中恢复,并向一百多个国家提供援助,正逐渐克服挑战。

3.能救命的是国家,而非市场

张敏:两极世界秩序结束后,在过分推崇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强调依靠市场,公共卫生等领域引入了很多私有化因素,削弱了国家在公共事务领域的权限和作用,一旦急需公共服务,必然会面临医疗资源不足、物资储备缺乏、医护人员不够等诸多问题。这次抗疫凸显了国家的作用,许多国家实施紧急法令,在紧急调用医疗物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跟踪、发布和控制疫情蔓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后疫情时代,国家在公共领域如何更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值得各国认真思考的问题。

里奥斯:我认为,需要对公共服务进行重新评估。自柏林墙倒塌和两极世界秩序结束以来,我们见证了意识形态摧毁公共服务价值的过程,见证了市场无穷利益与私营部门地位提升至荒谬程度的过程。例如,卫生领域曾有强大的公共体系,但因旨在为股东谋利的私营部门在其结构中日益扩张,公共卫生体系受到了侵蚀。新自由主义政策支持削弱公共部门,奉市场为高效方案的典范。但抗击疫情使我们得以检验人力资源和措施资源是否因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而退化。

此次疫情使许多人大开眼界:国家的公共行动和公共服务使我们能够应对这一挑战,得以为保护人民而不计成本,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如果这段经历未被遗忘,那么许多公共部门将持续强化,而私营神圣化的意识形态宣言将结束。毫无疑问,私营部门有其地位,但特定问题必须由公共部门主导。能救命的是国家,而非市场。

这样说未必就是要损害公私合作,如今公私合作应得到加强。如果要将公私合作扩展到医药生产领域,需要防止相关方案(不少方案的实现得益于公共资金相助)使医药行业大型跨国公司过度获利。这一挑战难度不小,但关键是人们明白,国家,即公共部门,最终能为其提供治疗,这无疑不利于市场利益大行其道。我无意否认市场的优点,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

4.捍卫健康是群体共同命运的基本价值

张敏: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国际医学界指出,新冠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共存。在5月18日举行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应该看到,在全球疫情面前,加强国际合作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里奥斯:与选择否认或摒弃世卫组织不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方向正确、合乎逻辑且准确无误。疫情表明,卫生领域面临越来越多的共同挑战,单凭一国之力难以应对。捍卫健康,是群体共同命运的基本价值,代表着21世纪的国际主义。相反,白宫的单边主义态度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保护主义会将我们引向死胡同。只有加强国际协调,确定共同议程,落实各项发展措施,才能使我们步入正轨。转变态度势在必行。如果西方大国不能扛起责任、采取行动,那么疫情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会继续加剧。应该悬崖勒马。如果想要找到应对我们所面临挑战的方案,就要围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承诺,这点至关重要。

在全球层面上,必须强化多边政府间机构,可以先从世卫组织入手。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恢复曾经颇受背弃,如今正在回归的团结的价值。一些国家自私自利,在疫情前期反应混乱,甚至因医疗用品供不应求而发生丑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狂热的极端自由主义者则公然要求根据马尔萨斯理论消灭最弱者,比如他们赞同禁止特定年龄段的人使用重症监护室。诸如此类的言行暴露了我们社会中隐藏的不平等,而这样的不平等常常被说成是尊重人权的典范,但其漠视共同利益,广遭愤恨。

此外,我们还将见证疫情对物流及供应链的影响。全球卫生与卫生主权之间的紧张关系将继续下去,而这势必反映在“新平衡”中。有必要制定更多计划,重新实现部分行业的工业化,当然还要摒弃有极端自由主义趋势的“零库存”理论。总之,必须做好应对类似意外情况的准备,提高预防能力,确保公共部门在应对中继续发挥领导作用。

5.轻视中国越久,失去机会越多

张敏:在全球疫情暴发后,欧洲和中国相互支援,双方不断凝聚共识、相互鼓励,成为世界两大重要抗疫力量。疫情期间,中国和西班牙高层密切沟通。习近平主席向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致慰问电,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西班牙外交大臣冈萨雷斯通电话。一段时间以来,中方积极向西班牙方面提供抗疫物资援助,分享诊疗方案和防控经验,旅西华人也积极投入抗疫。

里奥斯:中国发生疫情之初,西班牙展现出支持中国人民的姿态,大动作频频。在西班牙的疫情初期,中国的援助对于提高西班牙的应对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并未准备好应对此次挑战,我们还依赖国际市场获得必要的医疗物资。疫情暴发后,我们将中国作为参照典范。那几周非常艰难,西班牙的华人社区以各种方式动员起来,展示了团结精神。

张敏:在共同抗击疫情中,中欧密切沟通、相互支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3月13日致电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欧盟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向欧盟及各成员国人民表示诚挚慰问。习近平主席指出,“团结就是力量。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欧方在双边和国际层面加强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

2020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四十五周年的重要时刻。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中欧领导人视频会上指出:“疫情冲击下的世界正在深刻变化,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中西两国都是世界多边主义的倡导者、支持者和维护者,双方应携手为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建设和交往发挥积极作用。您对在国际事务中倡导多边主义如何看?对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与西班牙和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健康发展如何看?

里奥斯:如今,针对我们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提出的任何解决办法,都必须建立在多边主义的基础上。近年来,人们对这一现实的了解得到了大步纵深的推进,在建立体制机制、制定应对措施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诚然,由于各国出发点不同,要达成协议并非总是易事。但是我们别无他法。最糟糕的做法,就是自私地把赌注压在单边机制上——单边机制并非治病良方,时间终将予以证明。

在欧中关系方面,欧盟需要在自身框架内加强在全球舞台上的自我认同,增强战略自主性,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欧盟与美国外交政策意见相左的情况正在加剧,欧盟与美国在对华关系方面的分歧也明显越来越大。但是,要细致入微地定义何种政策适合欧洲并不容易。确定政策的过程需要时间,如果事态瞬息万变,那么时间因素将无济于事,抓住机遇需要勇气。

欧盟面临着极其微妙的局势。欧盟对外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将会失败,它无法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诸多问题。如果欧盟再次选择过去曾带来可怕后果的紧缩政策,那么其复苏战略也将可能失败。但也有人偏要重蹈覆辙,这可能进一步加剧欧盟内部分歧。南北分歧在欧洲已成事实,如果说凝聚力以前是个主要问题,那么未来仍将是欧盟发展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关于西中两国关系,首先,西班牙可以在欧盟框架内发挥建设性作用;其次,加强双边合作的空间很大。我认为,西班牙不应将中国视为在其他对外政策失败之后万不得已的“救命稻草”,而应充分考虑全球新的现实来制定对华政策。在对外战略上,轻视中国的时间越久,失去的机会也就越多。